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AlphaGo發展心路歷程,幕後推手黃士傑是這樣看AI的!
暢談AlphaGo發展心路歷程,幕後推手黃士傑是這樣看AI的!
2017.11.10 | Google

今日DeepMind資深工程師黃士傑在人工智慧年會中,以「AlphaGo-深度學習與強化學習的勝利」為主題分享AlphaGo研發成果。整場演講中,黃士傑不僅分享了背後的技術,也透露了Deepminmd團隊的科學精神與研究理念。

2019.11.28新消息:代表人類出戰AI棋手AlphaGo,韓國棋王李世乭宣佈退役

技術:AlphaGo Zero展示了強化學習的巨大潛力

黃士傑強調,AlphaGo Zero不使用人類的資料、指導或規則以外的領域知識,「一切都從零開始,一開始AlphaGo自己再亂下棋,」但是Alpha Zero三天就以100:0成果打敗李世乭版本的AlphaGo,「超越人類幾千年圍棋研究的歷程」。

AlphaGo Traning.gif
AlphaGo全部都是自我學習而來。40天就超越了Master版本的AlphaGo。

黃士傑指出,AlphaGo Zero和先前版本主要的差異在於1. AlphaGo Zero 結合了決策網絡(Policy Network:選擇下一步棋的位置)與價值網絡(Value Network:預測每一個位置上決定的勝者)2.移除Rollouts(快速隨機下棋法,從棋盤位置預測哪個棋手贏面較大),依靠神經網絡評估下棋位置。同時也把RL Training Pipeline效能極大化。

而這些改變也讓AlphaGo Zero效能更好,Zero版本只需四個TPU就可以運行。黃士傑強調硬體的重要性,尤其是TPU,「Google給了充足的資源,讓團隊自由地嘗試各種點子。」

精神:推動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進步

而在演講中,黃士傑也透露出Deepmind團隊的科學家精神與科學分享的胸襟。這和一個棋手有關:樊麾。

樊麾是誰?他是中國出生的法國職業棋手,也是人類史上第一個被人工智慧打敗的棋士。2015年10月,樊麾受邀與AlphaGo競賽,結果,AlphaGo以5:0全勝的紀錄擊敗樊麾,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於十九路棋盤上,被電腦擊敗的職業棋手。打敗樊麾後,黃士傑非常想和外界分享這個驚人事件,不過Deepminmd對整件事情下了「禁聲令」,不能對外說明。

「我們憋了好幾個月!」原來,Deepmind公司要黃士傑先完成論文,把研究成果投稿到《自然》(Nature)(《自然》規定在論文未發表前,不得對外說明,否則不予接受。)

當時黃士傑對此非常疑惑?「為什麼我們要花時間寫論文?不是應該好好準備和李世乭比賽?」再來,「把研究成果寫成論文發表,那所有秘密不就公開了嗎?」

不過Deepmind團隊的想法是,「我們是在做研究!科學的精神就是互相『分享』,推動整個領域進步。」於是團隊先把論文完成,2016年1月《自然》線上發表了這篇論文: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雖然這一段只是整場演場中的一小部分,但對於科技圈來說卻是一個極佳的典範。

科技創新不是鎖在實驗室,而是化成知識快速在外界傳遞,促成更多的研究者前仆後繼。

目標:人工智慧是人類的工具而非威脅

 
黃士傑指出現在的人工智慧離接近人類的「強」人工智慧還有很長的距離(far-away),至於這個距離有多少年?黃士傑沒有給出自己的看法,不過他強調,人工智慧離擁有「自我意識」的本質更加遙遠,因此無所不能的人工智慧,不會在短期內出現,「電影終究只是電影」。

AlphaGo從首爾比賽到烏鎮,對於外界來說,都是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對弈。而在烏鎮的柯潔大戰AlphaGo時,業界幾乎沒有人認為人類能贏,也就是說科技圈早就知道這是一場人類必輸的比賽,那為何AlphaGo還要打老遠跑到中國和柯潔對戰?

黃士傑說,在第一場在首爾與南韓棋王李世乭的戰役,重點在「輸贏」,氣氛緊張嚴肅,但第二場在烏鎮對戰中國旗手柯潔,重點在於人機共同探索圍棋,這時人工智慧的價值在於「幫助」棋手擴張思路 ,因此氣氛變得愉悅。

這也是Deepmind要傳達給外界的理念:人工智慧是人類的工具而非威脅,破除外界對於人工智慧統治人類的迷思想法。

關鍵字: #DeepMind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