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的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國家,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只有3.5億人口,我覺得再有一倍的人口,資源供應都不是問題!美國的農業技術也是獨步全球,300萬的農民可以生產養活20億人口!
反觀中國8.3億農民,每年卻進口大量的黃豆、大麥與水果。中美兩國的競爭除了軍事、科技、研究之外,可用空間與自然資源也是關鍵!
宏遠紡織重建北卡供應鏈
來自台灣的宏遠纺織正在北卡重建美國紡織產業的生態體系,North Carolina state 原本是紡織產業的重鎮,可是由於政府的自由市場化政策,在過去20年,幾乎90%的紡織產業已經消失,紡織業的生産基地集中在亞洲,造成大量的失業。
宏遠紡織著遠於全球的佈局,投資二十億新台幣在北卡建立由抽紗、假撚、識布、染布到成衣的自動生產與檢測生產基地。
工廠佔地近20畝,是一座已廢棄20年的舊紡織廠,六個月之內,台灣與中國的全新自動化的紡織設備,就完成安裝與配管等工作,當地的政府也全力的協助供電、供水、供氣等工程,至今一年半,工廠已開始順利的運轉,織布廠甚至24小時不間斷生產。這樣的場景可能是20年前這座工廠的實況,只是設備的新的,老闆換成是台灣人。
來自台灣60多位的管理幹部與現場技術員,積極的訓練當地招募的200多位工程師與操作員。我看到現場的工作人員大都是年紀較大的女性黑人,當然年輕的白人也不少,他們過去不是領救濟金就是在大賣場或速食店打零工,雖然初期效率只有五六成,但是我看每個人都努力的工作,也都露出滿意的笑容,有位剛剛由台灣廠受訓回來的一位中年白人婦女,非常興奮的描述她在台灣的情況,她告訴我,40年從未離開北卡,能夠到台灣,做夢都沒想過!
隨著宏遠紡織新頴的工廠順利運轉,附近一些僅剩的幾家紡織業上下游廠商,紛紛來參訪,並開始形成合作的機制,我也遇到一家當地百年歷史的紡織業者,與我分享他們過去的興衰,也對北卡的紡織產業生態錬的重建,充滿了期待!
這個就是全球化3.0最佳的寫照!
來自中國的中車集團也得標了Boston地鐵更新案的600台車箱工程,因為BAA政策的規定,也在麻州設立了組裝工廠,聘用美國人,中國福耀汽車玻璃廠,也在俄亥俄州(Ohio)設立一個汽車玻璃廠,就近供應美國市場,全球化3.0應該是未來的趨勢,也是比較符合利益均衡的全球觀,世界垂直分工的產業趨勢,由於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正在往產業水平分工轉型,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時代過去了。
台灣企業爲美國重塑基本倫理價值觀
宏遠的台灣幹部告訴我,美國的員工不好用,效率差,這讓我想起台商剛剛到中國同様碰到的問題,因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與價值觀,今天我們在中國的員工效率已經不輸給台灣,我認為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塑造美國員工的工作價值觀!
當你一様捲起袖子努力的工作或不保留的教導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會逐漸被影響,當你一樣跟他們在員工餐廳吃飯時候,他們也會領會大家是平等的,當你送他們到台灣受訓時候,他們也會感激公司的栽培!
宏遠葉總經理分享了一段小故事:公司利用感恩節舉辦員工餐會,也鼓勵他們帶著家人一起來。有一位單親母親帶著剛申請到外地大學入學的兒子參加,葉總得知後,包了一個紅包送給他,恭喜他上大學,並解釋紅包的意義,他見這位年輕人與母親互動不佳,他也利用這個機會教育他要孝順,這些細膩的動作,其實都是在塑造基本的倫理價值觀!
台灣公司到美國除了企業經營獲利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將我們優秀的倫理價值觀傳播出去!
美國再度偉大,企業需要建立利他的價值觀
美國是一個極端資本主義的國家,企業都以追求獲利為目標,股東與員工之後才是社會,這與東方儒家思想的利他價值觀差異甚大。
過去二三十年美國企業為了追求利益,不考慮員工之工作機會,考慮國家之安全與競爭力,紛紛將企業關閉,不再重視製造業,將工廠搬遷到中國,或向中國採購,甚至還教導外國企業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今天中美的巨大貿易逆差,中國的䞷起就是结果!美國想再偉大,必須先讓企業建立「利他」的企業價值觀。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