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天下》創辦人:驅使我創業的不是錢或資源,而是一個媽媽的需要
《親子天下》創辦人:驅使我創業的不是錢或資源,而是一個媽媽的需要

時間拉回 2008 年,全球發生金融風暴,各國面臨經濟蕭條的時候,如果是你,敢在週遭許多人不看好、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勇敢堅持己見創辦一本雜誌嗎?《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何琦瑜就是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創辦《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何琦瑜
創辦《親子天下》雜誌時遇上金融風暴,當時沒有人想創業,尤其是媒體業大家都認為完蛋了,根本沒有人敢提重新做一本平面雜誌。

改變的動機:從母性需求衍生而來

創辦《親子天下》的想法並非憑空而來。2006 年,為了自己的兩個小孩,何琦瑜從財經記者轉型為童書編輯,開創《天下雜誌》童書出版。隨著童書出版的事業版圖逐漸擴大,她發現童書的讀者是兒童,但付錢的消費者是父母,再好的內容,都需要家長買單。新的閱讀型式和創作理念,都必須通過家長和學校老師,才有機會跟真正的小讀者相遇。然而,10年前,社群平台不發達,家長和教師又是相對資訊封閉的族群,當時的溝通媒體只有國語日報及巧連智月刊,何琦瑜於是決定,先以專刊嘗試,打造另外一個溝通橋梁。

當時,《天下雜誌》每年都會推出一本教育特刊,每一本都給教育界帶來十分大的影響,也收到師長們的正面回饋,許多人更希望《天下雜誌》可以多做幾本教育特刊或是相關內容。既然能為社會帶來如此大的影響,銷售量也不差,那為什麼沒有推出更多呢?

「其實沒有太複雜的原因,只是嚴謹的發行人認為,教育或兒童,並非《天下雜誌》擅長的核心領域,所以選擇每年穩穩推出一本教育特刊即可。可是當時我確實觀察到市場需要更多相關的內容與媒體平台,於是我向老闆提案,不需要花太多資源、也無需增加任何人力,先用《天下雜誌》品牌,用最小的規模,先做三本專刊試試。」何琦瑜說。

2007 年年底,何琦瑜在《天下雜誌》企劃了三本教育專刊:《教出品格力》(2007.10)、《教出英語力》(2007.11)、《教出寫作力》(2007.12),而這三本專刊不僅創下零售總銷量達 30 萬本的佳績,更帶動整個市場追逐「教育」市場的熱潮,許多媒體也紛紛以教育為題推出相關專刊。但這些成績都是其次,專刊市場的成功,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是驗證她的假設:她做為母親,在當時教育環境裡的焦慮,也是許多父母的焦慮,她的需要,也是很多家庭的需要。於是,2008 年,她向殷發行人提出創辦《親子天下》的完整商業計畫,希望透過這本雜誌,能滿足她所看見的需要。

《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何琦瑜
我的心是一個媽媽的心,我並不是在《親子天下》創辦時就認為它有一個很好的未來發展,我全部的直覺都是媽媽的需要與直覺,我並沒有在想許多創業家在想的事情。在組織內創業,第一步驅使我有創業的計劃與各種決定,不是錢、資源、未來上市可能性或市場,而是一個媽媽的需要。

2008 年正值全球發生金融風暴,平面媒體已經感受到數位的強大衝擊,在當時想創辦一本新雜誌,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不合時宜的、愚昧的提案。何琦瑜說,本來計劃二月就要創刊,但真正創刊卻拖到 8 月,原因就在於許多人擔心,客觀環境似乎不適合躁進,也有人建議,為何不持續做專刊就好了?進可攻,退可守。

但何琦瑜認為,雜誌只是當時集團比較熟悉,很快能滿足家長學習需要的載體,雜誌有可能消失或轉型,但父母需要學習、需要幫助和支持的基本需求不會改變。專刊運作比較像游擊戰,團隊專業無法累積,經營訂戶、經營新品牌,要有長期承諾的團隊,才能滿足長期的需求

2008 年 8 月,《親子天下》雜誌創刊,開始為所有關心下一代未來的父母,與所有積極於成長學習的教師、教育界意見領袖們,提供前瞻、積極、也更實用、親和的資訊與知識。創刊號編者的話中,何琦瑜定義,親子天下想做的,是 「知識的後援系統,方法的交流平台,情感的分享社群」。這個「不只是雜誌」的定位,也成為後來《親子天下》轉型的藍圖。

回想起這段創刊的經歷,何琦瑜坦承,如果說沒有擔心害怕是騙人的,但她發現,通常創業的人都有一種先射箭後畫靶的性格,總是行動跑在藍圖之前,先踏出第一步,再回頭補計劃。回想當時,她認為自己並不是很有遠見覺得一定會成功,只是有一股很強大的驅使感,讓她義無反顧往前衝。

何琦瑜以結婚比喻創業,她認為婚姻關係大部分來自直覺的衝動或是意外,因為如果太理性分析,很多時候就不容易做出結婚的決定。她覺得創業也是一樣,創業家所承擔的風險遠遠大於預期,某種程度來說,需要帶點情感性的非理性投射,才會採取行動,這也解釋了為甚麼在許多人不看好的情形下,她還是創辦了《親子天下》。

何琦瑜_親子天下執行長_2018-03-28_侯俊偉攝影_ (24).JPG
何琦瑜以結婚比喻創業,她認為婚姻關係大部分來自直覺的衝動或是意外,因為如果太理性分析,很多時候就不容易做出結婚的決定。她覺得創業也是一樣,創業家所承擔的風險遠遠大於預期,某種程度來說,需要帶點情感性的非理性投射,才會採取行動。
圖/ 侯俊偉攝影

第二次改變:從集團獨立,為了追求更好的成長

幸運地,從 2008 年到 2013 年,《親子天下》每一年都成長超過 15%,雖然少子化的趨勢,孩子越生越少,照理說市場理當越來越小,但中產家庭對小孩的教育投資與關注,卻越來越大。這樣的成長並沒有讓何琦瑜感覺安心,因爲所有的媒體和出版同業,都面對數位衝擊,處於轉型的危機中。

或許是因爲創生於金融風暴中,她很早就清楚,只倚重童書出版或是雜誌販售的經營模式遲早會出現瓶頸,當下的成長,只是因為教育市場的消費者,相對來說採納數位新科技速度較緩慢,也特別保護小孩遠離 3C,因而給了《親子天下》一個稍有餘裕的空間,但這一切遲早會改變。她知道《親子天下》不會是媒體和出版產業的例外,所有內容產業經營者會遇到的問題,他們也會遇到,只是速度慢三年而已。

一般人也許會認為《親子天下》能成為教育界、甚至是社會上一本不可或缺的教育類雜誌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在何琦瑜的心中,《親子天下》絕不只是一本雜誌而已,而該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構築在品牌上面的是一個平台,平台上任何 TA 包括孩童、家長、教育工作者等,都能在上面滿足自己的知識和學習需求。也因此,2014 年,《親子天下》重新定位,不再等於一本雜誌,而是「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何琦瑜希望,建構一個教育教養生態圈,供應核心 TA 從內容/知識/產品/服務的完整解決方案。在親子教育分眾領域,供應不同載體,多元形式的資訊、知識和學習。

有了想轉變的念頭及該如何轉變的藍圖,何琦瑜與團隊成員勇於嘗試任何可能性。但新的轉型,需要不同於傳統媒體的組織和結構設計,在當時《天下雜誌》專注媒體的集團組織中,不容易對應。

2013 年起,何琦瑜開始想將原來只是公司內 BU 部門的親子天下獨立出來成立子公司,讓組織的結構更有應變的彈性。而這過程她不單單思考公司的轉變,她也思考自己該如何轉變,才能與公司一起成長。為了要能跟著公司轉變的步伐,她知道她必須將總編輯職位交棒,學習成為公司的經營者。

於是 2014 年,她先提了一份簽呈,把自己從總編輯升官成為執行長,並同步拔擢了年輕的主管,接棒總編輯和業務團隊總監。連帶也牽動了天下雜誌集團整體的 BU 化和年輕化。2014 年底,《親子天下》完成獨立公司的任務,也做了五年策略規劃:在媒體和出版接連崩壞的時代,《親子天下》要往品牌化/平台化/營收多元化發展,2019 年,營收要成長兩倍,到達五億的長期轉型目標。

如今,《親子天下》每天運營超過兩百萬粉絲的眾多分齡分眾社群,許多人認識《親子天下》從不同的產品與管道而來:有自營的電商、影音線上課程、有聲書 APP、定期舉辦的冬夏令營、超過萬人的大型收費策展活動等等,從線上到實體,從平面到數位,《親子天下》跟著親子社群大小讀者的不同的學習載體與習慣,提供多元化的知識類產品。在轉型三年後,多元化營收成效逐步顯現,目前,平面雜誌發行與廣告的收入,只佔總體營收的 20%。

2018 年,也是親子天下成立的 10 週年。在創業的道路上,創業者與她的事業其實是並駕齊驅的,從何琦瑜與《親子天下》這一路的發展與改變,也令人更加確信事業的實現,也是個人的實現

2018 AAMA台北搖籃計劃暨創業小聚年會—創業,後來的我們

想聽更多《親子天下》從《天下雜誌》集團 Spin-off 出來後,何琦瑜個人及事業又有哪些「變」與「不變」嗎?歡迎參加 2018 AAMA台北搖籃計劃暨創業小聚年會—創業,後來的我們

活動時間:2018/06/22(五)
活動地點:三創數位生活園區(下午大師論壇5樓/晚上小聚主題場12樓)
詳細活動及報名資訊,請點此連結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新創影音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元大證券「投資先生 APP」獲第18屆金彝獎肯定,不僅成為市場公認的創新典範,也象徵元大證券已將數位服務從工具升級為支撐「投資人體驗」的數位基礎設施。

在下單APP已成證券業經營「標配」、交易介面越做越像的今天,要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力並不容易。 然而,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 APP 卻交出一份極具說服力的成績單 ,不僅累計下載突破 560 萬次、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30 萬人,穩坐全台新一代行動下單平台, 在近日剛公佈得獎名單的 「第 18 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中,更一舉奪下「傑出金融創新獎」殊榮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禁好奇:在人人都有下單APP的時代,它到底如何打造差異化,獲得投資者與評審的肯定?「我們認為,這次得獎的關鍵並不是來自單一功能,而是評審看見了完整而連貫的行動投資體驗」元大證券表示。

投資先生 APP 在2025年全新改版後,成功串起投資旅程的每一個節點,從線上開戶、市場資訊取得、交易下單,到帳務查詢與投後管理,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 APP 裡完成大多數投資決策所需的關鍵流程,減少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的時間與不方便,有更多時間可以去瞭解市場資訊、優化投資組合與投資成效。

從客戶痛點出發的改版藍圖,讓投資旅程更順暢

元大證券指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源自於團隊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洞察。 自 2018 年上線以來,元大證券便持續蒐集使用數據與用戶回饋,逐步梳理出投資人在行動投資旅程中常遇到的關鍵痛點。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首先,是過往臨櫃開戶流程繁瑣又花時間。其次,許多投資人同時擁有多項金融資產,每一種資產都有各自對應的 APP,常常要在不同 APP間反覆切換,難以快速掌握整體資產狀況。第三,APP 介面採固定版型,投資人每次都得層層點選才能找到所需資訊,操作體驗難以提升。第四,市場波動快速,但投資人又難以時時刻刻緊盯盤面變化,一個不留意就可能錯過絕佳的進出場時間。最後,在時間有限、資訊繁雜的情況下,許多投資人沒有足夠時間深入研究商品,只能依賴親友建議做決策,投資過程缺乏個人化引導與專業支持。

這些長期困擾投資人的問題,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指出了明確方向: 不僅逐一拆解這些痛點,更要串起各個投資節點,打造出一條更順暢的行動投資動線。 正因如此,投資先生 APP 2.0 推出5大創新設計,並依照投資人的實際操作流程,將這些創新整合成更直覺的投資路徑,讓使用者能夠一步接著一步操作,投資流程自然更連貫、順暢。

創新1、一戶五開》讓開戶變快、變簡單、也變更安全

在投資旅程的第一站,元大證券推出「一戶五開」創新服務,整併證券、複委託、財富管理、銀行台幣扣款與外幣扣款5大帳戶的開戶流程,使用者只要一次申請、一次驗證,就可以同步開立這5大帳戶。過程中,亦結合 OCR 與銀行資料共享機制,自動帶入部份資料,讓使用者從原本近 60 個欄位的填寫量,一口氣降低至剩下五分之一,整體開戶時間也縮短至 約 5 分鐘

元大證券強調,「一戶五開」服務不只是把流程變快、為投資者重新定義開戶體驗,更重要的是,同步降低詐騙風險,藉由將身分與資料比對前置化的做法,在開戶端就能攔截高風險樣態的交易,而統一的驗證軌跡也能降低人為錯誤與資料偽造的可能。

創新2、客製化投資首頁》打造個人專屬投資儀表板

完成開戶後,進入日常使用階段,投資先生 APP 推出「客製化投資首頁」的創新設計,以卡片式模組架構,一次整合台股、ETF排行、研究報告、行事曆等16種功能模組,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習慣自由增減模組,並透過拖曳方式調整順序,打造個人專屬的投資儀表板 ,讓 APP 不再只是資訊堆疊,而是更貼近每位投資人決策節奏的個人化入口。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創新3、智能貼標》把個人化體驗從介面設計升級到內容推薦

在個人化體驗上,投資先生 APP 不只提供客製化投資首頁,還進一步導入「智能貼標」機制,讓個人化服務從介面配置走向內容推薦。元大證券透過數據分析 自動辨識用戶的投資屬性並建立標籤 ,據此進行個人化訊息推播,提升內容相關性與觸及率。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這項設計的價值在於,它能隨著投資人所在的投資階段動態調整內容,不論是新手需要基礎知識,或是進階投資人關注市場機會,都能收到更對時、對題的資訊。

創新4、智能條件單》不必盯盤也能照策略走

當投資人準備進場時,投資先生 APP 的「智能條件單」便成為策略執行的重要助力。此功能同時支援台股、美股與期貨交易,讓投資人透過自動化條件設定,提高策略落地率並強化風險控管。

目前智能條件單共提供六大應用情境,並支援長達 90 天監控,滿足不同類型投資人的需求,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高度肯定。以台股為例,智能條件單至今已累積逾 10 萬名使用者、創造超過新台幣 700 億元的成交金額,顯示 自動化策略工具 已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的日常操作利器。

創新5、元大集團資產總覽》14 類資產一次看清

最後,在投資後的資產管理階段,投資先生 APP 運用集團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打造更完整的資產全貌檢視能力,讓投資人能在單一介面一次 總覽多元金融商品

元大證券串接元大金控集團內各子公司共 14 類資產,免去過往跨 APP查詢資訊的麻煩,使用者僅需完成一次身分驗證,即可跨平台查詢證券、銀行、期貨、投信與人壽的資產,至今已寫下每月使用人次逾 2 萬次的好成績。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展望未來,元大證券將持續以「投資體驗先行」作為產品迭代的核心原則,讓既有的服務主軸走得更穩定、更順暢,也更貼近日常使用情境。同時也會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於技術成熟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謹慎引進,讓數位服務真正成為投資旅程中的穩健助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