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過後的挑戰——papi醬的中場「戰事」
盛名過後的挑戰——papi醬的中場「戰事」

有年輕人說,相比於死,更害怕30歲⋯⋯人到中年的尷尬敲打著年輕人對於時間、事業、財富的焦慮。

去年,「第一網紅」papi醬三十而立了,恰巧她所深耕的短影片產業,也進入到了中場階段。盛名過後,諸多質疑隨之而來。papi醬過氣了?江郎才盡了?要進軍娛樂圈?「中場」難題,化作輿論漩渦,考驗她。

螢幕前,《吐槽大會》上papi醬用自嘲的方式做了回應。螢幕後,她用成績反擊質疑。接拍電影《妖鈴鈴》、代言廣告、上綜藝。在自證熱度的同時,papi醬還多了一重創業者身份,聯播網機構——papitube的老闆。如今,papitube旗下簽約了近40位短影片內容創作者。

三十歲的papi醬看起來「放開」了,走出舒適圈,更願意「對外」。學會「自處」的她又是如何面對人生中場的?創業邦和她聊了聊。

走出舒適圈

成立papitube後,papi醬做了更多的嘗試,拍電影、上綜藝、接廣告。papitube COO霍泥芳說這是papi醬走出舒適圈的表現。合夥人楊銘則表示,「papi已經是明星了。當演員、導演的可能性都不排除。我們只是做好了該做的事,然後等風來。」

走出舒適圈的papi醬除了探尋個人的可能性,更多的也是在幫papitube的創作者探索變現出路。目前,papitube的業務模式包括內容創作、宣傳推廣和商業變現。作為整個公司最為頭部的網紅,papi醬肩負著開荒擴土的重任。老闆身份促使她必須化「被動」為「主動」。

除了在事業上做更多的嘗試。papi醬生活上的一大改變,是出門多了。以前愛宅在家的papi醬,現在沒事就在公司的會議室待著。見狀,楊銘甚至發出「你怎麼又來了」的感慨。常在公司出現,不代表papi醬愛管人,她自己是創作者,深知創作自由氛圍的重要性。通常情況下,她和製作人充當的角色就是給創作者提意見,「最終的決定權都在創作者手裡。」

papi醬從前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教師。當了老闆後,她「不愛有上下級的界限」,延續教師的親切感,在公司她充當著「媽媽的角色」。霍泥芳告訴創業邦,大家拍片子到很晚的時候,papi醬總是號召大家點外賣的那個,進公司最早的員工,長胖了15多公斤。

形成方法論

如果說2014年是短影片元年,那近兩年短影片創作者遍地開花的現象,讓短影片產業走到了中場。這個階段,用戶對於影片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創作者們除了要拍出高質量的作品,還要尋求如何活下去的變現之路。

作為「第一網紅」,爆款方法論,是papi醬常被問到的問題。作為產業標竿,業內格外關注,papi醬對於網紅如何持續產出爆款、如何防止粉絲疲倦、以及創作力衰減等問題的解決之道。而採訪中,她也坦言:「做內容是有方法論的。」

長期積累。papi醬對外總說自己很宅。但對於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曾懈怠。早前和霍泥芳一起拍短影片,雖說倆人都沒意識到這是個風口。但papi醬挺有流量紅利期意識,和霍泥芳說:「咱們先拍著玩,先做些積累。」

抓生活細節。創業邦了解到,papi醬《吐槽小時代》的爆款短影片,就是看完電影後,靈感乍現的結果。當時,papi醬給同行的霍泥芳和楊銘說了下想法。然後,三人去電影院旁邊的一家咖啡館對了下腳本。楊銘大概幫她們拍了三四遍就有了後來我們看到的影片。

評分機制。如今的papi醬肩負著老闆的身份,需要從整個公司層面去考慮創作者的發展。比如,papitube的內容創作者們要如何更高效高質量的產出好內容?為此,她和團隊一起商量製定了「內容評分機制」。這個機制會從製作水平、節奏點、主題、主觀感受等好幾個方面進行打分評定。

是否簽約一個創作者,papi最為看重的幾點在於:個人魅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原創能力、持續產出的能力、垂直品類中的專業性、正能量

業內對於成為「網紅」的潛在門檻包括創作者本人是否具備「網感」。創業邦問papi醬在選創作者時是否也在意這一點?她回應:「『網感』這個東西很抽象,不具備統一性。可能你認為很好笑的點,別人不一定覺得有趣。所以,我認為每個人對於'網感'的標準都不是統一的。因此,不會太在意這個東西。」

要能「造」熱點。對於跟風追熱點,papi醬不盲目。她也不鼓勵papitube的其他創作者去跟風追熱點。「熱點這個東西,來的快去的也快,等你把影片拍好打算去追的時候,熱點說不定已經過去了。」papi醬用行動證實了自己的想法。

春節前,大家的朋友圈被一波18歲舊照洗版了。據統計,這個行為的最初源頭,就來自於papi的一條《18歲的我 VS 30歲的我》的短影片。目前,這條影片在微博的轉發量已經達到了17萬次,觀看量達到了6,320萬次。

建立選題庫。外界常常問papi醬,如何能夠持續輸出用戶可以產生共鳴的話題?採訪中,papi醬回應,他們團隊的做法是,「建立一個選題庫,團隊裡的每個人隨時都會把自己生活中好玩的,覺得有可能做成選題的話題,上傳上去。後續大家再一起商討這個選題能否操作。」

保持敏感。霍泥芳告訴創業邦,生活中的papi醬和影片裡的papi醬,反差挺大。「生活中,papi醬是個從不吐槽別人的人,她很善於傾聽。特別的講道理,同理心強,且敏感。」

papi醬自己說:「敏感是她最不願意改變和失去的特質。」在她看來,「有一天不敏感可能就做不出內容了。你敏感,才能捕捉和提煉別人不知道的點,和別人做到共情。」生活中,她害怕過度的勞累會損害這份敏感,怕自顧不暇的後果是只對自己敏感。因此,為了保持這份敏感,太忙的時候,她會要求自己休息,做好調整。

做喜劇的人內心通常挺悲觀,papi醬自認是個悲觀主義者。「撤資風波」、「整改要求」也讓papi醬站到過輿論中心。作為「戰友」,霍泥芳則說,撤資並不是外界所想的那樣,「真格後續又都買了過去。」在她看來,這些事情給papitube更多的是促進。papi醬本人則用搞笑的方式在《吐槽大會》上做了回應。面對難以釋懷的誤解和評價,papi醬用導師的話要求自己:「你既然吐槽別人,那就要接受別人的吐槽。」

要聰明還得對自己狠

追溯papi醬的成長經歷,成為如今的短影片創作者,有跡可循。

上海成長的papi醬從小就是文藝骨幹,多才多藝。吹薩克斯、能原創相聲、會自編自導喜劇小品。

papi醬的父親是從事文字工作的知識分子,高考時,父母並不是很希望她通過藝考考取大學。然而,papi醬對於自己的愛好很堅持,順利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本科。

霍泥芳說上學時期papi醬不是傳統意義上中規中矩的乖學生,但聰明。 papi醬也自爆過因有小聰明,而不那麼努力的往事:「從小到大包括高考、考中戲、四六級,我全是憑小聰明在考。我在學習和考試上,是一個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獲得一個較好結果的人,所以我可能就習慣了不去拼盡全力。」

真格基金董事總經理兼華東區負責人顧旻曼回憶起第一次見papi醬的場景,也表示對她的機靈印象深刻,「我認識的papi在生活中是一個內斂,甚至有點害羞的人。和影片裡愛說愛鬧的樣子相去甚遠,把機靈勁兒藏在了眼睛裡。」

光靠聰明成就一番事業的可能性還是太小。26歲考研時,papi醬對自我聰明的認知被打破。「腦子不再像18歲了。」她深知得拼盡全力,不然考上研究生的希望很渺茫。這時,papi醬變得對自己「狠」了。

當時考研讓papi醬比現在胖了10公斤左右。考完研,她硬生生減到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關於內容創作,papi醬對自己也挺「狠」。據創業邦了解,papi醬《雙十一》那期的短影片前前後後改了十多遍,原本第一個腳本是男朋友眼中的女朋友是怎麼過雙十一的,後來papi醬認為主題不夠明確,拍完之後全部否掉,又從頭來過。

霍泥芳說,拍影片到深夜凌晨,對papi醬來說是常有的事,「papi沒有對外發布的影片不少。她自己的要求很高,過不了自己那關就不會往外發布。常常為了一個鏡頭,反復來過。」

papi醬於2016年初迅速走紅,先是獲得羅輯思維、真格基金、光源資本和星圖資本1,200萬投資,後又成為首個廣告合作拍賣出2,200萬高價的網紅,並全數捐贈給母校中戲,而後成立MCN機構papitube 。

一路走來,看似順風順水的背後,也潛藏著不為人知的「戰事」。化解難題後的papi醬顯然成熟淡定了不少,採訪中,談到外界對於自己的「標籤」,papi醬表示並不在意:「我不是會給自己定位的人,也不會在意別人給我的標籤,時間久了,標籤自然就被淡忘了。」

三十而立的papi醬相較於以前躲在「舒適圈」的姜逸磊(papi醬本名),自在勇敢了。如果說,這是papitube賦予她的改變,那創業之於papi醬是件正向的好事。人生的中場剛剛開始,事業的中間階段,期待papi醬能繼續探索出短視頻創作者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關鍵字: #KOL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