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棒的一次改版?Firefox 54首次採用多內容處理程序,效率快、記憶體耗用比Chrome低
史上最棒的一次改版?Firefox 54首次採用多內容處理程序,效率快、記憶體耗用比Chrome低
2017.06.20 | 產品

在過去兩年,幾乎Chrome、Edge兩家瀏覽器的口水戰都少不了,每次講到比執行效能、耗電量等等議題的時候,幾乎都會「順便」將Firefox放在一起,而且每次Firefox總是陪榜的份。不過,現在排序可能要重新洗牌了,前幾天Firefox已經正式發表了Firefox 54版並且開放下載,官方表示速度將要比Chrome、Edge、Safari等瀏覽器都要來得快。

下載.jpeg
圖/ T客邦

Firefox 54版是第一個支援多內容處理程序(multiple content processes)的Firefox版本,並兼顧效能及資源管理。而這個版本為什麼重要,以下是官方部落格的說明:

記憶體對瀏覽器的影響

你的瀏覽器所使用的記憶體所造成的影響,不只會影響了你在瀏覽網頁時的體驗,同時也會影響你在電腦中使用其它APP的體驗。如果一個瀏覽器佔用了太多的記憶體,你的電腦就沒有足夠的記憶體空間去執行其它程式,因此,你就會發現你開啟某些程式的時候會出現卡頓的現象,甚至慢到無法開啟。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瀏覽器分配給他用的記憶體太少,那麼他打開網頁的時候,可能就會造成你開啟每一個網頁都覺得速度太慢,卡卡的。因此,有所謂的「Goldilocks 原則」,這個原則建議瀏覽器佔用記憶體要「剛好」,選擇一個適中的量,只要記憶體足夠到快速執行瀏覽網頁,也不要佔用多到耗用你的電腦資源。

6509e5b8ed0480be0b1dd641f0ae7957.jpg
電腦記憶體與執行速度的關係。
圖/ T客邦

但是,這樣的原則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目前所有的瀏覽器幾乎都面臨了相同的問題。

程式的構成要素

一個應用程式的構成要素有兩個:程序(processes)與執行緒(threads)。

當你執行一個程式,它會開始執行一個程序,這個程序的執行,伴隨著很多執行緒的執行,這些執行緒都分享相同的工作記憶體。程序通常會給予執行緒不同的優先權,去掌握不同類型的工作。

例如,用來繪出應用程式的介面的執行緒通常會有比較高的優先權,因為你在執行一個應用程式的時候,都是先看到介面才能進行操作。而其它比較低優先權的執行緒,這時就先抓著資料等在系統的背景,等高優先權的執行緒執行完畢再來執行。你可以打開Windows的工作管理員,看到目前電腦正執行的程序有哪些。(macOS叫活動監視器Activity Monitor)

63dd81e2c081b97ece7bbcdb1de22acf.jpg
圖/ T客邦

有時,一個程序並不是去啟動一個執行緒,而是去啟動另外一個程序。因此,你可以預想到,這樣的作法將會需要用到更多的記憶體以及電腦的效能。因此,大多數的程式,都執行一個單一的程序,但是會使用多執行緒。

不過,瀏覽器不像「大多數」的程式。

1ef7ffd240592dcd6870f8ef41bd377d.jpg
圖/ T客邦

我們可以看到,在上圖中,左邊的音樂播放器、文字編輯器、影像編輯器等三個,都是一個程序(黑色虛線框框),裡面有很多執行緒(白色線條)在跑的狀況。而右邊的瀏覽器,則是一個瀏覽器打開了很多的分頁,每一個分頁都是一個程序,裡頭伴隨著無數的執行緒。

現代的網路,為什麼需要多程序的瀏覽器

比較過去Firefox於2004年發佈的時候的Web,那時所謂的Web可能只是一些文件放在網路上,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現在的Web已經變成了一個平台,不只用來顯示靜態的文件,還可以提供互動程式的功能,像是EMAIL、文書處理、社群服務這些Web應用程式,你都會在瀏覽器上面來實現。

而隨著WEB的新時代來臨,使用者也期待著Firefox或是其它的瀏覽器,能夠像是在WINDOWS或是MAC上可以同時啟動不同應用程式一樣,用那麼快的速度來打開多個Web應用程式。不過,實際上對於瀏覽器廠商來說,是很難做到的。

解法是什麼?解法就是瀏覽器本身必須要學習用作業系統同樣的方式去運作。使用多程序來執行不同的Web應用程式。

而隨著多程序的架構,你會發現,當你在一個分頁觀看一個網頁的時候,這個分頁不幸當掉的時候,你這時切換到另一個分頁,那個分頁的內容你還是可以點選的。並不會因為一個分頁當掉導致所有分頁全當。

過去,Mozilla 工程師雖然了解多程序架構的可行性,但把 Firefox 改為多程序架構卻會影響到單程序架構運作的Firefox 附加元件(Add-On)。因此, Firefox 遲遲不敢改為多程序架構。而相對的,Chrome在設計的時候就採用多程序架構。

為什麼 Chrome 會過熱而 Firefox 不會

透過最新釋出的 Firefox 54 和 Chrome 一樣採用了多處理程序。但是,Chrome瀏覽器吃掉太多電腦的記憶體資源也是有名的,因此, Firefox 54 希望能夠避免這個問題。

Firefox 54 採用了一個折衷的辦法。 Chrome 上如果開啟 10 個分頁,就會開啟10個程序,吃掉10個程序的記憶體,這是導致它吃掉那麼多記憶體的原因。而Firefox 54 則是針對你打開的分頁,最多只開啟4個程序。當你打開第5個分頁,它就會使用前面4個程序中的執行緒。將吃掉的記憶體控制下來。

7d0fbd46409cb03b2c21d4c3f613e4a2.jpg
圖/ T客邦

為什麼是4個? Firefox 團隊表示,因為這是他們評估對於 Firefox 使用者恰當的數量。在一般8GB記憶體的電腦上,電腦用了4個程序的情況下,還有足夠的資源跑其他的程式。

此外,如果電腦的 RAM 超過 8GB,或許想讓 Firefox 啟用更多的內容處理程序。 Firefox 表示現階段可以在網址列中輸入 _about:config _後,調整 _dom.ipc.processCount _設定的數目。而他們也會在後續的版本,直接將這個修改數量放在設定中讓一般使用者可以調整。

本文授權轉載自:T客邦

關鍵字: #瀏覽器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