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成立以來,統一超商旗下電子票證公司愛金卡(icash)累積4年虧損已經超過1億元,不過如果從單季表現來看,去(2017)年第四季其實已經單季轉盈,而今(2018)年第一、二季也繼續保持盈利,累計上半年獲利886萬元。
icash聯名卡發卡量和交易額皆比去年同期成長6成
為什麼虧了4年的愛金卡,會在去年第四季大翻身?推測這背後原因除了逐步將應用場景從統一集團內,向外部持續擴大,如打入台北捷運、雙北公車和台鐵等各大交通服務外,還有一個更大的關鍵可能是來自聯名卡合作。
從金管會的公開資料可以看到,icash在2018年6月的流通卡數約1807萬張,相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2%;而累計icash今年上半年交易額68.65億元,年成長幅度則是15%。對比之下,愛金卡公布今年上半年icash聯名卡的發卡數和交易額都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6成,遠高於icash整體流通卡數和交易額的平均增幅,看來聯名卡在這波成長應該扮演關鍵角色。
雖然icash早在2015年就開始有銀行聯名卡的合作,截自去年為止,市面上發行的icash聯名卡數量大約超過60款(一種卡面為一款),合作的銀行家數到目前則是有9家,但真正產生顯著帶動效果的,應該是一直等到去年第四季和國泰世華銀行合作發行的KOKO icash聯名卡。
國泰世華KOKO icash聯名卡扮要角
國泰世華對這張KOKO icash聯名卡的推廣很積極,除了提出自動加值3% OPENPOINT點數回饋、15萬OPENPOINT首刷禮,以及超商購物和指定網購 3%現金回饋外,後續也投入許多行銷推廣資源,成功讓這張卡登上國泰世華熱門信用卡排行榜的第一名,很自然也帶動icash發卡數和交易量成長。
而以電子票證聯名卡的合作來說,每發出一張卡,銀行都必須付給電子票證公司一筆授權金,所以發卡量愈大,愛金卡公司的營收也會直接受到挹注。除此之外,每筆交易還可以再有手續費收入。
另外更重要的是,透過OPENPOINT點數回饋,還可能再進一步刺激消費循環。實際上對統一集團來說,愛金卡能否達成活絡點數生態圈的任務,應該比本身營運能否賺錢還要更加重要。
第三季再推6款,icash將延續聯名卡策略
而在國泰世華KOKO聯名卡之後,愛金卡仍計劃持續推行聯名卡的策略,以今年第三季來說,就與合作金庫、第一銀行和華南銀行合作,總計推出6款icash2.0聯名卡。其中,愛金卡對於與第一銀行合作,主打加油回饋的速邁樂鈦金icash卡有很高的期望,另愛金卡方面也表示還將持續接洽新合作銀行的發卡意願。
不過如果從icash聯名卡過去幾年的表現來看,與其衝刺合作銀行的家數和卡片款數,似乎不如單一銀行願意投入大量推廣資源來得更有效。只是回顧當時在市場上有悠遊卡、一卡通等多個電子票證夥伴可以選擇,icash非當中使用量和使用率最高的一家,國泰世華卻選擇了icash,推測其背後考量可能不單單只是icash,也可能與後來國泰世華和7-11的信用卡收單合作有關,是全面深度合作下的一部分。
所以接下來也值得觀察和思考的可能是,KOKO聯名卡是否已經足以幫助icash達到拓展使用者基礎,以及進一步活絡OPENPOINT點數生態圈的目的?還有在去除7-11信用卡收單合作這類全盤布局合作考量的原因後,icash是否仍具備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值得獲得銀行投入資源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