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家在蘭若寺》背後推手是他!HTC副總劉思銘:VR帶動影視產業轉型
電影《家在蘭若寺》背後推手是他!HTC副總劉思銘:VR帶動影視產業轉型
2017.10.19 | 虛擬實境

對電影或戲劇節目來說,第一場戲都是重要的,帶觀眾掀開整齣戲的輪廓。而屬於HTC虛擬實境內容中心副總經理劉思銘的第一場戲,是這樣開始的:2015年,當時還是TVBS節目總監的劉思銘,抱著一本厚厚的商業計畫書,向宏達電(HTC)董事長王雪紅提案,說自己想投入虛擬實境的內容製作。

影視娛樂產業打滾多年

當時的HTC已有硬體HTC Vive,也開始Vive X加速器計劃,但在內容上還缺了一角。「Cher(王雪紅)真的是蠻有勇氣的。她就說,好,趕快做。」劉思銘回憶那一刻。隔年,HTC成立虛擬實境內容中心,投資原生VR內容,並在台北、上海建立近30人的團隊。

HTC劉思銘_2017-09-27_吳晴中攝_0001.JPG
在影視文化產業有近20年資歷,HTC虛擬實境內容中心副總經理劉思銘看好,VR內容會是帶動台灣影視產業轉型的機會。
圖/ 吳晴中攝

接下來的日子峰迴路轉。「過去這一年,是我最像工程師的一年。」劉思銘笑說。

其實劉思銘大學唸的是哲學,90年代先進了音樂圈,當製作人、作詞人,周華健《朋友》、任賢齊《我是一隻魚》等華語金曲,歌詞皆出自他手;接著投入影視產業,經手過《下一站,幸福》、《醉後決定愛上你》、《16個夏天》等戲劇的宣傳或監製工作;他也曾追上中國第一波視頻浪潮,到土豆網負責原創戲劇,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在影視娛樂產業打滾20多年,這位業界都很熟悉的「思銘哥」,在下一幕竟又走到一個全新的領域:虛擬實境。

VR會帶動影視產業轉型

「VR敘事會是未來兩、三年,先不要說影視主流,至少會是科技主流,它會帶動影視產業轉型。」話說的篤定,這是劉思銘當初看到的機會。

「那時候真的覺得,台灣影視產業的優勢不在了。」他說,一但產業成熟,比的就是市場規模,或者誰先做到產業轉型。回溯過去的產業興衰,唱片被MP3所顛覆,台灣在影視圈的領先地位被韓國、中國追上,新工具、新競爭者的出現,改變了每個世代的領導者。

當初他接觸到VR,花了半年思索,便認定VR內容會是台灣可以拿出來跟世界比的本錢,畢竟現在國際有能力做軟硬整合的玩家也就那幾個,比的是誰有勇氣先跳下來。「我就想,我能不能帶著自己原來在影視、音樂的資源,結合這樣的科技去做新的嘗試?VR還是很新的東西,也只有在這個時機點,我們有機會超前、站到世界去比賽。」劉思銘認為。

今年與導演蔡明亮合作,斥資超過5000萬打造的VR電影《家在蘭若寺》,就是虛擬實境內容中心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這部時長55分鐘的電影,有蔡明亮慣有的長鏡頭美學,成功入圍今年威尼斯影展中的兩項VR獎項。雖然最後鎩羽而歸,但劉思銘認為帶回來的是更有價值的東西。「這是第一次一個電影人,去定義一部VR電影。」而用VR作為創作媒介、並確定敘事方式,對懂得電影語言的人來說,就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例如美國電影理論家David Bordwell是這麼形容,「電影裡所有的行為都是在你面前的,藉由蔡明亮擅長的靜態長鏡頭和深度空間,《家在蘭若寺》並不是把你放在一個真實的或虛擬的空間,而是把你帶進去。」

另外,國際間的曝光也是一點。劉思銘透露,在威尼斯影展之後,多了很多國際資源,無論是邀請參展或是談內容上的合作,「VR會帶來磁吸效應,你科技力走的前面,國際文化業者覺得你有媒材的技術,又有能力做軟硬整合,自然願意帶著自己在文化產業的東西來找你。」

VR帶來的新敘事方式

到威尼斯影展繞了一圈回來,劉思銘說,其實會發現目前的VR美學標準、生產模式都尚未定義,來自電影、遊戲、動畫、劇團的人對於VR都有各自的想像,呈現出來的作品也都特色分明。雖然目前仍是渾沌期,但現階段以技術面來看,已經可以建構一套工作的方法論,比方說VR劇本的形式。

家在蘭若寺.jpg
由蔡明亮執導的VR電影《家在蘭若寺》是HTC首部參與製作的VR電影,也入圍今年的威尼斯影展VR競賽單元。
圖/ HTC提供、張鍾元攝影

蔡明亮在分享自己的拍攝心得時提到,在VR電影中,影像的特質被轉變。困難點在於VR只有距離,沒有構圖、也沒有特寫畫面,考驗建構場景的功力。也就是說,VR更強調「空間感」,不像單純的電視劇本,只用三角符號描寫演員情緒就好,其他像是對空間的描述,攝影機擺放高度、陳設位置、投射鏡頭,甚至觀眾的放置位置,都得在劇本裡被討論到。而在導演建立文本後,還得建數位場景,計算場景的長寬高比,取得調整參數,方便之後影像的縫合,再來還得將數位人偶(Avatar)擺進去確定位置,在這些事前準備都做完之後,才是導演要找演員過來,再接著去嘗試加燈光會有什麼改變。

正因有著繁複細節,讓VR電影投入的時間與成本幾乎是傳統產製流程的兩倍,也讓現在的影視產業要過渡到VR,勢必得面臨到成本問題。這帶出虛擬實境內容中心下一階段的目標,不是只是在創造VR內容,而是要打造一個虛擬實境影視基地。

未來:打造虛擬實境影視基地

「我希望做一個基地,讓更多人進來做VR。」劉思銘說,就像過去中國建了許多影視基地迅速推動產業發展,有基地就會有聚落,對戲劇製造者來說成本降低、速度也變快。虛擬實境影視基地的意涵也相同,除了透過現階段所建構的方法論,更有效率地控制成本之外,還要把影視產業上下游串在一起,打造成VR內容生態圈。

從技術供應鏈做起,是先把現在的影視音文化業者拉進來,目前,虛擬實境影視基地已有超過40家業者加入,包括愛迪斯、西基、新月映像等近30家科技業者,滾石唱片、華研唱片、索尼唱片、老鷹唱片、映畫製作、聚星文創、遠流等近20家影視音文化業者。

另一側,則是從人才供應端著手,與政治大學、臺北科技大學、文化、實踐等五所大學合作,由威尼斯影展VR競賽片金獅獎得主、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擔任總監,培育VR整合型人才。

HTC劉思銘_2017-09-27_吳晴中攝_0005.JPG
HTC虛擬實境內容中心副總經理劉思銘說,打造虛擬實境影視基地才是最終的目標。
圖/ 吳晴中攝

「融合是一門龐大的學問。」劉思銘笑說,但正因自己過去有著「坎坷」背景,所以很多朋友都願意陪他實現這個瘋狂的夢想,「當你需要的技術、通路、人才,變現模式等都看得見了,大家才會知道,這樣真的可以轉型。」

明年把VR帶進電影院

而虛擬實境內容中心本身的腳步也沒停歇,目前的計劃就已包括將《家在蘭若寺》電影帶到11月金馬獎時舉辦特映會,也在著手打造大型VR劇院播放系統,計劃明年第一季將VR帶進電影院;另外,下一波也將與更多影視創作者合作,包括投資《通靈少女》導演陳和榆的VR武俠電影、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的VR短片、導演蘇柏維的VR音樂MV,再來還有洽談日本熊本熊、金庸等知名IP,以及開發更多數位文化資產,延伸出更多VR應用等。

從音樂人到戲劇人,再到VR人,劉思銘說,過去自己做音樂、做戲劇時,都處於最黃金的年代,未來,想做的事情更多也更難。而當初憑一股衝勁寫出來的那本計畫書,在摸索的這一年來,內容也幾乎改了一半。

「這樣說其實有一點噁心...」面對任何問題都能侃侃而談的劉思銘,在訪問接近尾聲,要為自己生涯的幾次轉彎作結時,倒是猶豫了一下才繼續說,「但我覺得不要停止對於前方可能性的探索,否則你會一直卡在那個地方,而且你會卡住後面很多人。」他接著說,「產業一定要往前走,年輕一代的人,沒有過去你累積的資源,他不見得敢投入一個新的領域。所以如果你在這一站已經有很多精力跟資源了,你就有責任去開拓下一個星球。」

而對他來說,VR,就是下一顆正要探索的未知星球。

關鍵字: #HTC #VR_AR_MR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