印錯不用再砍掉重鍊!麻省理工開發出可重新塑形的3D列印技術
印錯不用再砍掉重鍊!麻省理工開發出可重新塑形的3D列印技術

3D列印的原理為透過聚合物堆積,製造出特定形狀的物體,不過一旦列印完成,其化學結構和形狀便無法改變。但現在,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出的3D列印技術和材料可「修改」列印完的作品,包含放大、縮小、改變形狀和顏色等,將大大提升3D列印作品的複雜性。

結合「活性聚合」和「立體光刻」技術

「這一個概念是,你可以列印一種材料,之後再透過光線將這個材料變形成別種東西,或是讓其繼續增長。」MIT化學副教授Jeremiah Johnson表示。

研究團隊將「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技術結合進一種3D列印方式「立體光刻」,只要對材料照射光線,就算作品已印製完成仍可重新塑形。

Liv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活性聚合(Living polymerization)」技術可改變3D列印材料大小和結構。

新聚合物照光後可改變形狀、化學特性

在2013年時,MIT研究人員便利用「活性聚合」技術,用光線即可控制材料繼續或暫停增生。「活性聚合」的原理為,透過紫外線打破聚合物間的連結、形成高活性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可結合周圍的新材料,因而改變物體形狀。不過,這種方法不僅容易傷害到材料,另一方面自由基活性強,控制不易且具危險性。

現在,MIT團隊設計出一種新的聚合物結構,其中包含一種像摺疊手風琴般的化學基團(TTCs),透過LED藍光照射即可活化,讓列印材料可延伸和改變形狀,甚至可隨溫度冷熱變化而收縮或膨脹、改變材料的化學特性(如剛性和疏水性)和可將兩種3D列印材料融合。

不過可惜的是,這項技術目前還無法被外界所採用,因為其必須在無氧環境中進行。研究人員正在測試可在有氧環境進行的類似技術和材料。

資料來源:MITTechChrunch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