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PM與產品PM的不同
營運PM與產品PM的不同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大概就是我做營運(或是運營)一個多月最痛的領悟,喔不是,最重要的心得了吧!

這幾天到新加坡受訓,與一個很有熱情跟方法的同事一起上課吃晚餐聊天,他是蝦小編們的老闆,聊起一些之前做的神文案一臉發光,覺得被點燃!所以即使累翻了,還是要來寫篇文章(但跟剛剛談的內容完全無關)。

一開始跟朋友說我要到SP做營運時,其實朋友們都很不解--我的專長和經驗都在PM,為什麼跑去營運部門?這種daily work的事,為什麼需要我?我跟他們說我做的是「支付相關專案以及流程,並優化每日營運事項」,不是daily work執行,但自己也是沒有什麼底氣,我毫無電商經驗,是要優化什麼?

但我最近深刻地感受到營運PM和產品PM的不同了。我想我可以先大致快速分享一下目前看到的不同之處,然後幾個月或幾年後,等我有更多成長,再回來看這篇菜鳥文,能用另外一種角度更貼近本質,並找出更好的定位與方法。

當然這些差異的觀察不只來自於產品PM和營運PM的不同,也來自於之前我的公司做的是B2B生意,現在做的是B2C或是C2C的平台生意,但兩者因果實在很難切開,所以我一起列出。講的是一般性的觀察,內容並不會涉及公司業務。

  1. 之前做產品,有問題延遲就延遲了,跟顧客溝通好就好(如果沒有顧客在等那更是無感),現在的產品延遲了,影響的是每天億來億去的金流啊!產品延遲了但交易還是會一直發生,錢還是一直流進來流出去,買家還是要瞎拚,賣家還是要領錢,專案若有風險,要一直列check point,觸發plan B、plan C,壓力超大!

  2. 做產品PM時若遇到bug,會看bug的發生機率來決定要不要修改,若是發生機率低,常常就讓它先過了,或是用workaround或個案處理的方式解決,但是營運相關的bug會影響到的是日常運作,即使發生機率低,乘以夠多的使用人數,數量一放大還是會炸毀我們客服人力,個案處理還是會癱瘓營運流程與人力,看priority的整個視角都不同。

  3. 承上,我們曾經為了顧客帳單上顯示的一個小小字樣討論了很久,這對產品PM來說就是個顯示字串,超小超低priority的事情,但是那個字串若不清楚,顧客就可能打電話進客服詢問,即使只有0.1%的顧客會詢問,乘上SP顧客的數量,可能就上千通客服電話了超可怕,所以很細很細的小事都要很認真思考影響。

  4. 再承上,同樣的,即使你只做到了0.1%的優化,都可能能節省巨大的成本或人力時間,這時就好有成就感!

  5. 產品PM把產品交付出去專案就先告一段落;營運PM產品一上線就是提心吊膽的開始,產品PM可以說做產品就是要惟快不破,先出再說,但那是因為出事情衰的不是你,而是營運啊!(好啦!才不是這樣XD)

  6. 承上,我做營運之後才開始學到「批次上線」,就是慢慢將新功能apply到某些有限制數量的用戶身上,確保沒問題再放寬數量,一開始使用的顧客數量小容易損害控制,但是這反過來也會影響日常營運流程,因為對這兩批客戶要用不同的方法做事。

  7. 落地落地落地,可能我做的是金流,常常會被法規、銀行等一堆規矩與限制所侷限,產品PM可能會設計一些高大上的功能,談論各種設計哲學、要重視使用者經驗,要提供WOW的體驗等等,但營運一碰到一堆規定與限制,或是日常流程行之有年的方式,常常就一個個妥協,最後妥協出一個平庸,但安全可以順暢運作的版本(也許可以找到平衡點,我還在努力!)。

  8. 做產品時會希望做對的事,做營運時你會發現,有時你是對的,但用戶就是不滿意,就是有各種奇葩的使用情境會讓他們遇到問題,常常就開始天人交戰,要不要處理?怎麼處理?處理這個個案會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9. 產品PM把產品做好就好了,但營運PM要做的事情和其他部門高度相關,任何action都要探討事情的本質及廣泛的影響層面,要微觀再微觀,卻又要宏觀再宏觀(曾經提出了一個改善金流的建議,但是沒考慮到對物流流程的影響,被釘到飛天,我至今仍然懊悔自己怎麼沒想清楚就提出)。

  10. 產品PM對行銷及業務溝通,營運PM要對流程中的所有部門溝通,包含行銷、業務、客服、物流、法務等,且要讓他們確切知道自己在流程中的位置,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法,做什麼事。

  11. 數據數據數據,就是因為各種人、各種狀況都有,必須用數據來輔助做各種決策,不然priority根本出不來,或是這個決策解決一部分人的問題,卻影響更多人,做產品也要看數據,但切入點不太一樣,要看的數據也不一樣(後略五千字)。

用不同角度來看一間企業

我覺得我很幸運,第一份工作學到行銷思維,接著學到專案管理思維,然後學到產品思維,然後學到營運思維,各有共通點,也各有本質上不同的地方,其實只是用不同角度來看一間企業,摸得都是同一隻大象啊!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在各個階段與角色學到的東西,我想我會這樣定義:

  • 行銷思維:盡可能讓對的受眾,精準接收到我想傳達的資訊,並做出行動。
  • 專案管理思維:資源與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多方平衡。
  • 產品思維:了解顧客的痛點,提出解決方法。
  • 營運思維:流程觀與協作思維,讓各個部門順暢協作。

想想能接觸到這麼多面向,我真的是好幸運啊!(自己幫自己補熱血)。

本文由Evonne Tsai授權轉載自其Medium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專案管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元大證券「投資先生 APP」獲第18屆金彝獎肯定,不僅成為市場公認的創新典範,也象徵元大證券已將數位服務從工具升級為支撐「投資人體驗」的數位基礎設施。

在下單APP已成證券業經營「標配」、交易介面越做越像的今天,要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力並不容易。 然而,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 APP 卻交出一份極具說服力的成績單 ,不僅累計下載突破 560 萬次、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30 萬人,穩坐全台新一代行動下單平台, 在近日剛公佈得獎名單的 「第 18 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中,更一舉奪下「傑出金融創新獎」殊榮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禁好奇:在人人都有下單APP的時代,它到底如何打造差異化,獲得投資者與評審的肯定?「我們認為,這次得獎的關鍵並不是來自單一功能,而是評審看見了完整而連貫的行動投資體驗」元大證券表示。

投資先生 APP 在2025年全新改版後,成功串起投資旅程的每一個節點,從線上開戶、市場資訊取得、交易下單,到帳務查詢與投後管理,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 APP 裡完成大多數投資決策所需的關鍵流程,減少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的時間與不方便,有更多時間可以去瞭解市場資訊、優化投資組合與投資成效。

從客戶痛點出發的改版藍圖,讓投資旅程更順暢

元大證券指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源自於團隊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洞察。 自 2018 年上線以來,元大證券便持續蒐集使用數據與用戶回饋,逐步梳理出投資人在行動投資旅程中常遇到的關鍵痛點。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首先,是過往臨櫃開戶流程繁瑣又花時間。其次,許多投資人同時擁有多項金融資產,每一種資產都有各自對應的 APP,常常要在不同 APP間反覆切換,難以快速掌握整體資產狀況。第三,APP 介面採固定版型,投資人每次都得層層點選才能找到所需資訊,操作體驗難以提升。第四,市場波動快速,但投資人又難以時時刻刻緊盯盤面變化,一個不留意就可能錯過絕佳的進出場時間。最後,在時間有限、資訊繁雜的情況下,許多投資人沒有足夠時間深入研究商品,只能依賴親友建議做決策,投資過程缺乏個人化引導與專業支持。

這些長期困擾投資人的問題,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指出了明確方向: 不僅逐一拆解這些痛點,更要串起各個投資節點,打造出一條更順暢的行動投資動線。 正因如此,投資先生 APP 2.0 推出5大創新設計,並依照投資人的實際操作流程,將這些創新整合成更直覺的投資路徑,讓使用者能夠一步接著一步操作,投資流程自然更連貫、順暢。

創新1、一戶五開》讓開戶變快、變簡單、也變更安全

在投資旅程的第一站,元大證券推出「一戶五開」創新服務,整併證券、複委託、財富管理、銀行台幣扣款與外幣扣款5大帳戶的開戶流程,使用者只要一次申請、一次驗證,就可以同步開立這5大帳戶。過程中,亦結合 OCR 與銀行資料共享機制,自動帶入部份資料,讓使用者從原本近 60 個欄位的填寫量,一口氣降低至剩下五分之一,整體開戶時間也縮短至 約 5 分鐘

元大證券強調,「一戶五開」服務不只是把流程變快、為投資者重新定義開戶體驗,更重要的是,同步降低詐騙風險,藉由將身分與資料比對前置化的做法,在開戶端就能攔截高風險樣態的交易,而統一的驗證軌跡也能降低人為錯誤與資料偽造的可能。

創新2、客製化投資首頁》打造個人專屬投資儀表板

完成開戶後,進入日常使用階段,投資先生 APP 推出「客製化投資首頁」的創新設計,以卡片式模組架構,一次整合台股、ETF排行、研究報告、行事曆等16種功能模組,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習慣自由增減模組,並透過拖曳方式調整順序,打造個人專屬的投資儀表板 ,讓 APP 不再只是資訊堆疊,而是更貼近每位投資人決策節奏的個人化入口。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創新3、智能貼標》把個人化體驗從介面設計升級到內容推薦

在個人化體驗上,投資先生 APP 不只提供客製化投資首頁,還進一步導入「智能貼標」機制,讓個人化服務從介面配置走向內容推薦。元大證券透過數據分析 自動辨識用戶的投資屬性並建立標籤 ,據此進行個人化訊息推播,提升內容相關性與觸及率。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這項設計的價值在於,它能隨著投資人所在的投資階段動態調整內容,不論是新手需要基礎知識,或是進階投資人關注市場機會,都能收到更對時、對題的資訊。

創新4、智能條件單》不必盯盤也能照策略走

當投資人準備進場時,投資先生 APP 的「智能條件單」便成為策略執行的重要助力。此功能同時支援台股、美股與期貨交易,讓投資人透過自動化條件設定,提高策略落地率並強化風險控管。

目前智能條件單共提供六大應用情境,並支援長達 90 天監控,滿足不同類型投資人的需求,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高度肯定。以台股為例,智能條件單至今已累積逾 10 萬名使用者、創造超過新台幣 700 億元的成交金額,顯示 自動化策略工具 已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的日常操作利器。

創新5、元大集團資產總覽》14 類資產一次看清

最後,在投資後的資產管理階段,投資先生 APP 運用集團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打造更完整的資產全貌檢視能力,讓投資人能在單一介面一次 總覽多元金融商品

元大證券串接元大金控集團內各子公司共 14 類資產,免去過往跨 APP查詢資訊的麻煩,使用者僅需完成一次身分驗證,即可跨平台查詢證券、銀行、期貨、投信與人壽的資產,至今已寫下每月使用人次逾 2 萬次的好成績。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展望未來,元大證券將持續以「投資體驗先行」作為產品迭代的核心原則,讓既有的服務主軸走得更穩定、更順暢,也更貼近日常使用情境。同時也會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於技術成熟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謹慎引進,讓數位服務真正成為投資旅程中的穩健助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