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百里7000大軍的奇謀
林百里7000大軍的奇謀
2004.09.01 |

過去3年來,凡是談到台灣科技產業的研發,廣達向來都是備受矚目的焦點。由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的廣達研發中心,即將在今年底正式完工,除了相關的各式科技實驗室以外,還包括500人的藝術表演中心、圖書館、博物館、名人堂、游泳池、雕塑公園等人文設計,整體建築投資達50億新台幣,預計可容納7000名研發工程師,樓板面積達6.2萬坪,無論在建築設計、編制規模上,都堪稱是台灣科技產業空前的規劃,現代舞大師林懷民的雲門舞集,更預定了音樂廳第一場表演。
從2000年就開始規劃的廣達研發中心,不僅是廣達從製造全力朝研發轉型的具體象徵,更是廣達未來15年內,持續成長最重要的依據。1988年成立的廣達,過去15年來,從原本位於士林(1999年遷入林口)不起眼的廠房,一路直衝全球筆記型電腦製造龍頭的故事,始終是國內外媒體的焦點,「過去15年是生聚、未來15年則是教訓,廣達要從OEM、ODM廠商,轉向為IDM(Innovative Design Manufacturer,創新設計製造商),研發中心是跨出這一步最重要的成長引擎,」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說。

**研發城堡
外有護城河,內有大師名作

**
廣達要朝IDM轉型,因為數位家庭的產品,已經成為資訊產業下一個重要的成長領域。在1990年代末期,PC年年繳出高達兩位數的成長,台灣資訊產業藉由專業分工聚集出的供應鏈模式,以OEM或ODM方式的代工,連接上PC高速成長的黃金年代,創造出廣達、仁寶、華碩、鴻海等一批全球知名的零組件以及系統組裝廠商,在英特爾提供的CPU技術平台上,為戴爾、惠普、IBM等資訊品牌大廠生產。
進入數位家庭時代,產品的型態與規格呈現百家爭鳴局面,缺乏一統天下的平台規格,也使得產業競爭的方式,迥異於過去的PC時代,對台灣廠商來說,「後PC時代就是IDM趨勢,產品由IDM廠商發明與設計,戴爾、惠普、IBM都需要IDM給他新的產品,不像PC有英特爾的平台,現在沒有平台了,」林百里分析,「廣達現在不做自己的品牌,這牽涉國力問題,台灣的內需市場太小,有沒有品牌不是重點,找到適合自己的賺錢模式才是重點。」
「數位家庭的趨勢雖然明確,但現在實際市場的需求仍有限,」美林證券分析師曾省吾指出,現在的數位家庭產品,離真正所謂的家電產品,仍有段不小的差距,在PC與後續銜接的數位家庭產品的這段市場需求空窗期,對台灣廠商是十分嚴苛的挑戰。「對資訊廠商來說,在產品造型設計以及使用介面上,是進軍數位家庭的大挑戰,」宏碁資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翁建仁指出,「PC是用來工作,數位家庭的產品,則是用在生活休閒上。」
為了打贏這場強調產品造型、使用介面的新戰爭,廣達研發中心在整個設計上,呈現出濃厚的人文色彩。整體設計如同一座城堡,外圍環繞藝術水景,入口掛著林百里私藏的張大千的黃山與墨荷國畫,期望在優雅的環境中,讓工程師設計出讓消費者感動的產品,「沒有文化、品味的產品,沒有人會買,工程師沒有一對好的眼睛,怎麼做出好的電視?沒有一對好的耳朵,怎麼做出好音響?」林百里指出。

**金字塔結構
頂層運籌帷幄,底層衝鋒陷陣

**
「若是清楚知道要幹什麼,那叫做生產不叫研發,」曾任工研院電子所所長,6年前轉往廣達,參予研發中心初期規劃的廣輝資深副總經理邢智田分析。他認為,研發工程師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興趣,藉由環境的潛移默化,培養出對美的感覺與認知,「人其實不用太多有形的激勵,往往根本都是來自本身的興趣,」他指出。
立足在龐大的製造基礎以及量產速度上,廣達的研發中心在發展方向上,也呈現台灣廠商追求「彈性」與「速度」的特色。在廣達的研發部門設計上,如同金字塔般分成三大塊,分別是前瞻研發團隊(ARD)、企業研發團隊(CRD),這兩個團隊是構成研發中心的主力,由林百里親自領軍,主要是研發產品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技術與產品;另一則是隸屬於各事業部(Business Unit)的產品開發團隊(BURD),負責市場已經成熟的產品開發及量產。
「BURD的研發工程師,是實際在市場上的作戰部隊,與客戶的往來最密切,也最懂市場實際的需求,」廣達董事長特助暨研發中心協理張嘉淵形容,「這部分隨著市場變化十分激烈,強調的是回應速度,因此直接由各事業部負責。」
在研發中心的研發團隊,隨著產品技術逐漸進入市場成熟階段,部分研發工程師則調往BURD,協助產品量產,而屬BURD的研發工程師,在實際面對客戶所發現的新商機,一旦成為廣達未來的發展方向,則也將調至研發中心,整個研發結構,呈現隨時視實際需求而進行上下人員調動的機動性。
「研發能量是平時就要醞釀,一旦需要才能快速引爆出來,」張嘉淵指出,除了垂直的人員、市場資訊交流,廣達研發中心也是廣達集團中,產品發展水平整合的源頭。目前,除了硬體部分的建設外,廣達研發中心也正在建構「知識創新管理系統」,進行知識管理,計畫將研發的資源與成果,發揮最大的效果,包括蒐集各式創新發明技法的資訊與書籍,並為研發工程師開設相關課程,建立電子化學習系統。
此外,也與廣輝、廣明、廣威等旗下企業,進行跨領域的研發合作。例如與廣輝技術合作,加強本身在液晶電視的實力,「跨領域整合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技術,研發中心當初就是規劃虛擬團隊的概念,讓整體充滿彈性,」張嘉淵指出。

**工程師本色
全情投入,不斷向上卡位

**
對本身就是研發工程師出身的林百里,成立研發中心,除了是創造廣達持續成長的策略,更是個人夢想的完成。「十多年前與林百里接觸時,最深刻的印象是他根本不像個CEO,反而像個不修邊幅的工程師,」麥實創投董事長方國健回憶,「每次談到經營事務性的問題眼神渙散,但一談到產品技術性問題就炯炯有神,尤其是與第一代蘋果電腦PowerBook首席設計工程師,當時負責戴爾筆記型電腦事業的副總裁麥迪卡(John Merdith),」曾擔任戴爾亞太區國際採購總經理的方國健,是當年在廣達與戴爾間穿針引線的關鍵人物。
由於對研發的熱情,驅使林百里對研發中心投入了龐大的心力與執著。「光建築設計,剛開始時,隨著想法不斷改變,每個星期都與設計師來回討論修改,甚至連上洗手間的路線,董事長都親自反覆模擬多次,」張嘉淵開玩笑指出,而實際負責廣達研發中心成立與執行的他,更與林百里兩個人不斷出國參觀全球各地著名的實驗室,「松下、微軟、IBM、思科等全球科技廠商的研發中心,我們都去『取經』過。」
「廣達所做的技術、變革別人也會做,但為什麼廣達會比較成功,原因就在變革的速度,」林百里指出,「廣達的利基就是根據整個產業環境的變遷來卡位,不斷向上卡位,現在該是台灣科技產業思考如何遠離黑洞,讓產業升級到更高層次的關鍵時刻。」隨著研發中心年底完工,明年四、五月正式啟用,這座林百里2000年便已開始規劃的「夢想城堡」,正在嘗試創造出台灣資訊產業另一個奇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