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市值歷史性突破一萬億美元的第二天,華為在深圳坂田基地對外發表2018年上半年業績,上半年, 華為智慧手機發貨量超過9,500萬台。
在今年第二季,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數據,華為智慧手機全球市場份額躍升至15.8%,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廠商。這一成績在全球緊張的經貿關係下顯得尤為可貴。
七年前,余承東從歐洲調回中國,請纓負責消費者業務。2013年,進入智慧手機市場沒多久,他便喊出了5年超越蘋果的口號。時至今日華為成了中國國產手機品牌的領頭羊,並在第二季超過蘋果,全球智慧手機業務僅次於三星。如今擔任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的他也算部分兌現了早年說過的大話。
主力業務保持高速成長
華為、榮耀兩大品牌的手機產品線,雲端服務,以及HiLink等生態服務均有不錯的市場表現。
去年11月份亮相的商務旗艦Mate 10,全系列發貨量達到了1,000萬台。Mate是華為手機崛起的起點,奠定了它在中國國產品牌中的高端地位。
問世之時,便以一款拍照水準領先各品牌的P20系列亮相,上市四個月後全球發貨量突破900萬台。除了前期持續的研發投入帶來的相機技術的突飛猛進,P20還為華為吸引了數量龐大的女性用戶,該系列手機的女性用戶佔比接近50%。
從產品設計到營銷路線全面對標OPPO、vivo的nova系列,在上半年是華為手機出貨量成長的另一大引擎,2018年上半年的發貨量成長高達60%。
網路子品牌榮耀上半年的主力旗艦榮耀10上市兩個月全球發貨量超過300萬台。榮耀承擔著和小米貼身競爭的角色,華為更是把當前的旗艦晶片麒麟970下放到多款榮耀手機新品上,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這是往年沒有過的情況。
在含金量最高的高端智慧手機上——500美元以上的區間,華為的全球市場份額從2017年6月份的12.8%,增至2018年6月份的16.4%。華為高端旗艦的主力機型P和Mate系列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上漲45%。
此次華為並未公佈半年營收數據,所以無法推斷其手機平均售價。蘋果創紀錄的第三季財報營收533億美元,其中iPhone銷量4,130萬台,平均售價達到了724美元,當季銷量最好的機型是999美元的iPhone X。蘋果的產品和品牌號召力可見一斑。這也是余承東希望向蘋果學習的地方,「蘋果的銷量雖然被我們超越了,但是銷售額仍然第一,高端機的佔比很高。比如,華為一款旗艦機一個型號能賣1,500、1.600萬台,跟蘋果單款機型近億台的銷售還有差距。」
不同地區的市場表現上,華為手機在包括中國、西班牙、波蘭、義大利、埃及等在內的8個國家和地區智慧手機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在法國、芬蘭、匈牙利、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30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
中國國內和海外市場的營收佔比基本各佔一半50%,余承東透露,海外市場的增速要高於中國。但對於海外市場,華為也有遺憾。「因為之前的原因,美國市場基本上做沒了。」
PC、雲端服務繼續追趕蘋果
進入不久的PC筆記本業務隨著MateBook X Pro的亮相迎來了爆發之勢,超窄邊框、超高螢幕佔比,這款產品成了中國線上市場7000+價位段市場份額最高的Windows筆電,我們在早前深度挖掘過這款產品的研發背景。
至於為什麼會做PC,余承東表示這是源於華為的全場景戰略的一環。他一直非常羨慕macOS、iOS生態的無縫協作,並力推Windows和華為手機間的跨平台性能,自己動手做PC產品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步,亦是華為產品端學習和比肩蘋果的最後一環。
華為近兩年重金投入的消費者雲端服務業務增速同樣可觀,全球開發者數量超過45萬,註冊用戶超過4億人,在全球已部署15個數據中心。余承東特意強調,華為雲端服務通過了最嚴苛的歐盟GDPR (The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數據隱私保護條例,是中國產手機品牌中唯一一個,應用PbD(Privacy by Design)從產品開發、設計、驗證、銷售、服務和採購全生命週期做隱私和數據保護。
簡單看一下蘋果剛剛公佈的財報,就不難理解包括雲端服務在內的服務業務的誘惑力。包括串流媒體和影視服務、App Store、Apple Care在內的服務業第三季營收95億美元,是蘋果的第二大營收來源,幾乎是當季Mac(53億美元)和iPad(47億美元)營收之和。
溝通會上,余承東透露了華為消費者業務未來的部分規劃,7nm的麒麟980將會在德國慕尼黑的IFA展亮相,「全面超越高通驍龍845和蘋果A11,尤其是能效比將會極大提升。」
對於即將到來的5G時代,余承東更是信心滿滿,「華為是一個通訊起家的企業,這是我們的看家本領。」
通信領域的技術積累也是華為相比其他手機品牌的優勢所在。 「4G、4.5G和5G技術領先、相機技術領先、續航快充領先。此外,華為AI有晶片的優勢,未來將透過演算法、算例、數據等構築我們的優勢。」
隨著市場份額的逐步提升,余承東比以往謙遜了很多,技術出身的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這背後是多少巨額的研發人力和資金投入。「市場份額呈現出的只是一個自然結果,並不重要。此外,華為市場份額成為全球第一是歷史發展必然,未來的目標,希望銷量第一,銷售收入也是第一。」
本文授權轉載自:Ping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