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聰明的世界!智力共享如何應對21世紀新挑戰
更聰明的世界!智力共享如何應對21世紀新挑戰

本文摘自:《世界上最聰明的地方:從鏽帶到智帶,看智力共享如何引領全球鏽帶城市聰明轉型》,寶鼎出版

智能城市:科技服務社區

城市化是21世紀一個主要的趨勢。城市人口、範圍、影響力都不斷增加,在一些新興經濟區依然如此。然而,如今城市的發展方式,與傳統定義的城市大不相同:恣意擴展大片區域,包含多個中心;分成許多截然不同的子區域,有富裕社區,也有服務匱乏地區;人口不斷增長,前所未有的膨脹。「老」經濟強國的「千禧一代」正推翻20世紀郊區遷移浪潮。城市化面臨許多巨大挑戰,包括住房、服務提供、食品生產分配、公共健康、甚至個人適應問題。本章討論的所有智能技術,包括能源、交通、食物生產、數據分析等,還有本書未提及的許多其他技術,都將在創造未來城市中發揮積極作用。

例如,城市的交通問題,不妨以一種「流動」的視角來思考:未來應創出一個系統,讓市民可更安全便捷地穿梭各地,還能配合規劃緊湊的城市,滿足幼兒長者的不同需求。與城區相比,郊區和農村的汽車交通問題看起來更加棘手。在城市某一區中,想要去往某地,要和不同工具不停「戰鬥」, 包括汽車、卡車、計程車、巴士、貨車、火車、地鐵、自行車、三輪單車、摩托車、滑板、機動輪椅車、人力車甚至三輪汽車等。在某些城市中,設立了電纜車、公車捷運、電動步道、電梯,當然還有人行道。各類人行道寬度、路線、容量各異,沿街道鋪設,與交通堵塞和汙染鬥爭。我們應該追求新的產品和技術,透過更清潔、更小、更方便、更安全、更經濟的運輸方式,提升流動性;自動化汽車和共乘也是可行方案。

城市人口所需食品的生產壓力巨大:城市需要大量的食物,還要種類多樣、價格低廉、七天24小時不間斷提供,才能讓城市更加興旺、更有魅力。城市農業和本地農場主市場的興起,讓居民可以在公共空間購買到在地產品,有助提高飲食品質,增強社區歸屬感。在歐洲和美國,此類公共空間包括公園、交通樞紐、整個臨近街區等。振興這些公共空間,並重點減少犯罪,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城市系統與組織的想法,而且將顛覆我們對城市的定義。

重新設計公共空間,開拓空間新用途,已成為一合作型項目,需要藝術家、建築家、開發商、市民、商企還有本地政府人員的共同參與。例如,荷蘭的恩荷芬有個STRP的組織,設在飛利浦的一座老工廠Strijp,力求融合藝術、科學和社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STRP開設了比耶納勒(Biennale)藝術與科技雙年展,還組織定期會議,讓高端的科技、藝術從業者共聚一堂,尋求解決方案,共創既有生產力,又有生產效益,還十分美觀的產品。

STRP Biënnale 2017
圖/ STRP

若想改善公共空間,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照明。通用電氣、飛利浦、前身為西門子的歐司朗(Osram)等公司目前正研發新型智能照明配置,適應性更強,能夠營造不同的光照環境;與傳統的固定裝置和燈泡不同,後者在面臨不同情況和環境時,靈活度低,無法兼容。這些公司正與政府和市民緊密協商,徵集解決照明的建議,希望能夠滿足民眾需求,在某一區域設置不同顏色、質感、強度的光,利用感測器整合系統,根據季節、每日時段、街道或廣場的熱鬧程度以及其他輸入參數調控照明裝置;尤重利用LED元素,與鹵素燈泡相比,LED燈運作起來更經濟實用。藉著共享經濟的東風,他們出借照明設施給市民。城市為能源消費賣單,照明提供者則負責維修升級設備。

智能城市有許多新興元素,如交通、能源管理、食品生產、基礎設施設計的新方式。只有城市各組織共享智力,這些新方法才能得以發明實現。我們相信,最終一定能讓大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輕居民回歸「鄉村」心態。我們已將其視為「共享經濟」的一部分。「共享經濟」由一系列分享服務構成,如Airbnb、汽車共享Zipcar等,並且已擴展到工具、房產等多項產品和服務。這也是一種智力共享,更是一種超越科技創新的協作,與城市改造息息相關。

聰明的「大數據」?

編寫本書需要大量網路搜索,更讓我們深刻意識到,網路搜索工具,在短短幾年內,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的Google搜索現在涵蓋的信息量更為豐富,已經超越了原始查詢所需的信息。其他熱門網站也是如此,比如Facebook、亞馬遜(Amazon)、領英(LinkedIn)等等。但除Google以外,其他公司也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世界及更多相關可能,如蘋果、三星、微軟等。經我們允許後,這些公司透過個人GPS數據、郵件、聯繫人、日程等瞭解我們的行為和信息,推送給我們的信息就更豐富、更準確。

這些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利用,就是我們所知的「大數據」。大數據帶來許多便利的同時,也衍生了各種棘手的隱私安全問題。數據收集愈加普遍,已經不再是資訊科技公司的獨占領域。在歐洲和美國,各類耐用消費品的生產商,在其系列產品中,已經添加了服務型產品。透過嵌入式感測器等新技術,公司已經收集了大量數據,以開發新的客戶服務。

2003年,芬蘭技術聯合會(Federation of Finnish Technologies)、當地政府、金融創新機構特克斯(Tekes)合作發起一個項目,幫助部分公司轉變角色,從特定方案提供者,變成重要夥伴。有30間公司參與了本項目,包括通力(Kone)、瓦錫蘭(Wärtsilä)、諾基亞、芬蘭電力(Finn-Power)、法斯登(Fastems)和ABB集團。

Tekes
圖/ Tekes

以電梯製造商通力為例,該公司展示了這一項目的成果。通力一直以電梯維護服務著稱,針對辦公樓、醫院等多人來往的建築群,公司提供一系列方案,讓客戶更深入地瞭解建築樓內的人口流動特點。通力開始與承包商及建築商合作,共同設計一項醫療設施。設計中當然包含電梯的分配,當地的醫生護士也加入合作,提供數據,優化大樓內移動方案。最後,通力重新確立公司目標,不僅專攻電梯維護,更應鑽研「人口流動」。這一新的目標,也體現在公司對員工的技能要求方面:員工不僅要有技術能力,更應兼備接待顧客的能力。

隨著物聯網的普及和壯大,數以億計的物體和設備,因為全球網路緊密相連。利用全球網路,我們收集信息的能力也隨之增強。然而,要提高效率,我們必須設定一套數據分享的標準協定,以保證由此產生的海量數據,在系統和機器之間可以保存無損,自由交流。2014年,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成立。該組織資格開放,成員公司包括英特爾、思科、IBM、AT&T公司、通用電氣等等,成立目的在於制定數據交流標準體系。2013年初,德國聯邦政府也公布了類似項目,項目名為工業4.0(Industry 4.0),意指物聯網第四次工業革命(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現代科技產生海量數據,蜂擁而來,使傳統的產業分界變得模糊。正如引言所說,將資訊科技、服務、製造和農業當作經濟或產業的獨立分支,此一想法早已過時。未來經濟將由智能製造掌控;換句話說,資訊科技、新技術、新材料與傳統分支新發現的融合,將為智力共享奠基。

智能世界,不止於此

本章只涉及了幾個重要領域的活動,這些活動與我們面臨的21世紀重要挑戰息息相關;尤其是某些正在發展的活動。透過智力共享和感測器、晶片等先進材料及智能製造,這些活動將不斷完善。毫無疑問,我們相信,這些活動將改變、甚至改善社會結構,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除了上述科技程序,人們處理艱鉅挑戰的方式也有深遠改變:透過智力共享、合作決策,應對挑戰。在研究過的智帶中,我們可以看到,政府人員、科學家、教授和學生的心中已經喚起了合作和創業精神。這種精神,對組織、社團、經濟體的運作方式影響深遠。當地政府領導將擴大影響,提升威望;聯邦當局若不阻截,便可協理各方。對於工作,大多數人都認為,不管我們贊成全球一體化與否,其進程都會加快。但自從有這些科技程序,我們甚至相信,此一論斷還有待討論。自動化會減少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新材料將代替使用已久的商品,如飛機材料中,碳材料代替了鋁合金,生物材料替代品又代替了碳基塑料(carbon-based plastics)等等。我們與過去不同,無需將產品元件、半成品及成品運往世界各地。食品、衣物和鞋子,將再次在離家更近之處生產。產品在本地生產,而全球貿易步伐會放緩。換句話說,全球化將不再加速,反而會在達到顛峰之後,逐漸趨向穩定,甚至衰退。在世界範圍內,智力共享和協同合作的形式更廣、程度更深,新舊經濟體聯繫更加緊密,傳統的工作場所也將變成創新區域,「鏽帶」即將變成「智帶」。

如果我們可以成功解決教育培訓、政策、基金和文化等一系列實際問題,在這些關鍵因素的影響下,智力共享將得到極大支持,也將廣泛傳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不是我不理你,是有個頻段我真的聽不到。」律芯科技董事長薛宗智這麼說著,也就這樣一腳踏進了半導體產業的創業戰場。在創辦律芯之前,薛宗智早年在半導體大廠擔任工程師,長時間待在無塵室中機台操作,那些看似無害的低頻噪音,卻在這那幾年間悄然無息的侵蝕了他的聽覺神經,這種慢性且不可逆的損害,也成日後創業的契機。

2019年,Apple 首度發表 AirPods Pro,掀起降噪耳機熱潮,同年薛宗智也接獲一家聲學技術團隊的邀約,洽談抗噪耳機技術的投資合作。對市場極具敏銳的薛宗智卻反其道而行思考,從自身戴不住耳機的痛點出發,提出了「有沒有可能不塞入耳朵也能享受安靜?」的想法。也就是這個念頭引領律芯開展了新的研發賽道:聚焦開放式降噪晶片的開發。

瞄準開放式降噪,用「後發制人」技術創造靜音世界

薛宗智觀察到,目前市面上許多採用數位IC的抗噪系統,雖能有效降低環境音量,卻無法辨識聲音的「危險性」與「必要性」。他指出,像是火警警報、煞車聲、鳴笛等重要高頻警示聲音都可能被一併消除,造成潛在風險,「很多人戴著抗噪耳機走在路上以為很安靜,其實他們聽不到後面來車。」薛宗智強調。

因此,律芯決定聚焦難以處理、卻影響生活品質的「低頻噪音」,開闢不同於主流市場的創業賽道。該晶片採用硬體架構技術處理類比訊號,結合主動式降噪(ANC)原理,讓晶片接收到聲音時,能即時產出反向聲波,達到「以聲制聲」的抗噪效果。薛宗智認為,硬體架構在聲音處理方面具有即時反應與獨特優勢,律芯的第一代晶片便已能達到驚人的32微秒處理速度。

然而,空氣中的濕度、風向、溫度等環境因子皆可能影響聲波傳遞,這也成為團隊在開發晶片時的挑戰。薛宗智形容這就像武學邏輯中的「後發制人」,「我不是搶先出手,而是等你出招後,用最適合的方式接住再反擊回去。」這相當仰賴晶片所具備的高反應速度與精準度,才能在噪音抵達人耳前,完成複雜的偵測、分析、運算與反向波的發送。

薛宗智深知,這僅是律芯創業的開始。雖然第一代晶片已成功驗證技術可行性,但仍需透過人工進行被動式校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他觀察到,若要讓降噪需求朝更精細化場景邁進,晶片就必須能「自主適應」並理解環境。這也促使他決定開發第二代晶片,不僅強化性能,更是系統架構的重塑,所需資源遠超第一代的開發,也讓律芯的產品從抗噪,走向理解環境。

從降噪到理解環境,第二代晶片的 AI 進化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圖/ 數位時代

第二代晶片可說是律芯邁向智能聲學的關鍵躍進。它不僅整合了 AI 演算法,更以邊緣運算(Edge AI)為核心設計,能即時學習與感知聲源方向、反射環境與空間條件,主動判斷「哪些聲音該消除、哪些該保留」,使降噪從純物理抵銷進化為環境理解層級的智能判斷。

薛宗智以車內應用的場景舉例,這顆晶片不僅能與原有喇叭系統結合,產生針對駕駛與乘客座位區域的個人化降噪效果,更能與頭枕內建的聲學模組搭配,營造出安靜、舒適的座艙體驗。即使車輛行駛在嘈雜的高速道路上,晶片也能動態感知車內外噪音來源,並迅速調整反向波輸出策略,有效濾除不必要的聲音干擾。目前律芯也已與美、日多家車廠展開密切洽談,不久的將來更要往車用前裝市場邁進,並與整車系統商展開產品落地合作對接。

然而,技術升級的背後,往往也伴隨更高的開發門檻與沉重的資金壓力。「光是一輪投片,就可能讓新創公司資金鏈斷裂,」律芯科技執行長薛宗智直言。從晶片架構設計、模擬驗證、光罩製作到晶圓製造,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高度專業與大量資源投入,對新創團隊而言是極大挑戰。

也因此,律芯決定在關鍵時刻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晶創IC補助計畫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座聚寶盆,」薛宗智強調。在這個以硬科技為本的時代,政府選擇將資源投入在IC設計這一環,不僅協助律芯跨越資金與人才的雙重門檻,更讓半導體產業鏈得以在台灣本地持續推動與深化。

從第一代靠自籌完成,到第二代獲得政府計畫支持,對律芯而言,這不只是產品的迭代,更是整體結構的轉捩點。薛宗智相信,透過政府資源的精準投入,將有效帶動半導體供應鏈上下游鏈結與倍增產業價值,協助本土IC設計業者站穩全球市場,同時強化整體產業生態系的韌性與競爭力。

從車用晶片到無人載具,讓聲音的應用無限延伸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圖/ 數位時代

對聲音的想像,不應止於消除噪音。薛宗智指出,聲音是機器理解世界的重要感知管道之一,相較於仰賴攝影機或雷達的視覺導向技術,聲學晶片在黑暗、遮蔽或空間複雜等條件不利的環境中,反而能展現獨特優勢。隨著律芯技術站穩腳步後,也吸引海外多家重量級組織主動洽談合作。展望未來,薛宗智透露,無論是在無人載具、機器人,或其他智慧系統領域,都有許多令人期待的聲音應用場景即將展開。

「我們站在一座聲音的金山銀山前,而我們手中握著鏟子。」薛宗智說。在他眼中,聲音不再只是背景,而是驅動未來機器感知與人機互動的起點。透過晶片,律芯要做的不只是消除噪音,更是讓世界聽懂聲音的價值。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律芯科技
- 創辦人:薛宗智
- 核心技術:主動抗噪IC晶片設計
- 資本額:新台幣9,993萬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