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網的智慧能力
配電網的智慧能力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提到,集中式發電與分散式發電在用電之前,都需要經過配電網路(Distribution Grid),配電網路的智慧化攸關低密度集中式發電與分散式發電的成敗,因此狹義的智慧電網,許多人認為就是配電網路的智慧化。

在IEC的架構裡,配電網路的智慧化涉及幾個層面,包括電纜與架空線、配電自動化(Distribution Automation)、現場人力、電力系統營運、企業、批發能源市場。我們今天來聊這裡面最核心的部分:配電自動化(DA)。依稀記得,十多年前,有一位電力產業的前輩告訴我,配電自動化就是智慧電網的前身,讓我印象深刻。

歐洲派與美國派電網設計的差異

全世界的電網系統架構有兩大門派,主流是歐洲派,其次是美國派。IEC說使用美國派的設計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澳洲、南非、南韓、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其他國家則為歐洲派。

歐洲派與美國派電網設計的差異,並非只有交流電頻率或交流電壓的差異而已,而是更形而上的設計理念。歐洲人的眼裡,美國派的電網設計,有許多致命的缺點,包括但不限於:(1) 美規的電力線損失與電壓下降數值均偏大:因為美規的變電站到用電終端的距離較長,最長達241公里(150英里),而歐規通常在5-20公里之間。電力線的長度越長,則線電阻越大,造成線損與壓降,也就是俗稱電力不穩定的現象,末端用戶可能常常停電跳電;(2) 美規的變電站電力服務品質比較差:美規通常要服務數千個終端用戶,如果不小心停電,用戶的滿意度通常不佳,同時電力公司的營收損失也非常巨大。歐規的上限是1,000個用戶,如果不小心停電,損失可以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因此,如果要提高電力品質,限制每條饋線的區域範圍以及饋線用電戶數量使其低於1,000個,是具體可行的方法。

配電網的智慧能力.JPG
美歐台電網之比較
圖/ 陳世芳

全台灣的配電用變電所(二次變電所),總共293個(11.4KV, 22.8KV, 69KV, 21,986.5MVA, 2017),9,781條饋線(2016),配電線路364,947回線公里(2016)。台灣土地面積36,179平方公里,除以總數293個配電用變電所,平均每個變電所服務的面積為123平方公里,平均饋線長度約為37公里。2016年底自動化饋線數達7,080條,比率為72%。

台電的研究顯示,饋線自動化之後,當事故發生時,用於尋找故障與隔離處理的時間,可以從原本要1小時的人工處理時間,縮短到30秒至一分鐘之內。饋線自動化無疑是智慧電網最重要的基礎工程之一,希望早日看到100%自動化。

我們比較美歐台三地的電網可以發現,台灣電網優於美國電網,但是距離歐洲電網還有一段距離。台灣的平均饋線長度大概是歐洲的1.9~7.4倍,明顯落後於歐洲。歐洲的配電用變電所輸入電壓為網狀(meshed)110KV,台灣則是69KV/22.8KV/11.4KV,可以看到歐洲的配電變電所容量普遍會高於台灣,加上設置密度又高於台灣,歐洲電網比較能應付電動車充電的龐大需求。如果我們要真正踏實做好智慧電網,我們應該增加饋線數量、增加變電所數量、縮短饋線長度、降低配電變電所服務的面積、達成100%自動化饋線的目標。我們的電網升級,應該要假設未來有80%的車輛為電動車。

讓配電網增加智慧的設備頗多的,包括但不限於:

  1. 自動重合器(Recloser)
  2. 分段器(Sectionalizer)
  3. 自動電壓調整器(Automatic Voltage Regulator, AVR)
  4. 無功功率調整器(Reactive Power Regulator)
  5. 故障指示器(Fault Indicator)
  6. 智慧電子元件(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s)

當電力系統受到干擾的時候,自動重合器與分段器可以重組饋線(Feeder),維持穩定。分散式太陽能併網之後,容易造成饋線的電流變化,此時AVR扮演一個穩定電壓的角色,保證用電戶無論功率高低都可以得到穩定的電壓。

無功功率調整器通常是電容銀行(capacitor banks)與控制器,作用在於提高供電效率、降低耗損、過濾諧波、提高電網抗干擾的能力,在電力系統當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配置不當,會造成電壓波動或諧波增大的壞處。無功功率調整器是許多設備的統稱,包括但不限於:

  1. 帶AVR功能的同步發電機(Synchronous generators - with AVR)
  2. 同步電容器(Synchronous condensers)
  3. 靜態虛功補償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 SVC)
  4. 靜態同步補償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 STATCOM)
  5. 有載分接頭切換器(Online load tap changer ,OLTC – for transformers)

細節我們以後再撰文說明。

故障指示器又稱為節點監測裝置、線路監測器、故障監測器、故障電路指示器,顧名思義是幫助巡線人員找出電力系統故障位置的一種裝置,徹底改變過去盲目巡線,分段合閘送電查找故障的落後做法,減少停電時間與停電範圍。量產型的故障指示器,通常具備廣域無線通訊(Wireless WAN)的功能,把偵測的訊號送回電力公司,內建衛星定位系統,精準地描述故障位置。其電力來源主要是感應取電,利用線圈感應的方式產生電力,提供故障感測器使用,不影響電網的運作,內建超級電容器,延長設備作用時間。由於通常安裝在戶外,其抗靜電(ESD)能力也比較高,一般達到30KV。如果線路故障,2秒之內線路電流恢復正常,說明自動重合器作用成功,故障點被排除,恢復正常供電狀態,故障指示器恢復正常狀態。如果停電時間超過2秒,則判定為線路故障,故障指示器持續發出警告,配電控制中心很快地找出故障點,透過手機簡訊或IEC智慧電網中現場人力系統的手機APP,把訊息發送給相關人員,讓維修人員迅速趕到現場處理。

智慧電網可以增加電力公司的收入與獲利,對於某些電力品質要求比較高的產業,例如半導體晶圓廠,國外電力公司提供比較好的電力品質,同時也收取比較高的電費。智慧電網應該是一種增加電力公司營收的武器,而不是增加成本的負擔。一點點經營哲學上想法的改變,回頭看智慧電網的角色,就會不一樣。

軟體是智慧電網的核心,智慧的來源

軟體是智慧電網的核心,智慧的來源。對於長距離的饋線(美規)來說,即使電力供應充足,饋線末端用電戶在夏天中午打開家裡的冷氣機,也可能造成熱過載(thermal overload)的危險,此時智慧自動卸載軟體(Intelligent Load Shedding, ILS),可以及時發揮作用,保護電網。此軟體可以分析需要卸除的最小負載量(Load Preservation Analysis)、回復正常的負載使用(Load Restoration Analysis)、驗證負載卸除的功能(Load Shedding Validation)。當然,你家裡必須安裝智慧電表,ILS才會發揮作用。

歐洲的電網公司覺得沒有必要做饋線自動化,因為高密度的配電變電所使用許多自動保護繼電器(MCU-based protection relay)、間隔控制器(Bay Controller)、遠端終端單元(Remote Terminal Unit),確保容易遠端控制以及降低停電時間。網狀的輸入電壓(110KV),讓配電變電所擁有多個輸入電力選擇,萬一有故障,還有備援線路可以正常供電。歐洲電網的饋線負載,都經過精密的規劃與量測。萬一電力系統故障,影響的客戶數量較少,損失也比較容易控制。歐洲先進的電網架構有許多值得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然而,分散式發電改變了歐洲電網。太陽能發電產生的低壓電與風力發電產生的中壓電,造成電網電壓不穩定,例如超過設計值10%的電壓變化。傳統無方向性過電流保護繼電器(non directional Overcurrent protection relays)已經無法保護歐洲電網。歐洲正在開發新的分散式能源資源系統(DER),來強化配電網,使其接納更高比例的風電與太陽能。

智慧電網是電力公司新增營運模式,提高營收與獲利的武器。我們分析比較台灣、歐洲、美國的電網架構,同時看到歐規、美規電網的優缺點,也看到台灣電網可以進步的方向。饋線自動化是建置智慧電網前重要的基本功,我們應該假設未來有80%的交通車輛是電池電動車,在這個假設之下,我們的電網架構將與現在完全不一樣。

參考資料:
1. IEC, 2010, “IEC Smart Grid Standardization Roadmap”, Prepared by SMB Smart Grid Strategic Group (SG3), Edition 1.0
2. IEC, 2017, Elements of the Smart Grid
3. IEC, 2017,“Smart Grid Standards Map”
4. 維基百科, 2017, "電抗"
5. 臺灣電力公司, 2017,"台電系統介紹"
6. 臺灣電力公司, 2017, "歷年用戶數明細"
7. 臺灣電力公司, 2017, "2017永續報告書"
8. 臺灣電力公司, 2007, "2007永續報告書"
9. 維基百科, 2017, "穩壓器"
10. 百度百科, 2017, "无功功率补偿"
11. 百度百科, 2017, "静止无功补偿器"
12. ABB, 2017, "Static Var Compensation (SVC)"
13. Ahmed Faizan, 2017, "Reactive Power Support and Voltage Regulation in Power System Part 2"
14. 蘇品文/吳啟瑞, 2016, "具太陽能發電之配電饋線電壓控制"
15. 奧克斯集團, 2017, "聽說,故障指示器是配電網的下一個風口?"
16. Swarnab Banerjee, ADI能源管理產品部門系統工程經理, EE Times Taiwan, 2017, "新世代電力線感測器:電力採集、連結與低維修量"
17. ETAP, 2017, "Intelligent Load Shedding"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賦能 設計起飛,Pinkoi 執行長顏君庭以 Samsung Galaxy S24旗艦系列拓展國際設計生態圈
AI賦能 設計起飛,Pinkoi 執行長顏君庭以 Samsung Galaxy S24旗艦系列拓展國際設計生態圈

翻開 Pinkoi 名片背後,一句簡潔的「Design the way you are」映入眼簾,這正是 Pinkoi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君庭創立公司的初衷: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好的設計,實踐獨特的自我風格與生活樣貌。近年來, Pinkoi 不僅成功將設計生態圈拓展至國際,也串接 AI 引擎服務,成功以科技力搶攻消費者心佔率,讓跨境銷售零距離。

擁抱科技力,Pinkoi 自建 AI 模型 極致個人化體驗

2011年發跡於台灣的 Pinkoi,產品聚焦於生活風格及設計相關,如今已是擁有超過625萬名會員的國際電商平台,設計館來自全球77個地區、消費者遍及全球150個國家。為搶攻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商機,去年底, Pinkoi 搭上 AI 科技浪潮, 正式推出「生活風格智慧模型」,以大規模個人化為主要場景,打造個人化商城,讓設計師得以更有效率的行銷商品。

「自建 AI 模型,就是為了打造獨特的個人化體驗。」出身美國矽谷科技業的顏君庭,談起自家創建的 AI 服務,眼神閃爍著光芒。他指出,「 Pinkoi 站上以設計品為主力,而設計品常常是各國民眾的興趣、風格、價值主張、地域性文化的延伸,所以相較於一般電商,我們更需要深入經營在地市場,了解設計師與消費者的需求。」

透過自建 AI 模型,不僅讓 Pinkoi 業績大幅成長,消費者在平台的瀏覽時間也提升近三成、創造1.5倍的商品點擊率,有效提升品牌黏著度。顏君庭笑稱,日本市場對於 Pinkoi 甚至有「沼る」的美譽,盛讚平台商品獨特、令人忍不住著迷而長久駐足。

DSC00365.jpg
Pinkoi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君庭對新科技趨之若鶩,讚嘆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 是「貼身得力助理」!
圖/ Samsung

智慧即時翻譯、筆記智慧助理 跨國商務人士最得力的行動幫手

對新科技趨之若鶩的顏君庭,近期則對三星電子最新推出的智慧型手機深深著迷,它就是首款結合全方位 Galaxy AI 應用的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 。

身為跨境電商平台的領導者,顏君庭經常需要走訪世界各地,最近剛結束日本差旅的他,直言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簡直是他的「貼身得力助理」。

「智慧即時翻譯的功能,真的是領先所有同業的最大亮點!」顏君庭表示,不會日文的他,過去在日本如果要打電話訂餐廳、旅館,都需要請朋友或同事幫忙,或是透過其他翻譯軟體來回轉譯,過程十分曲折。

「這次去日本有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我可以直接按手機通話,開啟翻譯功能,我講英文,對話就會直接翻譯成日文,對方回應日文,也會轉回成英文,等於我們可以直接溝通,這點完全解決過去一直無法被解決的痛點,」顏君庭興奮地說道。

DSC00341拷貝.jpg
「智慧即時翻譯」的功能,即使在沒有 Wi-Fi 的飛航模式下也能使用。
圖/ Samsung

『智慧即時翻譯』與『智慧自動摘要』功能,對時常參與跨國團隊會議的顏君庭,更是省時省力。他指出,雖然團隊主要溝通語言為英文,但有些交流討論常會運用到日文、韓文等多國語言,「如果請一個即時口譯,對公司的營運成本來說非常高,請同事翻譯,頂多也只能簡譯。有了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我們可以把對話錄下來,透過 AI 即時翻譯成指定語言的文字,好像大家即時的聊天、參與討論。」

DSC00125+147.jpg
與員工會議時,透過語音轉文字生成會議紀錄,還能分辨多人對話,並利用智慧自動摘要功能,一鍵做好摘要。
圖/ Samsung

「這對帶領跨國團隊很有幫助,有時用自己的母語討論,更能直接的表達想法,有效增進團隊的情感凝聚力,」顏君庭說。

筆記智慧助理也是日理萬機的顏君庭很喜歡的功能,他表示,每天要閱讀的文件相當多,現在只要輕輕觸碰手機螢幕幾下,就能快速獲得資料的精簡版本,筆記智慧助理還會自動排版、校正拼音,甚至在內文上方生成條列式的摘要,亦可將手寫字轉為文字,自動排版、生成重點摘要,將重要訊息直接佈達給團隊執行,「幫我省下很多時間。」

搜尋圈,一圈即搜:助力Pinkoi團隊精簡工作流程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 對於審核 Pinkoi 平台產品,更是如虎添翼。顏君庭表示, Pinkoi 對於產品審核非常嚴格,從設計本身到圖片拍攝,都要求出自設計師原創。因此,每當設計師上架產品,團隊須將圖片投遞到不同的平台,透過「以圖搜圖」的方式,確認有無相似物件。

「現在不用這麼麻煩了,我直接用 S Pen 觸控筆 圈起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 上的圖片,就可以立即搜尋,」他笑著說:「剛開始拿到S Pen 還有點納悶,因為使用經驗停留在過去,但實際使用才發現,意外的好用!」

顏君庭表示, Pinkoi 站上商品多達110萬項,內部會議討論時,有時沒辦法很精確的說出品牌或風格,透過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搜尋圈」一圈即搜的功能,就可以很快速找到商品的細節,或類似的品項,讓團隊得以更快速聚焦討論。

DSC00227.jpg
「搜尋圈」的功能,快速找到商品的細節及類似的品項,讓團隊在會議中聚焦討論更有效率。
圖/ Samsung

極致攝影 超強續航力 捕捉靈感不斷電

創業這10餘年來,顏君庭還是保有實地探訪台灣、各地市集的習慣,他也喜歡以手機拍攝,紀錄新發現的品牌或設計概念。「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 拍照的內建相機非常厲害,白天晚上都不需要用到濾鏡,」顏君庭也分享智慧相片編輯 的妙用,他指出,差旅移動中隨手拍照,常常會拍到不想要的物品或背景,這時只要用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內建的生成式相片編輯功能,輕鬆選取物件,即可移動或擦除, AI 還會自動填充背景,「完全不用擔心照片拍得不好。」

D.jpg
內建「智慧相片編輯」,輕鬆圈選,即可移動或擦除物品, AI 運算自動填充背景。(右圖為完成畫面)
圖/ Samsung

此外,顏君庭也分享長途差旅的重要需求,他表示,由於海外出差行程滿檔,經常是清晨六點到深夜的行程,旅途中還需要拍照紀錄、開線上會議、收發即時通訊等,常因爲忘記帶手機充電線,需要跟店家開口要求幫忙充電,「 Samsung Galaxy S24 的高續航力也解決這個痛點,一整天高度使用竟然都還有電,讓我很放心。」

Samsung Galaxy S24 的簡潔設計,也讓他印象深刻。「我很喜歡 S24 超窄邊框的設計,讓整個手機畫面更清晰,不會被邊框干擾。」而深紫色的新色也十分特別,顏君庭分享到,「礦物在華人文化中有特別的寓意,例如這次拿到的深紫色非單調的色塊,而是帶有類似紫水晶的礦物感,也有點帶來事業與生活上的好運,整體設計很時尚,很符合商務人士的需求。」

建立「亞洲設計生態圈」串聯跨界連結設計

顏君庭會依據不同的使用需求變換裝置,例如隨身攜帶的手機,方便解決訊息、拍照、筆記或翻譯等即時需求,有較完整的工作時間時,則可用畫面較大的 Samsung Tab S9 平板接續處理。利用「快速分享」功能,跨裝置傳遞檔案,相互串聯。

「『智慧生態圈』(Samsung Galaxy Ecosystem)串連的模式,我認為很符合商務上的使用習慣,手機用來快速紀錄靈感、平板 進一步編輯;跨裝置的傳送省去了等待,又可以發揮每個裝置的優勢,讓我充分利用時間,」顏君庭說。

DSC00251.jpg
Samsung Galaxy Ecosystem 智慧生態圈,跨裝置串聯,可將Tab中的筆記直接複製於手機上,讓商務生活更加便捷。
圖/ Samsung

面對日益競爭的市場,顏君庭以三星電子的智慧生態圈裝置策略巧妙比喻, Pinkoi 將持續致力建造「亞洲設計生態圈」,未來兩年亦將更專注在跨境市場銷售,聚焦協助台灣設計師共同推展至日本市場。

如同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運用 AI 科技力作為解方,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顏君庭也將帶領 Pinkoi ,強化 AI 運用,將更美好的生活與使用體驗,傳遞給更多消費者。

了解更多 https://pse.is/5wumz6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