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機會的狂喜
看見機會的狂喜
2004.08.15 | 人物

有趣的是,許多曾到鴻海深圳龍華廠參觀的法人,都對鴻海內部一座「200噸模具沖壓機」印象深刻;事實上,電腦用的機殼根本用不到這般噸位的沖壓機,這種沖壓機用來壓出汽車零件則綽綽有餘,像汽車的儀表板等。業界人士透露,早在郭台銘公開宣示之前,鴻海早已購入設備開始積極備戰了。

**無止境競爭的焦慮

**
在多變的科技產業世界,不論是在後頭辛苦追趕、渴望成功的企業;或是居於領先、想立於不敗的公司,「想下一步」這件事,已經不是年度計劃會議議程就可以應付得來的,對絕大多數的企業領導人而言,恐怕更早已內化成朝思暮想的本能了。
在殺戮戰場般無情的科技產業裡,趨勢的力量是銳不可當的,企業領導人對發展策略的判斷,往往就決定了一家公司未來的起伏成敗。洞燭機先,就是決勝的關鍵。於是,許多看似遙不可及的商機,也吸引眾多企業家進場布局。前英特爾總裁葛洛夫的名言:「唯偏執狂得以倖存」,表達的大概就是這種無止境的競爭焦慮感吧。
當然,在激烈、艱辛的企業競賽中,僅僅是洞燭機先,是絕對不夠的。事實上,機會甜美的果實,永遠是屬於有決心堅持到底的人。郭台銘未來的勝算當然很大,但令人訝異的是,台灣早已有廠商在這個塊領域默默深耕,並初嚐著這艱辛果實的甜美。
這是主編林正峰、資深採編李欣岳為我們發掘的精彩、感人故事。在90年代末的網路狂熱時期,徐彰徽帶領的長天科技團隊,埋首於GPS的開發,孤獨地向目標蹣跚前行。在欠缺金援下,經過3年的試煉,20幾種版本的挫敗,終於開花結實,發展出國內第一套掌上型GPS。

**在艱苦中卓絕的毅力

**
同時,我們也看到,帶領智動科技的劉東榮,因為厭倦3C產業殺價競爭的宿命,捨棄TFT面板驅動IC大廠聯詠的產品開發經理工作,重燃IC設計的熱情,進軍車用市場,三年來已初見成果。
和大工業,一家地處台中鄉下、靠生產機車維修零件起家的黑手小工廠,堅持創新與研發的理念,在近40年的經營中與時並進,今日已成為美國三大車廠精密輪軸的供應商,下一階段正積極開拓歐洲市場。
沒有豪華的廠辦、不用虛華的宣傳包裝,在科技新貴光環逐漸殞落之際,我們彷彿還能從這些踏實的企業人身上,看到台灣產業界的下一個希望。
夢想的甜美總是短暫的,看到機會的狂喜,也是容易落空的;經歷過九○年代末期網路泡沫狂熱的人,應該都還能回味那種美夢的微醺。只可惜,沒有在艱苦中卓絕的毅力,那洞燭機先的自得,往往也只是像夏日的浮雲一般,在產業的風起雲湧中,飄散得無影無蹤。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