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炸開了,好多同事都丟教父寫於Wired這篇給我;因為,這正是去年我離開 Proofpoint 創業做區塊鏈時,我主管與許多同事的看法,而今天被教父於Wired寫長文講白了。
教父文中直指中本聰2008論文結論的第一句話:
「我們提出了一種不需信任仲介的電子支付系統」,乃:「完全非事實」(just not true)。
我斗膽不完全同意教父所言,但他確實講到很多重點。我這邊只想從資安與信任的觀點來談。
Schneier說,區塊鏈人士常說:不用信任人而「信任程式」、「信任數學」,然而:
交易所被駭,你損失你所有的幣;
錢包被駭,你損失所有的幣;
忘記密碼,你損失所有的幣;
智能合約有漏洞,你損失所有的幣;
有人攻擊鏈弱點,你損失所有的幣。
所以Schneier說: 「在很多方面,信任技術比信任人,難度高很多」。
我則認為:
區塊鏈最重要貢獻,是解決一個問題:「中央化帳單,可被帳單擁有者竄改。」
除此之外,區塊鏈並未「多」解決其他資安問題,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資安問題,尚待解決。
「上鏈就安全了」的說法根本騙小孩。
而區塊鏈產業常愛談的「信任程式」、「信任數學」,我認同Schneier說的:那些是「驗證」機制而不等同於「信任」機制。
雖仍有許多資安問題待解決,然而我認為:由於區塊鏈確實解決了「中央化帳單竄改」問題,故區塊鏈仍有極強應用場景。 但如果沒這問題,則不須用到超沒效率的區塊鏈,來取得信任。
譬如:YouTube若能做到讓所有YouTuber都信任它的分紅機制,那麼YouTube的分紅帳單,需要上鏈嗎?當然不用!中央化的帳單,有效率太太太多了。
故區塊鏈最佳應用場景,應是:怕中央帳單被竄改時、或中央帳單取信有困難(或極昂貴)時。除此,則不須超沒效率的區塊鏈。
各位覺得呢?
本文由黃耀文授權轉載自其Medium。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