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內容創作者而生 !PressPlay 要終結內容創作者收不到錢的窘境
專為內容創作者而生 !PressPlay 要終結內容創作者收不到錢的窘境

數位時代的高速發展,世界各國許多產業受到影響,內容產業尤其:許多內容輕易被快速且低價(甚至免費)的複製、傳播,閱聽人擁有更多接收管道卻不需要花費太多費用便能取得內容,但是同時間這對閱聽人的好處卻也代表著內容產製者的無奈甚至是悲鳴。科技進步的同時,內容創作者能從內容產製得到收入越來越少,好一點的能堅持夢想,持續於內容產業奮鬥努力,但更多情況是,許多內容創作者因為收入少,只能向現實低頭,靠另一份工作的收入來養活自己跟對內容的夢想。

內容創作者加油!PressPlay 要終結內容創作者收不到錢的窘境

2016年2月正式上線的內容付費訂閱平台PressPlay是亞洲第一個專為「 內容創作者 」而生的付費訂閱平台。PressPlay藉由其平台功能,拉起內容創作者與閱聽人雙向連結,使雙方都能因為PressPlay而受惠。

專為內容創業者而生.PNG
PressPlay 官方網站。
圖/ 截圖自 PressPlay 官方網站

為什麼說雙方都受惠呢?因為內容創作者的創意、點子、作品在平台提案上線後,可以 讓更多人看到、欣賞 。閱聽人則能透過資金支持內容創作者(提案者)開啟的專案,讓 更多、更好的作品能被創造出來,更能因此接觸更多優質的內容產品。

PressPlay目前無論是音樂、影視、財經、美妝、文學等,在各個領域、產業,只要你擁有能力產出原創內容,就能夠透過PressPlay提案。有別於過往購買內容需要買一整套、一整組較高費用,PressPlay打破這樣的消費慣例,於平台上的機制採 提案者可以訂定不同金額選項供閱聽人選擇,依照金額高低則又會提供不同的內容成品、服務

分級訂閱.PNG
加點吉拿棒專案介紹。
圖/ 截圖自 PressPlay 官方網站

如此一來,過去內容創作者需等到內容成品推出市場後,才發現不符市場反應而造成銷量低迷、血本無歸的狀況減少,透過這些不同方案組成的穩定現金流,內容創作者不但能持續且具穩定品質地產製內容 ,而且可以透過不同方案的內容, 觀察自己的哪一份內容創作與閱聽者最受歡迎、最有共鳴 ,進而找到利基點。

有技術還不夠,被看見、活下去才是意義

曾任職於公關產業以及科技產業的PressPlay創辦人林鼎鈞,在這些工作經驗裡,他看到的是光憑技術是無法打遍天下,除了技術,人、團體和企業還需要的是被看見,有人支持後你才得以存活。這也是後來再經歷一些事情,於第三位共同創辦人加入團隊後,決定將原有群募平台轉型,以 Youtuber 作為平台首波內容創作者上線的原因。

PressPlay_20170724_侯俊偉攝_02.jpg
PressPlay 創辦人林鼎鈞
圖/ 侯俊偉攝

即便目前平台上已經有許多成功案例,如阿滴英文老王愛說笑說書加點吉拿棒等,但是林鼎鈞並不認為平台會就此固定模式及不再變化,事實上, 平台對他們而言在做的是經紀嘗試,為創作者尋找與粉絲之間的連結及共鳴話題,並且幫他們尋找可行的商業模式 ,如果這階段一旦發生,網路內容創作者能夠有知名度及變現可能都是因為粉絲累積而來,也藉此提醒內容創作者不可以隨便放掉這群粉絲。

專案.PNG
PressPlay 平台熱門專案。
圖/ 截圖自 PressPlay 官方網站

為什麼要轉型?PressPlay:找出自己的定位

PressPlay的前身是HereO,同為募資平台,HereO鎖定的是硬體群眾募資,希望協助台灣硬體新創能夠更加順利。但是過程中也發現許多難處,如果沒有大量人力、資金和硬體廠商支援,極可能會泡沫化;如果要完善整合供應鏈,更必須耗費許多時間,並且要顧及內容創作者的心情、想法、製造等變動,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於是,HereO也不斷思考新的定位,最後才徹底改名轉型成內容付費訂閱平台PressPlay。

最初,團隊整合 集資平台經紀影像拍攝 等三大服務,提供內容創作者全面的顧問服務。但經營一段時間後,除了不定時的大型活動外,長期而穩定的收入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不可或缺。為了讓內容創作者有更好的環境能定期產出內容,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參考美國的訂閱式集資平台Patreon,將目標鎖定真的在網路上有影響力的內容創作者,成功協助內容創作者之後,平台則透過收取付費訂閱抽成、經紀約來維持營運。

粉絲不該一視同仁地對待,強化創作者持續創作的信心

大多數內容創作者會在社群平台建立頁面、累積自己的粉絲,像是 Facebook、 YouTube、Instagram。PressPlay認為,對內容創作者而言,這些社群平台提供的是一般的粉絲樣貌,很多人單純因為同學分享、路過而來,熱潮一過就不會持續主動關心,也沒辦法第一時間看到相關動態;也就是說,粉絲專頁得到的按讚人數常常只能代表短暫的好奇或欣賞,不見得算是真正的「粉絲」。當創作者想舉辦實體活動或發行新作時,很難預估表面上的人氣有多少比例能轉換成實際行動的支持。

PressPlay 創辦人 林鼎鈞
所有粉絲不該被一視同仁地對待,而應該是要被分級,有不同的對待。內容創作者與其想要討好所有人,不如專心思考如何把忠實粉絲拉得再靠近一些。

在PressPlay上,內容創作者能夠清楚掌握自己的忠實粉絲輪廓,並且可作為未來創作方向的參考、分析自己在市場上的優劣勢;另一方面,則讓那些成為訂閱者的粉絲有機會進一步接觸自己喜歡的網紅,可以在平台上提出想與內容創作者有什麼互動,就能成為未來的回饋項目。

創作者與忠實粉絲之間是能夠相連結的,當內容創作者明確知道有一群人定期贊助他,除了穩定金錢收入,還可以強化他持續創作的信心,而訂閱者也能從客製化的回饋項目得到難忘體驗,例如:阿滴與滴妹舉辦見面會、讓訂閱者票選課程主題。

如果你是這些人的忠實粉絲,在一般社群平台上很難滿足這種願望。比起專案型集資著重於集資金額是否達標, 付費訂閱制更在意的價值是:提案者與贊助者之間的距離有沒有拉近 ;相較於路過順手按讚的網友, 忠實粉絲與內容創作者的互動是否更獨特

還有重要的一點PressPlay提到,當我們站在創作者的立場想,就不怕招牌大咖出走。鼎鈞認為人氣網紅若有自己的考量,決定單飛也是無可厚非。他說「 與其硬綁住,不如好好協助他們發展。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經紀約或著投資等方式參與他們的創作。

未來目標:中國市場、知識職人類市場

林鼎鈞表示,PressPlay 對美國、中國和台灣本地市場研究過後,認為普遍而言中國創作者比台灣更加規模化。台灣最多人用的就是 Facebook、YouTube以及 Instagram 。中國影音市場大,獲得的資源比台灣豐沛,所以在台灣的訂閱逐漸成熟後,希望可以走進中國市場。

PressPlay有一個很大的市場就是, 知識職人類型的市場,他們非常適合進駐在平台,因為他們可以找到很強大很強烈的對價感 。鼎鈞說:「付費訂閱其實是一種讓創作者透過更短時間內尋找粉絲喜歡的內容。」

新媒體內容產業會是未來很重要的趨勢,當廣告預算從電視轉移到網路平台時,最缺的就是內容,接下幾年會是內容為王的時代。他認為,五、六十年難得到來的產業翻轉機會,在新舊世代交接的時刻,台灣要把握機會率先投入發展內容創作。

在這個時代,好的內容顯得可貴、好的創作者也在找尋知音,透過付費訂閱,拉近兩者的距離、並激盪出更有品質的作品,為知識共享走出一條全新的路。

創業快問快答

Q: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我覺得會創業的人就是會創業。一旦走上創業的路,滿足自己價值觀,有些人只是想要賺錢,真心想解決問題。重點是看那個人怎麼認知,滿足個人價值觀。

Q:身為一個新媒體的創作者,你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盡力吸取所有新知、做新的嘗試、了解新的話題,隨時觀察社群的反應和數據,不要害怕做新的冒險,這樣才能讓你持續站穩腳步、建立品牌。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瑞奧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名稱:PressPlay
成立時間:2013/3
上線時間:2016/2
團隊人數:35人
官方網站FacebookPressPlay@MeetHub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創業小聚》,作者:林彥君

關鍵字: #Meet創業之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