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以來,建築物因為人口密度增加的緣故越建越高,從古時最高不過兩三樓的矮房,到現在動輒幾十樓的摩天大樓。雖然摩天大樓構成各個城市引以為傲的天際線,但無止盡的人口增加與集中,讓各國政府傷透腦筋。建築團隊 CLOUDSAO 祭出「倒掛在外太空的摩天樓」提案,試圖成為城市人口過高的創意新解方。
Analemma Tower 乍聽下來像是不可能的方案:將大樓的地基嵌進外太空的小行星、利用特殊材質纜線把大樓從外太空倒掛進地球。如同其名 Analemma(日行跡),懸掛在外太空的建築會按照日行跡不定期移動,這也代表著這棟倒掛大樓沒有固定的「住址」。但可幸的是,這棟大樓也沒有必要跟地上居民「聯絡」- 日行跡大樓採用太陽能發電(相較地表更有效率)、飲用水則是從雲層採集,大樓內也設有百貨商場、娛樂區或餐廳等多樣設施,在太空中自成一格為小型社區。
能夠從外太空「降落」到地表可見距離,日行跡塔的高度可說是驚為天人。高度影響的範圍可不小-舉例來說,塔頂(約海拔 32 公里,大概是 71 棟 101 大樓疊起來的高度)會比塔底(最接近地表的區塊)多上 42 分鐘的白晝。且因位於外太空,如果去塔頂的「室外」,面對你的將會是攝氏零下 40 度的低溫,以及接近真空(沒有氧氣)的環境。
呃,就算物資齊全、設施完整,但我想回到地表探親或找朋友呢?CLOUDSAO 的設計師 Ostap Rudakevych 表示將會有飛行器可以讓日行跡塔的居民降落到地表(編:這應該要考個證照才有辦法吧),如果要從地表回到日行跡塔,也能像科幻小說「三體」般,搭著太空電梯從地表直通日行跡塔內,但礙於日行跡塔總是不斷移動,可能只會在一定的時間於定點讓人類「下船」。
雖然目前現實可行性不高,日行跡塔也用獨特的創意設計打破「建築物由地而起」的固有想像,設計師更說明若真打算建造日行跡塔,可能會選於費用相較低廉的杜拜進行建設。但要選用哪顆行星作為日行跡塔的「地基」恐怕還是一大難題。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不妨前往 CLOUDSAO 的網站觀看英文版的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