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剖析全球戲劇趨勢,研調:美劇影響力衰退,土耳其戲劇崛起中
大數據剖析全球戲劇趨勢,研調:美劇影響力衰退,土耳其戲劇崛起中

影視製作投入資本高,如何準確抓到觀眾口味,是各大內容平台和製作方念茲在茲的重點。法國Eurodata TV Worldwide亞太區代表張博本周來台,在「國際電視產業論壇」上發表最新全球影視內容趨勢報告。她引用調查數據指出,美劇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正逐漸衰退,土耳其、俄羅斯和印度戲劇正在崛起。

最受歡迎的四種戲劇類型

全球數據研究服務公司Eurodata TV Worldwide專精於國際電視市場研究,整合超過120個國家的內容數據,合作夥伴包含尼爾森、Kantar Media、GfK等。而數據分析結果也會提供給製作方和平台,做為內容策略參考,例如Netflix、Hulu、騰訊、樂視、愛奇藝、芒果TV等OTT平台和HBO、BBC等都是其客戶。

張博指出,以全球市場來看,播出量最高的影視內容就是劇本類節目(Scripted series),其中又以戲劇(Drama)占比最高,超越喜劇(Comedy)和長篇電視劇(Telenovela / Soap Opera)。題材方面,則是以犯罪類最受歡迎。

Eurodata TV 1.PNG
全球市場來看,播出量最高的影視內容就是劇本類節目(Scripted series),其中又以戲劇(Drama)占比最高,超越喜劇(Comedy)和長篇電視劇(Telenovela / Soap Opera)。
圖/ Eurodata TV Worldwide提供

而在戲劇節目中,又以下列四種類型最受歡迎。

1.種族文化融合(Society facing cultural diversity: mixed communities)

近兩年,由於難民湧入,歐洲社會多元化程度提高,因此也有越來越多戲劇著手探討種族文化融合議題。例如法德合資電視台Arte製作的《Eden》、講述一艘難民船隻離奇沉沒卻被當地政府掩蓋真相的《I Fantasmi di Portopalo》、跨文化夫妻日常生活的《Nesbo》等。

2.多元文化社會(Society facing cultural diversity: live together)

包括尚未播出的Netflix原創戲劇《Seven Seconds》、BBC和Netflix共同製作的《Black Earth Rising》,以及探討伊斯蘭族群和英國白人之間的融合、已在今年6月播映的《Ackley Bridge》。

3.女權意識(Women empowerment : they take control of their lives!)

例如今年已在Netflix播出的墨西哥原創戲劇《Ingobernable》和Netflix西語原創戲劇《接線女孩》(Las Chicas del Cable),以及芬蘭戲劇《Presidentti》。

4.特殊群體生活(Society challenges: let’s stick together)

例如小說改編、以青少年病患為故事核心的《Les Bracelets Rouges》,在網路平台和電視台都取得好成績的比利時喜劇《Amigo’s》,以及同名電影改拍的戲劇《偷拐搶騙》(Snatch)。

張博指出,除了上述四類型,以LGBT(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議題為中心的戲劇也頗受歡迎,例如HBO的《Brown Girls》。但受限於題材特殊性,在不同市場的接受度不一,尚未形成主流。

美劇影響力正在衰退

「電視劇一定是先在本地的接受程度高,之後才有可能在全球市場獲得成功。」她引用數據結果指出,在全球各國受歡迎前十大戲劇中,70%都是本土原創戲劇,其餘30%才是來自海外。而有趣的是,在30%海外引進戲劇中,高達25%是來自土耳其,15%來自俄羅斯,11%來自印度,僅有7%來自美國。

Eurodata TV 2.PNG
Eurodata TV Worldwide亞太區代表張博指出,戲劇必須先在本地市場受歡迎,才有機會在國際市場取得成功。
圖/ Eurodata TV Worldwide提供

她表示,從2015年開始,土耳其的古裝宮廷劇就逐漸崛起,不論在歐洲、南美、中國和菲律賓市場都受到觀眾歡迎。「我們發現,美劇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正在衰退。」張博表示,2013年以同樣研究方法調查時,美劇占比是32%,到了去年卻只剩7%。

而在亞洲國家內,最受歡迎的海外引進戲劇中,有71%同樣來自亞洲,美劇和俄羅斯戲劇也受歡迎。在71%的亞洲戲劇中,韓劇占比達52%,例如熱門韓劇《太陽的後裔》在中國、香港、台灣、菲律賓和泰國都排名第一。其次則是印度戲劇(20%),在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接受度都高。排名第三的則是中國戲劇(17%),特別是在香港、台灣、馬來西亞、韓國、泰國都受歡迎。

Eurodata TV 3.PNG
在亞洲國家內,最受歡迎的海外引進戲劇中,有71%同樣來自亞洲。
圖/ Eurodata TV Worldwide提供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社群帳號不是門牌!TWNIC籲中小企業註冊.tw域名,拒當「數位無殼蝸牛」
社群帳號不是門牌!TWNIC籲中小企業註冊.tw域名,拒當「數位無殼蝸牛」

在詐騙與帳號仿冒層出不窮的數位環境中,企業的「可信身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2024 台灣網路報告》指出,近三個月內有 64.8% 的台灣民眾曾接觸詐騙訊息,其中 3.56% 實際受騙造成財損;警政署「165 打詐儀表板」統計亦顯示,2025 年詐騙財損金額已突破新台幣 706億元,其中多數案件是透過社群媒體與通訊平台進行。這些開放式平台雖然便利了即時互動,但匿名性與訊息傳播的速度,也讓詐騙訊息更容易偽裝成真實資訊,削弱了大眾對整體線上溝通環境的信任。

這樣的風險並不僅限於個人使用者。TWNIC執行長余若凡指出,當企業選擇以社群平台作為主要對外窗口時,也會受到同樣的信任影響。一旦消費者對平台環境產生疑慮,即使企業本身並無不當行為,品牌的可信度仍可能受到波及。若再發生帳號被駭、被仿冒或遭停權的情況,顧客更難以分辨官方與假冒來源,企業多年累積的信任與流量可能在短時間內流失。

中小企業網站現況:有門面卻留不住客人

台灣網商協會秘書長林原也指出,多數中小企業雖已踏入數位轉型,但網站建置往往只是「靜態海報型」,缺乏會員、金流或互動功能。他以形象比喻提到,域名是門牌、虛擬主機是房子、網站內容是軟裝。沒有門牌,就像住在別人的房子,隨時可能被趕走;有了門牌與房子,才有可能好好布置與經營。他強調,若企業長期依賴社群與電商平台,就等於在替平台打工,不僅需承受高額抽成,也受限於演算法與帳號規則,一旦被封鎖或降觸及,就會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留下。

台灣網商協會秘書長林原
台灣網商協會秘書長林原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提醒,企業若僅依賴社群與電商平台,等於長期在替平台打工。平台不僅抽成高,還掌握演算法規則與顧客數據,企業一旦被降觸及或封鎖帳號,就會發現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留下。這樣的結構,讓許多中小企業在數位時代仍然難以累積自有數據,更無法建立長期品牌資產。「我們常看到企業抱怨平台廣告費高漲、成效卻逐年下降,但卻忽略了最基礎的一件事:沒有自己的域名,等於沒有真正的數位身分。」林原直言,中小企業要邁向數位獨立,第一步就是註冊屬於自己的專屬域名。

拒當數位無殼蝸牛,從.tw開始

為協助中小企業從根本建立「可信身分」,TWNIC作為國家級網路資訊中心,不僅負責 .tw 與 .台灣 頂級域名的管理,也肩負推動台灣整體數位信任生態的責任。TWNIC從三個面向推動相關工作:

  • 政策面 :持續優化域名註冊流程與推廣政策,降低中小企業導入門檻;
  • 教育面 :辦理講座與工作坊,提升企業主對於數位域名資產管理與資安防護的認識;
  • 合作面 :與受理註冊機構及產業夥伴合作,協助企業從註冊、建站到驗證,建立完整的一站式服務。

在具體措施上,TWNIC近期推出「52168.tw」專案,針對 112 年 1 月 1 日後完成登記的公司行號,提供一年期免費域名申請優惠,鼓勵企業註冊專屬域名、打造獨立品牌門面。同時,也推行「綠色域名認證」制度,企業通過註冊人身份驗證後,其 WHOIS 資料將標示「已通過.tw綠色域名認證」,象徵資訊真實、完整且可信,猶如掛上一面值得信賴的門牌。此外,TWNIC亦提供 Registry Lock 與 DNSSEC 等安全機制,協助企業以低成本強化資安防護與品牌保護,逐步建立穩固的數位基礎。

52168活動網站
圖/ 52168活動網站

余若凡強調,唯有當企業擁有唯一、可驗證的數位門牌,台灣整體的數位信任基礎才能真正穩固。特別是在生成式 AI 與跨平台資訊流高度重疊的時代,企業若要在搜尋與推薦機制中被正確辨識,擁有清楚的官方域名將是最基本的條件。域名不僅是連結網站的網址,更是品牌在數位空間中的憑證與信任標識。

同時余若凡也呼籲,中小企業不應將品牌的未來寄託於他人平台,而應主動建立自有域名與網站。這不只是為品牌架起一道防線,更是為台灣的網路生態奠定可信任的基礎,讓每一次點擊都能源於信任。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