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幣」能為Facebook發大財?專家點出三項優勢
「臉書幣」能為Facebook發大財?專家點出三項優勢
2019.03.13 | Facebook

歷經去年鬧得滿城風雨的隱私、個資風暴後,現在的Facebook打算進軍支付產業。

據傳Facebook正在研發自家的密碼貨幣「臉書幣(Facebook Coin)」,巴克萊銀行(Barclays)分析師Ross Sandler認為,如果這項計畫能成功,將能改變Facebook的商業模式,甚至創造出超過19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877億元)的商機。

加密貨幣交易所Cobinhood業務發展經理孫彬盛,也從產業端的角度觀察,點出Facebook用區塊鏈發幣的三大優勢。

Facebook的新野心:進軍支付產業

Facebook正在研發一種與國家貨幣掛鉤的穩定幣(stablecoin),並與旗下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通訊服務整合,讓用戶像使用 Venmo、PayPal 一樣,在手機上直接向聯絡人發送匯款、國際轉帳。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Facebook第一次展現對虛擬貨幣的興趣了,2010年時就曾推出Facebook credits,讓用戶可以用法幣購買Facebook點數,用於平台上的消費,概念也有點類似購買遊戲點數,僅限於購買特定商品。

Whatsapp
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這三大平台用戶總和,就有大約27億,如果Facebook的密碼貨幣真的推出,將能創造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貨幣兌換市場。
圖/ shutterstock

這次Facebook想推出穩定幣,背後的野心比起9年前更大了,目前全人口約為76億,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這三大平台用戶總和,就有大約27億,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口數約為14億人,也就是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定貨幣,擁有 27 億人的潛在用戶。

如果Facebook的密碼貨幣真的推出,並達成所設定的願景,社群巨頭將能創造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貨幣兌換市場,宛如一個新的中央銀行。

巴克萊銀行:臉書幣能創造190億美元營收

回顧Facebook近期的發展,濫用8700萬用戶個資的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演算法調整、假新聞,讓許多用戶、廣告商對現在的商業模式大感失望。即便如此,Facebook的線上廣告營收依舊持續成長,今年以來股價已經上漲超過30%。

發展遇上瓶頸是不爭的事實,Facebook必須開拓新的營收來源。巴克萊銀行(Barclays)分析師Ross Sandler預估,如果臉書幣真的成功發行,推估在2021年前將可創造3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28億元)營收,甚至超過19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877億元)也不是不可能。

Barclays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Ross Sandler預估,如果臉書幣真的成功發行,在2021年前將可創造3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28億元)營收,甚至超過19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877億元)也不是不可能。
圖/ shutterstock

發展支付系統,將成為Facebook下一階段重要功課,Ross Sandler談到:「在我們看來,光是建立這樣的額外收入來源,足以改變 Facebook 的股票走勢。」透過支付系統的建立,Facebook可以建立新的策略合作夥伴,創造出新的生態圈,然而對於才剛走過隱私、不信任風暴的Facebook來說,發展大規模的支付系統,在監管上勢必也將迎來各方更多的監督。

採用區塊鏈有何好處?專家點出三大優勢

通訊、社交平台業者進軍支付領域早已不是新鮮事,像是中國的微信、國人熟悉的LINE、韓國的KakaoTalk都是例子,而Facebook與上述業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採用區塊鏈技術。

從產業端角度觀察,Cobinhood業務發展經理孫彬盛認為,比起傳統與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合作的中心化模式,加入區塊鏈後能讓跨國轉帳更便利,「如果在支付方面與銀行合作,用戶做跨國轉帳、支付時會受到地域限制,像微信支付就不能從中國轉帳到台灣,但使用加密貨幣等於繞過了銀行體制,可以做到跨國P2P直接到帳。」

Facebook
從產業端角度觀察,Cobinhood業務發展經理孫彬盛認為,比起傳統與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合作的中心化模式,加入區塊鏈後能讓跨國轉帳更便利。
圖/ shutterstock

再來就是法規的問題,孫彬盛指出,像是LINE就需要入股擁有電子支付執照的一卡通,才能提供信用卡以外的電子支付方式,「如果每個市場都要這樣做,時間跟金錢成本都不小。雖然採用密碼貨幣也會有一些防洗錢的合規成本,但相較之下應該是更划算的。」

還有一個好處是交易成本會比較低,如果使用傳統的方式交易,每筆交易都免不了被銀行或是電子支付業者抽成,而密碼貨幣只有在出入金時,才會需要碰到銀行這關。孫彬盛觀察:「撇開出入金,密碼貨幣本身在區塊鏈上的交易也需要成本(例如:比特幣轉帳要付手續費),但如果臉書採用的區塊鏈共識算法足夠有效率,交易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如何保護交易紀錄隱私?Facebook可能不會使用公有鏈

此外,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這三款服務,在數據分享的方式上有很多不同,像是WhatsApp主打訊息點對點加密,只留存極少數用戶數據,且用戶註冊時,WhatsApp目前只需要電話號碼就能完成;Messenger、Instagram則需要較完整的個人資訊,未來基礎技術的整合,勢必會在個資、隱私上面對不少挑戰。

「眾所周知公有鏈上每一筆交易都是公開的,」孫彬盛認為一般用戶都不會想公開交易紀錄,雖然可以靠「零知識證明」的技術,將交易紀錄隱藏起來,但這麼做會讓用戶間的交易成本暴增。「所以我推測臉書應該不會用公有鏈,有可能會是聯盟鏈或私有鏈,這樣其實對銀行的影響會比較大。」孫彬盛這麼觀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2025.08.18 |

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輕薄化與無孔設計的趨勢下,不僅Apple、Samsung、Google等智慧型手機品牌商亦全面支援eSIM,全球移動通訊協會(GSMA)也大力推動eSIM標準化,再加上eSIM開通與使用模式越來越簡單易用,市場對eSIM的接受度與採用率逐漸提升。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預測,全球 eSIM 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103.2 億美元,成長至 2033 年的 176.7 億美元,顯示出強勁成長潛力。

台灣也不例外,消費者與企業客戶對eSIM的接受度逐年提升。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表示:「自2022年以來,我們累積服務超過1,000萬客戶,同時,平均年成長率高達250%,同時,擁有超過300萬有效會員。」為更好滿足使用者與市場需求,DJB將與全球電信商展開密切合作、持續擴大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網絡,以創新商業服務模式服務消費與商用市場。

五大策略,以差異化服務滿足客戶多元需求

DJB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eSIM全球上網服務市場,透過與全球各地電信業者合作取得專屬網路路由等方式,確保跨境旅客、商務人士與中大型企業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取得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卓越的服務能量不僅讓DJB在台灣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斬獲30%的eSIM市場占有率,也成功將業務服務推廣到全球市場,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設立分公司、為更好服務客戶、穩步擴展台灣乃至亞洲 eSIM 市場占有率,DJB從五個面向持續擴展服務能量。

首先是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目前已與全球38家一類電信商(MNO)簽訂直連合作,包括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eSIM網路覆蓋超過90%的國家與地區,明(2026)年的目標是進一步擴展歐美電信商網絡,將直簽的一類電信商數量翻倍。

蘇昱豪解釋:「想要提供eSIM全球上網服務,可以直接跟當地的一類、二類電信商合作,也可以跟提供國際漫遊的他國電信商合作,為提供使用者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體驗,DJB與世界國地的電信夥伴簽署多元合約,包括簽訂獨立專線合約、確保網路服務的服務水準協議等,滿足客戶的上網需求。」

其次是以多元商品滿足消費與商務需求。除了針對一般消費者提供eSIM與實體卡直售服務,DJB也積極發展跨境上網、專線與資安等企業解決方案,並建立自有電商平台,向全球分銷eSIM網路流量。

DJB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分享,為了讓消費者體驗更好,未來也會導入AI技術,協助判斷當地上網品質,去選擇網路品質最好的服務。
圖/ DJB

蘇昱豪表示:「隨著DJB 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的擴大,我們掌握最多備援網路流量,因此,領先市場推出『絕不降速的吃到飽』服務,即使是在日本、韓國、泰國、中國等國家的二線城市也可提供一致的上網品質與服務體驗。」

再來是以自建平台與全球機房打造24小時零斷點服務。有別於其他eSIM業者,DJB不僅自建數位平台,更在全球各地設立機房,提供全天候24小時購買與發卡(eSIM/實體SIM)服務,若出現任何異常事件,也可以在第一時間處理、解決,穩健提升服務韌性與品牌信任度。

然後是建立真人客服團隊提供效率與溫度兼具的服務。DJB目前已培養30人客服團隊,以中文、英文、日文24小時客服回應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需求,之後將因應業務需求持續擴展客服團隊的人力與支援語言,如韓文等,以更精準的溝通協助客戶解決問題,建立專業且有溫度的品牌形象與客戶關係。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二類電信執照展開各種合作模式以優化資源分配。蘇昱豪表示:「我們已經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取得二類電信執照,未來也預計在更多國家取得電信執照。」同時DJB也與部分國家一類電信業者進行技術與資源的交流,雙方以夥伴形式與全球各大一類電信業者展開Sponsor Roaming的合作。運用一類電信商的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與網路資源在全球提供資料服務,讓DJB能在法規與技術上更彈性靈活地進行國際佈局,成為其區隔一般虛擬網路業者(MVNO)的差異化優勢。

DJB
DJB不僅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將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未來也會透過開發DJB App,打造更全方位的生活娛樂體驗。
圖/ DJB

DJB的下一步:從eSIM全球上網服務延伸到日常生活服務

展望未來,DJB除持續完善全球上網服務,如以人工智慧技術自動化調配全球上網服務線路等資源,亦積極布局下一個成長動能:開發DJB App、深耕會員管理與建構點數平台,以及串連過去2年打造的旅遊演唱會生態圈與旅遊娛樂生態圈,讓DJB不僅僅是網路服務品牌,而是深入你我日常與企業營運的生活品牌,創造消費者、企業客戶、生態圈夥伴與DJB的多贏。

「DJB不僅是eSIM全球上網服務供應商,更是貼印使用者生活的品牌,將以全球上網服務為基礎,將服務延伸到旅遊、娛樂、演唱會到企業多元場景,讓台灣、亞洲乃至全球使用者體驗嶄新的連網新世界。」關於未來的發展藍圖,蘇昱豪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