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m奪回酷產品寶座
Palm奪回酷產品寶座
2004.08.01 | 科技

一年前,由Palm硬體部門獨立出來的PalmOne,只有9美元的股價,今年7月已漲至目前的37美元,漲幅達311%;不久前公布的財報中,PalmOne也扭轉自2002年11月以來的虧損窘境,交出獲利133萬美元的成績,「在PDA市場因價格破壞而陷入低迷之際,智慧型手機的推出,讓Palm找到一個新的成長動力。」市調機構IDC分析師林薩列達(David Linsalata)指出。

**靠創新崛起

**
PalmOne去年底在美國上市的「Treo600」智慧型手機,現在也正式引進台灣。美國市調單位統計,這款最初定價高達600美元的「Treo600」,上市至今,銷售量超過40萬台,占同類型產品的市占率達37%,超越諾基亞的25%,重返美國市場龍頭寶座,預估今年整體出貨量可望達到80萬台的水準。
消費者對智慧型手機的接受度提高,是一大助力,但產品本身強調的創新性,才是PalmOne得以在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手機大廠環伺下突圍的關鍵。
「相信我,設計這個產品的難度,就像在地獄裡接受試煉。」負責主導這項產品開發的PalmOne技術長霍金斯(Jeff Hawnkins)說。
從規格看,6萬5000色彩色螢幕、數位相機、無線傳輸、單手操作小鍵盤、支援四頻行動電話頻率(850/900/1800/1900/MHz),的確吸引不少消費者的目光,「這個產品讓『Palm』跟『Cool』這兩個字,又重新地放在一起。」美國著名科技財經雜誌《Business2.0》評論。
「我們一直看好手持行動設備的市場,今年繳出的獲利成績證明我們的看法是對的。」PalmOne公司執行長博立德(Todd Bradley)表示,PalmOne不只要維持原來在標準化手持設備PDA(Commoditizing)的市場地位,更將整合多樣化功能,以手機的概念出發,瞄準高階的專業機種。

**重整後出發

**
公司願景方向看起來並不令人特別興奮,但對PalmOne來說,卻是歷經低潮重新振作後的真實感言。
PalmOne的前身,就是1996率先以「Pilot1000」機種,將PDA及手持設備概念及市場炒熱的Palm,在2000年公司最風光的時候,公司市值高達540億美元,比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奇異還高。然而,隨著科技產業景氣修正,過去三年間,Palm只有兩季達到獲利目標,美國分析師不客氣地形容:「就像是在七月天融化的冰塊。」
重整再出發,Palm先是將公司進行拆分,將負責操作系統開發的軟體部門獨立成「PalmSource」,但更驚人的舉動是,原來的硬體部門以接近1.7億美元的金額,購併了競爭對手「Handspring」,專心於硬體開發及市場行銷,公司也更名為「PalmOne」。
Palm當時執行長楊柯斯基(Carl Yankowski)對外表示,在面對微軟與Nokia這些競爭對手時,結合彼此技術能力及資源,以及旗下的零售商和合作的手機服務商,才能站穩市場地位。

購併行動不僅透露出PDA市場的困境,原本就是Palm的創業股東,因為理念不合而於2000年出走成立了「Handspring」的霍金斯回籠,更為此購併案增添了戲劇性色彩,特別是這款讓PalmOne轉虧為盈的Treo600,仍是出自霍金斯的設計。
霍金斯指出,Treo600的成功,在於產品開發邏輯的調整。「我們該想的不是『手持(Handheld)』的概念,而是『傳輸者(Communicators)』的精神。」霍金斯指出,過去開發產品想到的就是產品本身,然後透過零售通路賣出去,結果是產品功能本身也許強大,卻無法真正達到傳輸服務的目的,他指出:「未來在開發產品時,要著想的不是消費者而已,更重要的是必須加入系統營運商的需求。」

**熱銷的難題

**
以Treo600為例,在仍隸屬於「Handspring」公司的開發階段,就積極地與營運商進行合作,比如說在2002年時,美國電信公司「Sprint」就找了近1500萬的用戶,進行網路服務平台的測試,不僅提升電信公司的服務品質,也協助Treo修正功能的實用性。「不論是諾基亞或三星,都不太可能做到這點。」PalmOne總裁柯立根(Ed Colligan)指出,包括AT&T、T-Mobile、Cingular等電信公司也都跟PalmOne簽署合作關係。
美國媒體分析,這個策略的確是讓Treo600快速普及的重要因素。然而,產品熱銷卻也替PalmOne帶來新風險,近幾個月PalmOne面臨缺貨的問題,PalmOne北亞區銷售總監卓劍明日前來台參加Treo600發表會時表示,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美國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會影響亞洲銷售的表現。IDC分析師波登(Kevin Burden)指出,以諾基亞為首的Symbian陣營與微軟方面,今年度一定會推出類似的產品,如果PalmOne目前的缺貨問題無法儘快解決,勢必會面臨消費者流失的窘境。
要設計一個酷產品不容易,要讓企業變酷更難,但如果不願意放膽嘗試,就算有再光榮的過去,終究只是歷史的一章,而不會是被期待的英雄。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