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品牌再升級!Nokia 推新系列拓展中高價位市場
經典品牌再升級!Nokia 推新系列拓展中高價位市場
2018.03.07 | 配備

去年初風光回歸,以低廉價格及品牌精神在中國殺出血路、進而賣到缺貨的 Nokia 6,今年在 MWC 展前推出 2018 新版本。繼承了同樣的一體成型鋁合新外觀,用相比原始版本稍高的價格,換取更優秀的處理器、續航力和鏡頭品質。目前在台已通過 NCC,預期於台灣第二季正式開賣。

Nokia 6 01
Nokia 6 (2018)
圖/ 官方公開圖片

新版 Nokia 6 外殼使用與 iPhone 6 Plus 相同的鋁合金 6000 系列製作(但由於易彎折,目前蘋果多數產品已採用更為牢固的 7000 系列),用少量的鐵、鎂、鋅增加硬度與耐腐蝕性。一體成型的金屬外觀流暢而光滑,擁有不錯的手感,並提供黑、深藍和銀白三色選擇。新版 Nokia 6 配備康寧第三代強化玻璃的 5.5 吋尺寸 IPS 螢幕,相當適合大螢幕需求的大手族使用。取消了原版實體按鍵,新版的 Nokia 6 採用虛擬按鈕設計,將更多上下空間留給螢幕本身,好讓 1080p HD 的解析度能被清晰享受。可惜的是,原本備受期待的 18:9 螢幕比例被證明只是傳聞,新版 Nokia 6 將依然只有 16:9 的螢幕比例,但落在這價格也沒什麼好抱怨。

Nokia 6 02
新版 Nokia 6 有黑、深藍和銀白三種選擇
圖/ 官方公開圖片

此外,新版 Nokia 6 將指紋辨識區從原版的手機正面移到了背面,並具有臉部辨識功能。但相較於一同推出的中高端產品 Nokia 7 Plus 和 Nokia 8,新版 Nokia 6 只有一顆後方鏡頭。雖然失去了雙鏡頭的對焦好處,但由德國蔡司認證的 1600 萬畫素鏡頭也維持了一定的拍照及攝影品質,前鏡頭則只有 800 萬畫素,可惜的是沒有對防手震進行優化,在自拍時可能會增加不少調整濾鏡的時間。

Nokia 6 03
Nokia 6 (2018)
圖/ 官方公開圖片

這次新版 Nokia 6 升級的主力焦點放在對中低價位手機相當重要的性能,拋棄原版跑得有些吃力的高通入門級 Snapdragon 430 晶片組(這處理器是去年不少人猶豫不決的原因)。新版 Nokia 6 搭載八核心 Snapdragon 630 2.2GHz,圖形處理器也升級成為更強力的 Adreno 508,讓性能相較原版更為提升。加上新版 Nokia 6 搭載效能進化的 Android 8.0 Oreo 系統、中階機標準的 3 GB 記憶體、 32 GB 儲存空間(可擴增,極限 128 GB)及娛樂工作兼顧的雙卡雙持。終於給了那些對 Nokia 滿懷回憶情懷、卻因為舊版效能不佳而不敢下手的「實用追求者」剁手的理由。

Nokia 6 04
新版 Nokia 6 的側面及後方鏡頭
圖/ 官方公開圖片

除此之外,新版 Nokia 6 的電池容量雖然與舊版都是 3000 mAh,但較優化的硬體照理能讓新版稍微脫離原版的一日續航,擁有略高的使用時間。此外,舊版雖然支援快速充電,卻沒有隨盒附贈快速充電插頭。讓部分因為低價選擇購入 Nokia 6 的使用者享受不到快速充電的好處(錢緊巴巴才選你這台,還要我額外買快速充電插頭?)新版 Nokia 6 的標準充電即為快速充電,從 0% 充到 50% 只需要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雖然速度不是頂尖,至少享受極速充電不需額外一筆花費。

Nokia 6 05
圖/ 官方公開圖片

Nokia 6 即將於今年 4 月上市,定價 279 歐元(約 10,000 台幣),雖然相較原版有了將近一半的價格漲幅,但性能升級和該價格帶少見的金屬外觀很有可能打開中端手機市場的買氣,雖然在台已和 Nokia 8 Sirocco、Nokia 7 Plus 一同通過審核,但目前在台的定價未確定、預估於今年第二季開賣。

Nokia all 4 03
由左至右分別為 Nokia 7 Plus、Nokia 8 Sirocco、Nokia 6 (2018)
圖/ 官方公開圖片

Nokia 6 明顯扛起 Nokia 6 中端市場的責任,那高端市場呢?Nokia 8 Sirocco 作為 Nokia 對高端市場的首次旗艦機嘗試,配備 2560 x 1440 解析度的 5.3 吋 IPS 螢幕,後方的 1300 萬畫素鏡頭採用同為蔡司認證的雙光學鏡頭設計,支援 F2.0 光圈、及 78.4 度的超高廣角。再搭配前後鏡頭同時錄影特色設計,讓你用雙面偽 180 度錄影直播鶴立雞群。除了高畫質錄影之外, Nokia 8 Sirocco 在收音部份使用 Nokia 本家的 OZO 360 技術,使其對周遭環境音更為敏感,並用「音訊焦點」方式加重重點音讓音訊不失焦。Nokia 8 Sirocco 一台要價 749 歐元(約 36,800 台幣),對於內建 4GB 記憶體、Snapdragon 835 2.5GHz 晶片組的中高端機來說有點小貴,預估在台採限量上市。

Nokia 8 Sirocco 02
Nokia 8 Sirocco
圖/ 官方公開圖片
Nokia 8 Sirocco 03
Nokia 8 Sirocco 的雙面錄影功能
圖/ 官方公開圖片

如果這樣的性能配備還不能滿足你,那就讓重磅登場的 Nokia 8 Pro 來征服高性能渴望。18:9 的螢幕比例、2160x1080 的高解析度搭配 6.01 吋 IPS 螢幕,讓使用者用大拇指探索一手難以掌握的巨螢饗宴。相機則配備 1600 萬的雙鏡頭 。引人關注的 Nokia 8 Pro 性能部分,則採用比 Nokia 8 Sirocco 更為高端的 Snapdragon 845 晶片組、6 或 8 GB 記憶體。預估也將有前後同步雙拍及無線充電功能,並配備 4000 mAh 的高續航電池。目前定價未明,Nokia 8 Pro 將很有可能是 2018 上半年的最高端機種,迎接下半年可能出現的 Nokia 9。

Nokia 8 Sirocco 01
圖為 Nokia 8 Sirocco,目前 Nokia 8 Pro 尚未公開最後產品外觀,但推測應與 Nokia 8 Sirocco 的外型相距不遠。
圖/ 官方公開圖片

不需要這麼高的配備,性能卻又不想妥協太多不差?Nokia 7 Plus 搭載 Snapdragon 660 晶片組、擁有 Nokia 8 Pro 的 18:9 高解析 6 吋螢幕及 3800 mAh 高續航、Nokia 8 Sirocco 的雙面大光圈高畫質相機,還有類似 Nokia 6 的可親價格。什麼都有、什麼優點都小輸一點,成為高性價比的中間之選。Nokia 7 Plus 同樣已通過台灣 NCC 認證,預計同樣 4 月上市。要價 399 歐元(約 14,350 元)。

Nokia 7 02
Nokia 7 Plus
圖/ 官方公開圖片

最後,還有圓滾小巧的 Nokia 1,從型號來看就知道是入門機中的入門機,要價只要 85 美元(約 2,650 台幣),搭載簡易低耗版的 Android Go 系統。適合作為長輩智慧型入門的簡單好機。除了便宜外,Nokia 1 前後分別搭載 500 萬和 200 萬畫素的相機。並能更換電池,出門不必帶著沉重的行動電源,只要一小片電池就能輕鬆擺平續航問題。

Nokia 1 02
Nokia 1
圖/ 官方公開圖片
Nokia 1 01
Nokia 1 外觀圓滾可愛
圖/ 官方公開圖片

從 MWC 展至今 6 隻新 Nokia 手機來看,想要推出高中低價搶佔包攏整個市場的企圖相當明顯,這次的捲土重來是否能讓 Nokia 脫離鄉民口中「最硬手機」印象,成為智慧型手機品牌的另個霸主?或被其它強牌擠下市場、重回手機冷宮的懷抱?只能等待眾消費者的買單意願來決定。

Nokia all 4 01
從左至右分別為 Nokia 1、Nokia 8 Sirocco、Nokia 7 Plus 和新版 Nokia 6。
圖/ 官方公開圖片
Nokia Smartphone Comparsion
Nokia 1、Nokia 6 (2018)、Nokia 7 Plus 和 Nokia 8 Sirocco 性能比較
圖/ 吳秉諭/製作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不是我不理你,是有個頻段我真的聽不到。」律芯科技董事長薛宗智這麼說著,也就這樣一腳踏進了半導體產業的創業戰場。在創辦律芯之前,薛宗智早年在半導體大廠擔任工程師,長時間待在無塵室中機台操作,那些看似無害的低頻噪音,卻在這那幾年間悄然無息的侵蝕了他的聽覺神經,這種慢性且不可逆的損害,也成日後創業的契機。

2019年,Apple 首度發表 AirPods Pro,掀起降噪耳機熱潮,同年薛宗智也接獲一家聲學技術團隊的邀約,洽談抗噪耳機技術的投資合作。對市場極具敏銳的薛宗智卻反其道而行思考,從自身戴不住耳機的痛點出發,提出了「有沒有可能不塞入耳朵也能享受安靜?」的想法。也就是這個念頭引領律芯開展了新的研發賽道:聚焦開放式降噪晶片的開發。

瞄準開放式降噪,用「後發制人」技術創造靜音世界

薛宗智觀察到,目前市面上許多採用數位IC的抗噪系統,雖能有效降低環境音量,卻無法辨識聲音的「危險性」與「必要性」。他指出,像是火警警報、煞車聲、鳴笛等重要高頻警示聲音都可能被一併消除,造成潛在風險,「很多人戴著抗噪耳機走在路上以為很安靜,其實他們聽不到後面來車。」薛宗智強調。

因此,律芯決定聚焦難以處理、卻影響生活品質的「低頻噪音」,開闢不同於主流市場的創業賽道。該晶片採用硬體架構技術處理類比訊號,結合主動式降噪(ANC)原理,讓晶片接收到聲音時,能即時產出反向聲波,達到「以聲制聲」的抗噪效果。薛宗智認為,硬體架構在聲音處理方面具有即時反應與獨特優勢,律芯的第一代晶片便已能達到驚人的32微秒處理速度。

然而,空氣中的濕度、風向、溫度等環境因子皆可能影響聲波傳遞,這也成為團隊在開發晶片時的挑戰。薛宗智形容這就像武學邏輯中的「後發制人」,「我不是搶先出手,而是等你出招後,用最適合的方式接住再反擊回去。」這相當仰賴晶片所具備的高反應速度與精準度,才能在噪音抵達人耳前,完成複雜的偵測、分析、運算與反向波的發送。

薛宗智深知,這僅是律芯創業的開始。雖然第一代晶片已成功驗證技術可行性,但仍需透過人工進行被動式校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他觀察到,若要讓降噪需求朝更精細化場景邁進,晶片就必須能「自主適應」並理解環境。這也促使他決定開發第二代晶片,不僅強化性能,更是系統架構的重塑,所需資源遠超第一代的開發,也讓律芯的產品從抗噪,走向理解環境。

從降噪到理解環境,第二代晶片的 AI 進化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圖/ 數位時代

第二代晶片可說是律芯邁向智能聲學的關鍵躍進。它不僅整合了 AI 演算法,更以邊緣運算(Edge AI)為核心設計,能即時學習與感知聲源方向、反射環境與空間條件,主動判斷「哪些聲音該消除、哪些該保留」,使降噪從純物理抵銷進化為環境理解層級的智能判斷。

薛宗智以車內應用的場景舉例,這顆晶片不僅能與原有喇叭系統結合,產生針對駕駛與乘客座位區域的個人化降噪效果,更能與頭枕內建的聲學模組搭配,營造出安靜、舒適的座艙體驗。即使車輛行駛在嘈雜的高速道路上,晶片也能動態感知車內外噪音來源,並迅速調整反向波輸出策略,有效濾除不必要的聲音干擾。目前律芯也已與美、日多家車廠展開密切洽談,不久的將來更要往車用前裝市場邁進,並與整車系統商展開產品落地合作對接。

然而,技術升級的背後,往往也伴隨更高的開發門檻與沉重的資金壓力。「光是一輪投片,就可能讓新創公司資金鏈斷裂,」律芯科技執行長薛宗智直言。從晶片架構設計、模擬驗證、光罩製作到晶圓製造,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高度專業與大量資源投入,對新創團隊而言是極大挑戰。

也因此,律芯決定在關鍵時刻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晶創IC補助計畫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座聚寶盆,」薛宗智強調。在這個以硬科技為本的時代,政府選擇將資源投入在IC設計這一環,不僅協助律芯跨越資金與人才的雙重門檻,更讓半導體產業鏈得以在台灣本地持續推動與深化。

從第一代靠自籌完成,到第二代獲得政府計畫支持,對律芯而言,這不只是產品的迭代,更是整體結構的轉捩點。薛宗智相信,透過政府資源的精準投入,將有效帶動半導體供應鏈上下游鏈結與倍增產業價值,協助本土IC設計業者站穩全球市場,同時強化整體產業生態系的韌性與競爭力。

從車用晶片到無人載具,讓聲音的應用無限延伸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圖/ 數位時代

對聲音的想像,不應止於消除噪音。薛宗智指出,聲音是機器理解世界的重要感知管道之一,相較於仰賴攝影機或雷達的視覺導向技術,聲學晶片在黑暗、遮蔽或空間複雜等條件不利的環境中,反而能展現獨特優勢。隨著律芯技術站穩腳步後,也吸引海外多家重量級組織主動洽談合作。展望未來,薛宗智透露,無論是在無人載具、機器人,或其他智慧系統領域,都有許多令人期待的聲音應用場景即將展開。

「我們站在一座聲音的金山銀山前,而我們手中握著鏟子。」薛宗智說。在他眼中,聲音不再只是背景,而是驅動未來機器感知與人機互動的起點。透過晶片,律芯要做的不只是消除噪音,更是讓世界聽懂聲音的價值。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律芯科技
- 創辦人:薛宗智
- 核心技術:主動抗噪IC晶片設計
- 資本額:新台幣9,993萬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