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業進行式 : 經理人的賽道理論
中國創業進行式 : 經理人的賽道理論
2017.09.27 | 創投

這是《中國創業進行式》系列連載的第七篇文章。算一算,離開北京也已經快要一年的時間了。說真的以大陸變化瞬息萬變的程度,我對於大陸的理解說不定只能當作是歷史印象。不要說一年,在北京,一個月就有翻天覆地的變革,更不用說發展最快的深圳,其瞬息萬變的程度,以周或日為單位,都是可能的。在定位為科普文章的專欄裡,取材僅著眼在大方向上,與正在發生事情,還是有程度上不同。

經理人的賽道理論

從上一篇的賽道理論講起,這一篇我們要講當比賽接近終點線時,中國的資本家和創業者會採取什麼樣的策略。這一次,我們來看看網約車大戰的最終發生了什麼事情。

2016下半年,中國互聯網圈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在網約車法律地位確立後的幾天,滴滴出行收購了優步(Uber)中國,天下一統。歸功於中國的賽道理論,他們也成為唯一的一間同時獲得BAT三巨頭 (百度支持Uber中國、阿里巴巴支持快的打車而騰訊則支持滴滴打車) 三巨頭投資的企業。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案例裡面,賽道理論不僅僅是資本的投入,連公司的經營者都有密切關係: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的女兒柳青是滴滴打車的總裁,而Uber中國區的戰略負責人柳甄則是其姪女,聯想控股本身則是滴滴、快的、Uber中國三巨頭之外的領導出行品牌神州專車的主要投資人。柳氏一門早已主宰了整個中國網約車產業。

作為全球「反Uber聯盟」的盟主,在這次的合併之前,滴滴投資了全球主要的網約車公司,包括美國Lyft、印度Ola和東南亞Grab,它們共同的目標是互通各自在地的網約車,封阻Uber全球化。

然而,這次的合併不僅滴滴與Uber的雙方執行長互相成為對方的董事會成員,在滴滴對Uber的投入金額上,也遠超過本來「反Uber聯盟」的投資總額兩倍以上,等於狠狠地賞了原本的夥伴關係一個耳光。

資本無情,又再次得到映證。

既聯合又鬥爭

讓我們把時間倒轉一些,回到2015年上半年,當時中國互聯網圈最大的新聞,圍繞著網約車這個主題。兩間加起來市佔率將近100%的公司,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併了。

除了意味著「養套殺」的第三階段來臨,稍早在流血削價競爭階段享受補貼福利的乘客與司機,開始準備被壟斷公司當肥羊宰,合併也給了關注產業的吃瓜群眾很大的想像空間:兩大巨頭股東阿里巴巴跟騰訊,終於要坐下來談合作了。

首當其衝的,就是地圖業務。過去在騰訊的支持下,滴滴打車內建的,是主要投資人開發的騰訊地圖。然而,在全資收購高德地圖的阿里巴巴跟著快的打車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之後,故事變得不一樣了。

阿里一方面佯投了滴滴的主要競爭對手神州專車,並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以逼迫滴滴董事會正視此事。另一方面,聯合螞蟻金服主導下一輪的融資,在恩威並施之下,將主要的地圖供應者換成高德地圖。

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了今天。2016年初,據聞滴滴想要翻轉依賴高德等第三方地圖供應者的情勢,重新奪回主導權,因而有意收購騰訊地圖,卻在董事會上被阿里強勢否決,這個消息在對外公關操作上,自然是被嚴正否認了。

然而,今年初的幾個新聞,似乎可以推斷此事並非空穴來風。高德正式對滴滴發起訴訟,除虛假宣傳外,最主要的訴訟,都是針對滴滴挖角高德的核心研發高層主管,所提起的不正當競爭訴訟。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哪怕是自家人,也要同室操戈殺個血流成河。中國人的哲學就是鬥爭哲學,自古至今皆然。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地圖導航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1989年創立的創見資訊(Transcend),成立近40年來,始終以穩健的研發實力與對市場脈動的敏銳掌握,積極應對高速變動的科技浪潮。如今,不僅成為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的代名詞,還是將台灣技術力推向全球的代表品牌,從歐美、亞洲到新興市場,都能看到創見的產品,廣泛應用在消費電子、工業設備與企業解決方案中。

為了進一步將影響力擴及更多市場,2024年第四季起,創見再將自家產品上架亞馬遜網站。如今,僅僅投入半年,創見便取得優異表現,今年第一季和去年同期相較,營收足足成長150%。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解釋,創見的銷售模式,分為B2B和B2C兩種。以B2B來說,過往是透過地區代理商,負責不同市場的推廣、銷售、售後與通路管理,但隨著電商發展日益蓬勃,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直接在網路上購物。眼見電商的潛力,創見決定在經營台灣本地的PChome、MOMO等電商通路之餘,再快速組建團隊,投入跨境電商,並首選在全球擁有超過400個營運中心、數億活躍用戶,能協助台灣賣家將產品銷往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馬遜。目前,創見的行動固態硬碟、攜帶式攝影機等多元產品,已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市場,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從通路走向消費者,創見從亞馬遜銷售數據中挖掘產品新機會

「對我們而言,加入亞馬遜立即感受到的好處,不僅是業績成長,而是可以直接接觸消費者。」陳柏壽強調,從代理商獲得的消費者資訊較片段,團隊是到直接展開跨境電商的營運後,才陸續接觸到第一線消費者的心聲。

像是團隊就發現,創見20多年前的舊款產品「2G記憶卡」,在亞馬遜上意外受到消費者青睞,「這種以往我們認為可能不太有人願意再買、很老的產品,沒想到還是有人在找,代表亞馬遜的長尾效應非常廣泛。」陳柏壽指出,亞馬遜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消費者,大家都認為,任何在自己市場找不到的產品,只要上亞馬遜網站就一定能買到,「所以我們在亞馬遜上獲得的流量、觀察到的消費者行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商業洞察。」

亞馬遜物流FBA與AI工具雙引擎,創見用跨境電商加速全球化布局

那麼,讓創見快速取得業績成長的秘訣是什麼?

陳柏壽分享,創見加入亞馬遜後,首先使用的工具,便是「商機探測器」,「這絕對是所有要進軍亞馬遜的賣家,第一個要用的工具。」商機探測器除了能協助賣家洞悉市場,理解競爭對手是誰、主力銷售產品有哪些,還能一口氣掌握產品關鍵字、價格帶和銷量資訊。賣家就能依據數據進行產品種類和價格、廣告投放的策略安排。創見近來正在開發的一款新品,就是將「商機探測器」做為市場調查的來源之一,成為研發功能時的重要利器。

其次,隨著生成式AI風潮興起,亞馬遜也推出「A+頁面Gen AI」「AI圖片生成工具(Image Generator)」等相關工具。創見剛加入亞馬遜時,因為產品多又希望能儘速上架,團隊便運用AI+內容產出圖片,「攝影師來不及拍照時,亞馬遜提供了一些省時又省力的生成式AI工具。」

另外,儘管創見在美國有分公司,但亞馬遜的物流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也是賣家必備的工具之一。賣家只要將產品放在亞馬遜的倉庫,FBA便會協助送至消費者手中,要是產品有問題,FBA也會負責收回,「這對所有想做品牌,或是在目的地市場沒有分公司、團隊的賣家,是很方便的工具。」

陳柏壽提到「將產品上架亞馬遜,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而要是能善用他們提供的各種工具,就會成為贏家。」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的品牌旗艦店。
圖/ Amazon

從亂撒廣告到精準打擊:品牌靠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跑出北美市場新解法

但亞馬遜全球開店並非讓賣家自行摸索,官網上設有學習中心,內含眾多免費官方培訓課程,同時也投入教學資源,推出台灣獨有的「企業海外陪跑計畫」,由學長姐賣家領跑、專業導師陪跑,再搭配電商工具與服務商的協助。陳柏壽笑稱,起初團隊在平台上亂撒廣告,是陪跑導師手把手指導、陪著檢視成效,大夥才逐漸抓到投放廣告的關鍵。

如今,創見在善用亞馬遜的工具後,確實愈來愈了解北美的市場趨勢與消費者需求。

原先,團隊以為自家的1TB、2TB等大容量行動固態硬碟,較具銷售潛力,沒想到256GB的迷你行動固態硬碟反而更受歡迎,「大容量產品是美系品牌的重兵部署地,投入許多資源,我們不容易找到破口,但相對之下,小容量產品就成了突破點。」

創見也持續透過亞馬遜,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完善產品線,像是密錄器便斬獲不錯表現。這類產品過往都透過代理商,以專案模式在線下銷售,但對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密錄器在線下的價格較高昂,從網路購買成了另一個好選擇,「這類產品之前在亞洲賣得比較好,但在亞馬遜上銷售,讓更多人認識『創見』,也為我們開了一扇窗,有助於未來取得更多跨界生意。」藉由檢視消費者在亞馬遜上留下的評論,團隊更回頭調整介紹產品的方式,從文字直接改為影片,以更貼近市場需求。

接下來,創見將持續鎖定人口基數大、GDP高、匯率穩定的市場,透過跨境電商發展全球業務;歐洲、澳洲、新加坡、中東等可以將產品再往外銷售的新興站點,也是瞄準的重點。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部已經有共識,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從決定要做到全速啟動,很快地就開啟跨境電商之路。
圖/ 數位時代

行動力與執行力!創見用對思維、人才與工具,快速打開全球通路

面對現今快速變化的市場,陳柏壽建議,投入跨境電商首重「改變思維」,必須理解箇中操作模式,與過往的傳統外銷完全不同;其次,還要找到具相關經驗的團隊。

亞馬遜全球開店也分享觀察,創見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亮眼成果,關鍵在於主管的全力支持、團隊快速到位,以及敏捷的學習與調整速度,「創見確定要投入跨境電商後,做的就是長遠通路規劃。一方面迅速找到外貿、市場行銷等多元人才,同時清楚知道目標,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成果很快就出來了。」

陳柏壽進一步強調,當思維、團隊都到位後,決勝關鍵就在工具的使用。亞馬遜上有眾多工具,還能直接探知消費者需求,賣家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與競業產品的差異性,並就此往下發展、設定策略,「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只要你的產品具備足夠競爭力,亞馬遜全球開店就是協助你把握機會、賺到更多生意的最佳夥伴。」

5 月 21-22 日 | 台北文創 14 樓
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限量席次 立即報名

從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圖/ AWS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