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聲勢大振 比爾.蓋茲忙撲火
Linux聲勢大振 比爾.蓋茲忙撲火
2004.08.01 | 科技

35℃高溫酷暑艱熬下,台北街頭卻迸出成隊的寒帶動物小企鵝,露出招牌微笑,沿著信義路整齊地一路排向世貿中心。
這是為了年度的Linux應用展所設下的廣告旗幟,每年,這群企鵝總要不辭辛勞地環遊世界,從大老遠的美國出發,跋涉萬里在東京亮相,接著來到台北街頭「Say Hello」。

**力拱Linux,
台灣官方鴨子滑水

**
7月底重返台灣的小企鵝,這一回笑得更加是「理直氣壯」,根據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的預估,今年Linux伺服器在台灣市場的成長率將高達40%,成長動能在亞太市場(日本除外)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國大陸與南韓。
稍早,一場於台北舉辦的亞太區Linux研討會,已經為7月底的應用展,提前開了暖場Party,會場上擠滿來自學術與企業的各界人士,急著想一窺Linux過去一年來的最新發展與市場變化。
研討會上踴躍的人潮與專注聆聽的神情,反映出Linux的相關應用,在台灣已是「蠢蠢欲動」,特別是去年7月經濟部工業局開始執行「自由軟體推動計畫」以來,即使尚未大肆張揚,也已經為這股Linux熱加添了薪火。
鼓吹Linux不遺餘力的IBM指出,全球有超過5萬家過去為Wintel陣營效力的獨立開發商,已積極投入研發Linux的應用,這些應用中,許多搭配了IBM的中介軟體,如Websphere、DB2、Lotus、Tivoli等。而除了在伺服器上的應用外,也擴大到掌上型設備,譬如精技公司今年稍早所推出的工業用PDA,就是以Linux為作業系統,搭配Websphere,再加入各種終端應用功能。
精技公司準備將這款高毛利的產品銷往日本,作為流通業、公用事業的外勤人員使用,甚至包括軍方,「提供日本自衛隊軍用PDA的廠商,也委託我們做ODM(設計代工),」董事長葉國筌的靦腆笑容中,仍帶著幾分驕傲,這款PDA可擴充全球衛星定位(GPS)功能,成為軍人在戰場上的保命符。
這股被戲稱為「追殺比爾(微軟董事長)」的動能正進入加速階段,IDC預估從2000到2008年,亞太區域(日本除外)Linux伺服器出貨數,成長率是伺服器產業平均值的兩倍半,占總體伺服器出貨數比率達25%,遠高於2003年的10%。

**拉拔Linux
中國官方大鳴大放

**Linux在亞太區域演出飛躍成長,中國官方態度是主要驅力,為了建立資訊自主,避免資訊環境遭到視窗「統治」,中國官方從中央到地方,近兩年頻頻向Linux陣營示好,並積極拉攏亞太區域各國加入拉拔Linux,制衡微軟的計畫。去年9月,中國、日本、南韓政府就發表了共同聲明,將聯合開發包括Linux在內的開放源碼(Open Source)軟體。
數字會說話,中國官方對Linux的支持,並非僅止於口惠,IDC預估Linux伺服器今年在中國市場的出貨數可望達到近五萬部,較前一年增加約五成。中國鼎力支持Linux的大動作,自然也引來業者趁勢跟進,今年3月惠普董事長菲奧莉娜造訪中國,與官方簽下合作備忘錄,在當地合設Linux實驗室,並承諾在未來三年提供價值8億新台幣的軟、硬體設施與人才培訓支援。
惠普也是Linux亞洲「瘋」潮的主要贏家,與IBM互有領先。惠普今年第一季在亞太區(含日本)的Linux伺服器營收市占率中,以23.7%(IDC調查)居於首位,「我們見到Linux可觀的成長潛力,不過惠普在技術上已經做好準備,即使市場出現加倍的需求,惠普也能從容因應,」剛自澳洲造訪台灣的惠普亞太區企業關鍵伺服器事業處總監霍爾(Peter Hall)儘管語氣振奮,臉上仍難掩長途跋涉帶來的些微倦容。
生意太好卻成了霍爾「煩惱」的根源,霍爾踏進台灣大概只有24小時不到,便得風塵樸樸趕往另一個Linux熱潮中的市場──南韓,等在當地飯店迎接他的不是豐盛的大餐與溫暖的床褥,而是排隊等著向他進行業務簡報的當地惠普主管。

**打壓Linux
微軟難以使力

**
即使一向自信十足的微軟,面對亞洲官方與民間業者攜手對Linux眉來眼去,也不得不警戒三分。董事長比爾.蓋茲與執行長鮑瑪,6月底密集拜訪澳洲、馬來西亞、中國與南韓,並宣布將推出低價的視窗精簡版,以迎擊來勢洶洶的Linux。
事實上與Linux的戰役,堪稱是微軟近年來最難打的一場戰爭,因為 Linux不專屬於任何人或公司,又被廣泛授權使用,因此微軟既沒辦法買下它,也無法打壓它。面對Linux,微軟等於是一拳打在棉花上,完全使不上勁。
不過Linux仍有弱點,特別是在桌上型個人電腦市場的成長率,不及伺服器市場的一半。以惠普為例,目前在台灣市場幾乎不推Linux的消費性個人電腦,僅針對商用客戶出貨,主要原因仍在消費性個人電腦市場對Linux的接受度仍低,視窗在此消費性領域享有的霸權,即使在未來幾年仍難撼動,形成此瓶頸的主要障礙在於應用軟體不足、消費者欠缺Linux經驗,以及長期對視窗系統的使用習慣所致,這恐怕是Linux陣營未來迄待突破的重點課題。

**IDC運算系統副總裁薩森納:
視窗介面、實用軟體 切入客戶端

**IDC運算系統副總裁薩森納(Avneesh Saxena),7月來台擔任Linux發展趨勢暨技術應用研討會的主講人。薩森納觀察Linux的最新發展,歸納出幾項特點:Linux伺服器在亞太市場成長快速,預期市占率將持續攀高。伺服端與客戶端成長幅度落差大,伺服端表現佳,客戶端市場則尚待大力開發。激勵Linux成長的驅動力在於:官方支持、價格較低,以及使用者「感覺」Linux較安全。企業排斥Linux的常見原因為:公司缺乏Linux人才、應用軟體不足,以及支援新平台形同增加麻煩等。以下為薩森納接受《數位時代雙週》專訪,暢談Linux後續的可能發展。

Q:Linux在伺服端與客戶端的發展有相當大的落差,客戶端市場如何才能加速成長,追上伺服端的亮眼表現?
A:Linux在客戶端所面臨的瓶頸是,多數個人電腦用戶已經習慣使用視窗系統,他們通常不是資訊高手,不想花太多時間在學習新系統,因此要讓客戶端加速成長,建立類似視窗系統的介面是當務之急。其次是關於應用軟體,現階段可供選擇的應用軟體太少,特別是缺乏一些使用方式簡單,卻十分實用的功能。以掌上型設備為例,許多不是採用視窗系統,但因為這些掌上型設備提供了簡易使用的功能,讓一般人也能方便利用。還有,推廣客戶端產品,需要的是訴求策略,譬如昇陽為了推廣伺服端產品,強調的訴求是Linux較安全,不管此說法是否真實,只要當用戶感覺「安全需求」是他們的優先考量,並相信昇陽的主張,就會優先挑選Linux。如何找出好的切入點,才是客戶端產品的決勝關鍵。

Q:Linux的客戶端產品,是否可能成為市場上的主流之一?
A:確實不容易,畢竟微軟的視窗系統在客戶端市場上的勢力太強,這也正是業者尋求官方支持,以低廉的價格來吸引官方集體採購的主因,如果官方基於特定用途而大量採用Linux,或許有機會。

Q:中國、日本等國家,以官方力量加入作業系統的商業競爭,這會對微軟造成不公平競爭嗎?
A:我認為這些國家政府的做法不是衝著微軟而來,沒有所謂公不公平的問題,它們只是想進
一步確保資訊系統的安全性。而且,官方並非特別聲援Linux,只是支持開放源碼(Open Source)的系統,事實上,政府部門也像企業一般,會試著尋求更穩定、更安全的系統,更何況,微軟的勢力依舊非常大。

Q:一般使用者的感覺是Linux可以降低使用者總擁有成本的優勢,此說法是否正確?
A:根據我們的研究,其實差距不大,因為總擁有成本不光是買機器設備與軟體,還包括人員培訓,加入這些成本後,Linux在成本上的優勢並不明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