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趨勢和訊號,顛覆既有模式——「大夢想家」西恩.帕克
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趨勢和訊號,顛覆既有模式——「大夢想家」西恩.帕克

本文摘自:《只要做對一次:16個重寫規則、翻轉世界的超級創業家》,天下雜誌出版

西恩.帕克坐在一輛外表低調的Audi S6車中,掩飾著引擎蓋下的藍寶堅尼引擎。他以一隻蒼白的手操控駕駛盤,另一隻手挑選車上音響系統的成千上萬首歌;他正驅車劃破金門大橋上的夜霧,駛向他位於馬林郡占地18英畝的莊園。

這位Facebook前總裁剛度過和平常一樣忙碌的一天。在過去十小時,他為新的影片新創公司面談了兩位副總裁應徵者,為他投資的音樂平台Spotify回覆了幾小時的電子郵件,並與Facebook慈善應用程式Causes的潛在執行長會面。他還訂好自己訂婚派對的樂團和廠商,派對辦在紐澤西,正好是艾琳颶風侵襲東北部的同一個晚上。因為歌手克羅維茲(Leny Kravitz)當時被困在北卡羅來納州無法出席,帕克最後只好改邀請冷戰小子樂團(Cold War Kids)。處理完訂婚派對後,他停下手邊工作,和Facebook的對手Twitter與支付服務Square共同創辦人傑克.多西晚餐。晚餐後,他就在餐廳的酒吧面試另一位Causes的主管候選人。他把我順路送到旅館時,已經是晚上11點半。帕克的一天才大約過了一半。

接下來六個小時,帕克火速回覆電子郵件,然後上他的Facebook專頁。前天下午(或同一天稍早,如果以帕克的生理時鐘看)全世界才剛剛知道賈伯斯辭世的消息。清晨6點,帕克引用哲學家叔本華的句子貼文,這則張貼很快就被傳開,八卦網站Gawker指控帕克對賈伯斯去世感到幸災樂禍。帕克澄清這則引言是在禮讚他長期以來的偶像和後來的對手(iTunes對上Spotify)賈伯斯。快到早上7點,他才上床睡覺。四小時後,帕克就起床了,準備再重新開始一天的行程。

輕浮、瘋狂和不可預測,西恩.帕克讓投資人感到不安。「他是一個很難捉摸的人,而創投業者喜歡他們能控制的東西。」Facebook共同創辦人莫斯科維茲(DustinMoskovitz)說。但創投業者也喜歡大膽創意,而帕克最擅長的就是異想天開,LinkedIn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稱帕克為「大夢想家」(big-ass visionary)。

19歲時,他以音樂分享網站Napster共同創辦人的身分,在唱片業投下炸彈,兩年後,他的通訊錄服務Plaxo證明了數位拓殖(digital propagation)的潛力,這個概念在他24歲擔任Facebook總裁、協助Facebook變成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網際網路公司時,還被進一步發揚光大。沒錯,最後他都離開這三家公司,但在離開前,他已經賺到夠多的股票,足以讓他在31歲時擁有超過20億美元的財富。而他才剛起步。

2011年,帕克再度顛覆音樂產業,把瑞典音樂平台Spotify引進美國,並主導這項服務如何搭配Facebook的音樂發展構想。他也以創投業者創辦人基金(FoundersFund)合夥人身分發掘新創公司,並與Napster的范寧(Shawn Fanning)重逢,創立了現場影片網站Airtime。孟洛創投(MenloVentures)的皮希瓦(Shervin Pishevar)形容:「帕克能看到許多人看不到的趨勢和訊號,對他來說,就像聽到別人都聽不到的狗哨聲。」

藉由專注在精選問題、而不是像許多創業家急著推出沒有人要的創新,帕克創造出批評者認為只是幸運的一連串大成功。Napster是網際網路讓內容擺脫載體限制後,率先帶領CD到MP3的轉型;Facebook在匿名的線上世界創造了可靠的身分識別;Spotify拯救的正好是Napster十年前顛覆的音樂產業。

這種深度調查式的思考也延伸到帕克生活中的一切。問帕克他創立Plaxo的緣起,他會從病毒如何在人群中擴散的理論開始講;在他透露最愛的壽司餐廳之前,他會先聊壽司米的密度和理想的生魚片形狀(梯形);問這位高級音響熱愛者哪個牌子的耳機最好,你會先聽到他解釋聲波是如何傳遞到我們的耳膜;可想而知,問他現在幾點,他會告訴你一只手表是怎麼做出來的。

專心在一件事情上時,他會自動擋掉其他一切,進入一種出神狀態。外在世界瞬間退到背景之外,時間也跟著隱形。「我必須不斷重新安排時程,但我試著專注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把那些關鍵事項做到完美。」

帕克對「做到完美」的定義很極端。我們拍《富比士》封面那天下午,帕克在他位於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房子,房裡有整整三排衣架的義大利訂製西裝,還未拆封的20件全新襯衫,放在他的柳條沙發上。成排的眼鏡與太陽眼鏡擺滿茶几,無數條吊帶和領帶攻占了椅子。整面牆的鞋子、休閒鞋和皮靴,數量已經可以開一家鞋店。拍攝預訂下午4點開始,帕克在5點半現身,身旁帶著一大群人:服裝造型師、美髮師、化妝師、公關人員、裁縫師,以及現在的妻子。

拍攝過程中,帕克換裝的頻繁程度超過拉斯維加斯的大明星。他從精簡款式的西裝改穿三件式的禮服,再換成牛仔褲搭開襟羊毛衫。他反覆調整吊帶之間的距離,再三檢查領帶的紅色有沒有跟他的雅痞風眼鏡搭配。在屋子裡四個地點拍完幾百張照片後,拍攝在凌晨2點結束。很完美,以西恩標準時間來說。

《社群網站》效應衝擊

帕克知道較大型的大學市場已經成熟到可以有自己的社群網路,當時幾間大學已經有各自的小型社群網站,而當時已經傳出哈佛校園的Facebook給了他施展的空間。帕克於是寫信連絡Facebook,2004年春天在曼哈頓的一間中式餐廳,終於與祖克柏和薩維林(Eduardo Saverin)見面。

幾星期後,他在加州帕羅奧圖市的街上巧遇祖克柏,不久後就搬到Facebook租來的房子裡,住進莫斯科維茨的房間。年僅24歲的帕克成為Facebook的元老,協助幾個才大學生年齡的Facebook創辦人在矽谷建立網絡、架設路由器、和提爾、霍夫曼和平克斯等投資人建立友好關係。

帕克和Napster時代的朋友西蒂格(Aaron Sittig)共同確立了Facebook極簡主義的介面。他堅持Facebook應該有持續穩定的流量,像加入好友的功能也應該盡可能減低使用障礙。帕克後來推動的照片分享功能,將是他擔任Facebook總裁最後的工作之一。

2005年8月,警察在帕克名下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海灘屋發現古柯鹼,帕克遭到訊問。他從未被捕或被起訴,但那次事件迅速導致他在Facebook的隕落。

雖然不再領Facebook薪水,帕克還是持續提供祖克柏策略建議,並協助招募帕里哈皮提亞等重要主管。西蒂格說,帕克還是會協助網站設計,而且是發展Facebook「分享」平台(讓使用者上傳新聞、影片和其他第三方內容)強大的外部影響力。儘管如此,帕克對Facebook最大的貢獻可能是他根據自己在Plaxo的經驗,打造出讓祖克柏得以完全且永遠控制自己公司的企業架構。帕克藉著能在籌資階段抵抗稀釋的超級投票權強化了祖克柏在公司的地位,並以夠多的董事席位來保護祖克柏可以永遠大權在握。

這是讓帕克對《社群網戰》的描寫感到如此挫折的原因。賈斯汀飾演的帕克是一個殘酷、狡滑的投機分子,強迫薩維林退出公司,並奪走他的股份。但在Plaxo的真實世界,帕克實際上才是遭到電影中薩維林際遇的那個人。「我不介意被描寫成頹廢的跑趴玩咖,我不認為這在道德上有什麼不對,」帕克說,並且很快地補充說電影中對於他的狂歡私生活描述也太過誇張,「但我很介意被描寫成不道德、只重利益的操弄者,因為我認為那的確是不對的事。」電影在2010年10月上映,票房獲得極好成績,帕克也因此受到重創。「我那時候真的是一團糟,電影那麼轟動,對我的描寫跟事實差距又是如此大,我在心理上難以克服這件事,」帕克說:「我非常憂鬱,跟在一起4年的女朋友剛分手,而且剛動過膝蓋手術,不能走路。」電影上映前,他躺在洛杉磯半島飯店的套房裡兩個月,體重增加30鎊。同時也為了在創辦人基金、Spotify和新創公司Airtime的職務而忙得焦頭爛額。

回歸初衷:分享與發現

儘管有這麼多成就,帕克內心深處還住著當初那個駭客,財富並不是他最大的動力。帕克最大的動力來源還是「顛覆既有模式」。也因此,他從未放棄Napster的概念。2010年,Napster輸掉官司結束營業已經過了8年,帕克仍在尋找能夠實現他對分享音樂願景的公司,只是這一次,帕克要找出音樂家也能獲利的方式。

兩年前,朋友告訴帕克,瑞典音樂網站Spotify提供無限的合法歌曲下載。他上網簡單看過介紹後,在還沒有實際用過Spotify的情況下就寫信給創辦人埃克,描述他理想中的音樂平台,希望Spotify也有相同的願景。他介紹埃克認識祖克柏,接著又提出Spotify與Facebook的整合計劃,並協助打開華納和環球的大門,贏得Spotify董事會的支持:帕克最後成功以3000萬美元投資Spotify。

這些所有的新計劃讓帕克不斷四處奔走。他每個月從紐約(總部)飛到洛杉磯(音樂事業經理人)、舊金山(創辦人基金),以及斯德哥爾摩和倫敦(Spotify)。這些差旅現在還是他的例行工作,只是從2013年小女兒溫特出生後,頻率已經降低不少。

我們在他紐約的家相聚的時間從下午1點一直到很晚。帕克第二天要飛往斯德哥爾摩協助設計團隊修改邀請註冊的程序並補強其他功能,以便趕上Spotify在Facebook上推出的時程進度。「我今晚得上健身房,還有一小時的時間處理郵件,還要為兩星期的歐洲之行打包行李。」帕克邊說邊看著桌上兩個電腦螢幕上的時鐘:清晨3點。「我真的不知道我們在這裡是已經兩個小時還是只過了20分鐘。」

延伸閱讀:被踢出Facebook,卻從未失去佐克伯信任──西恩‧帕克將繼續顛覆舊世界

關鍵字: #數位書選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不是我不理你,是有個頻段我真的聽不到。」律芯科技董事長薛宗智這麼說著,也就這樣一腳踏進了半導體產業的創業戰場。在創辦律芯之前,薛宗智早年在半導體大廠擔任工程師,長時間待在無塵室中機台操作,那些看似無害的低頻噪音,卻在這那幾年間悄然無息的侵蝕了他的聽覺神經,這種慢性且不可逆的損害,也成日後創業的契機。

2019年,Apple 首度發表 AirPods Pro,掀起降噪耳機熱潮,同年薛宗智也接獲一家聲學技術團隊的邀約,洽談抗噪耳機技術的投資合作。對市場極具敏銳的薛宗智卻反其道而行思考,從自身戴不住耳機的痛點出發,提出了「有沒有可能不塞入耳朵也能享受安靜?」的想法。也就是這個念頭引領律芯開展了新的研發賽道:聚焦開放式降噪晶片的開發。

瞄準開放式降噪,用「後發制人」技術創造靜音世界

薛宗智觀察到,目前市面上許多採用數位IC的抗噪系統,雖能有效降低環境音量,卻無法辨識聲音的「危險性」與「必要性」。他指出,像是火警警報、煞車聲、鳴笛等重要高頻警示聲音都可能被一併消除,造成潛在風險,「很多人戴著抗噪耳機走在路上以為很安靜,其實他們聽不到後面來車。」薛宗智強調。

因此,律芯決定聚焦難以處理、卻影響生活品質的「低頻噪音」,開闢不同於主流市場的創業賽道。該晶片採用硬體架構技術處理類比訊號,結合主動式降噪(ANC)原理,讓晶片接收到聲音時,能即時產出反向聲波,達到「以聲制聲」的抗噪效果。薛宗智認為,硬體架構在聲音處理方面具有即時反應與獨特優勢,律芯的第一代晶片便已能達到驚人的32微秒處理速度。

然而,空氣中的濕度、風向、溫度等環境因子皆可能影響聲波傳遞,這也成為團隊在開發晶片時的挑戰。薛宗智形容這就像武學邏輯中的「後發制人」,「我不是搶先出手,而是等你出招後,用最適合的方式接住再反擊回去。」這相當仰賴晶片所具備的高反應速度與精準度,才能在噪音抵達人耳前,完成複雜的偵測、分析、運算與反向波的發送。

薛宗智深知,這僅是律芯創業的開始。雖然第一代晶片已成功驗證技術可行性,但仍需透過人工進行被動式校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他觀察到,若要讓降噪需求朝更精細化場景邁進,晶片就必須能「自主適應」並理解環境。這也促使他決定開發第二代晶片,不僅強化性能,更是系統架構的重塑,所需資源遠超第一代的開發,也讓律芯的產品從抗噪,走向理解環境。

從降噪到理解環境,第二代晶片的 AI 進化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圖/ 數位時代

第二代晶片可說是律芯邁向智能聲學的關鍵躍進。它不僅整合了 AI 演算法,更以邊緣運算(Edge AI)為核心設計,能即時學習與感知聲源方向、反射環境與空間條件,主動判斷「哪些聲音該消除、哪些該保留」,使降噪從純物理抵銷進化為環境理解層級的智能判斷。

薛宗智以車內應用的場景舉例,這顆晶片不僅能與原有喇叭系統結合,產生針對駕駛與乘客座位區域的個人化降噪效果,更能與頭枕內建的聲學模組搭配,營造出安靜、舒適的座艙體驗。即使車輛行駛在嘈雜的高速道路上,晶片也能動態感知車內外噪音來源,並迅速調整反向波輸出策略,有效濾除不必要的聲音干擾。目前律芯也已與美、日多家車廠展開密切洽談,不久的將來更要往車用前裝市場邁進,並與整車系統商展開產品落地合作對接。

然而,技術升級的背後,往往也伴隨更高的開發門檻與沉重的資金壓力。「光是一輪投片,就可能讓新創公司資金鏈斷裂,」律芯科技執行長薛宗智直言。從晶片架構設計、模擬驗證、光罩製作到晶圓製造,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高度專業與大量資源投入,對新創團隊而言是極大挑戰。

也因此,律芯決定在關鍵時刻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晶創IC補助計畫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座聚寶盆,」薛宗智強調。在這個以硬科技為本的時代,政府選擇將資源投入在IC設計這一環,不僅協助律芯跨越資金與人才的雙重門檻,更讓半導體產業鏈得以在台灣本地持續推動與深化。

從第一代靠自籌完成,到第二代獲得政府計畫支持,對律芯而言,這不只是產品的迭代,更是整體結構的轉捩點。薛宗智相信,透過政府資源的精準投入,將有效帶動半導體供應鏈上下游鏈結與倍增產業價值,協助本土IC設計業者站穩全球市場,同時強化整體產業生態系的韌性與競爭力。

從車用晶片到無人載具,讓聲音的應用無限延伸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圖/ 數位時代

對聲音的想像,不應止於消除噪音。薛宗智指出,聲音是機器理解世界的重要感知管道之一,相較於仰賴攝影機或雷達的視覺導向技術,聲學晶片在黑暗、遮蔽或空間複雜等條件不利的環境中,反而能展現獨特優勢。隨著律芯技術站穩腳步後,也吸引海外多家重量級組織主動洽談合作。展望未來,薛宗智透露,無論是在無人載具、機器人,或其他智慧系統領域,都有許多令人期待的聲音應用場景即將展開。

「我們站在一座聲音的金山銀山前,而我們手中握著鏟子。」薛宗智說。在他眼中,聲音不再只是背景,而是驅動未來機器感知與人機互動的起點。透過晶片,律芯要做的不只是消除噪音,更是讓世界聽懂聲音的價值。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律芯科技
- 創辦人:薛宗智
- 核心技術:主動抗噪IC晶片設計
- 資本額:新台幣9,993萬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