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摃上尼葛洛龐帝 誰有理
張忠謀摃上尼葛洛龐帝 誰有理
2004.04.15 |

張忠謀與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這兩人,一位是晶圓代工業的教父,一位是資訊科技業的先知,互不相識,但在專業領域都有一言九鼎的份量,也是同業想諮詢意見時的最佳人選。但是,這兩人對於「創新」這一件事,卻有南轅北轍的解讀,說明「創新」其實有著相當複雜的意涵和機制。
兩人先前沒見過面,第一次碰面是在4月8日下午由工研院創意中心主辦的研討會上,而我正好是其中一場與尼葛洛龐帝教授對談的主持人,和這兩位貴賓坐同一桌。尼葛洛龐帝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大學部1965級的學生,目前是該校「媒介實驗室」(Media Lab,一般翻譯為媒體,但媒介是更為準確的用詞)主任,而張忠謀算是學長,是該校大學部1953級的學生。兩人私下聊起母校,話題相當熱絡。
稍後,尼葛洛龐帝以「引進創新,外包風險」(Insource Innovation, Outsource Risk)為題目,上台演講,結束後並接受我的提問。基本上,他認為創新仍然是帶動產業和經濟成長的主力,對個別企業而言,創新可以來自內部,也可以來自外部,比方和大學或研究機構合作,重點在於,讓創新的點子能夠被鼓勵激發出來,並獲得資源而有被嘗試的機會。

**內部鬆綁,外部開源

**
尼葛洛龐帝提醒,許多企業都明白創新的重要性,但受限於組織內部層級太複雜,使得底層的想法經過層層篩選後,無法上達,錯失許多可能性,他自己擔任摩托羅拉和多家國際企業的董事,看過非常多這樣的例子。因此,他強調,企業要釋放創新的能量,就必須鬆綁組織,讓內部和外部資源能順利交流、互補甚至競爭,對國家來說也一樣。到台灣前,他剛到過韓國,相當驚訝於韓國目前大量引進國外的研究人才,善用外部資源。
其次,就是要鼓勵冒險,敢勇於不同。尼葛洛龐帝回憶,在1970年代末,當他著手籌備媒介實驗室,並到外界企業做簡報募集研究經費時,大多數企業主的反應都是「你的想法太瘋狂了」,但他仍堅持就是瘋狂的想法才有實驗的必要。到今天,媒介實驗室的信仰之一,就是「狂想然後實現」(Imagine and realize),而照尼葛洛龐帝的說法,任何一個可以算得出成果和報酬率的計畫,就不是媒介實驗室要做的。
聽起來太狂妄?其實不盡然。我在1999年5月參訪過媒介實驗室,並被裡頭所做的各種奇怪而有趣的實驗給吸引住。尼葛洛龐帝的專長在建築,而非電腦,他當年成立媒介實驗室的目的,不在於發展先進電腦科技,而是如何應用已存在的科技,幫助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過得更好。
我當時印象最深的幾個計畫,其一是把測量體溫、心跳和血壓的儀器,結合傳送短波的天線,縫在登山外套內,定時讀取登山者的身體狀況數字,傳到周遭的基地台,再由基地台傳到山下的控制中心,監控登山者的體能,在身體出現異樣前先行通知,避免意外。
其二是電子墨水計畫,也就是在一張平常報紙大小厚薄、類似簡報用投影片的透明材料上,出現一篇篇的文章,看起來就像一張報紙,差別在於上面的字不是用墨水,而是類似液晶,可以隨設定在一天或幾天後消失,並隨需要再印上新的字。
其三是把產品的訊息,像成份、重量、產地、生產日期和食用期限等,做成像電子條碼的商標,貼在買回家的牛奶、白菜和罐頭上,在冰箱和廚房裡則加裝無線讀碼器,可以在商品過期前偵測到,並發出聲響或傳短訊到手機上提醒。物流業最近熱門的RFID概念,其實與這類似。
尼葛洛龐帝在24年前的狂想,這些年來吸引數千位MIT的頂尖學子加入,予以實現,有不少甚至轉為商業用途。早期那些嗤之以鼻的企業,如今則是捧著大把銀子前往波士頓,贊助媒介實驗室。IBM、新力、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都是名單中的一員。尼葛洛龐帝幽默地說,這些企業得了好處後,變得需索無度,現在是每六個月就來問「有沒有新東西」「你的想法不夠狂野了,要再狂野一點」。

**創新要靠熱情,還是熱錢?

**
他總結,這一切能夠走到這一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熱情」,不管是投入的教授或學生,都是因熱情而驅動。尼葛洛龐帝以溫和但善用譬喻和富感染力的演講,引起台下觀眾大力鼓掌。
稍後,他的學長張忠謀應邀發表回饋意見時,提醒台灣的情況和美國差異太大,可借鏡之處其實有限。張忠謀指出,首先在經費方面,MIT一年的研究經費有10億美金(約330億台幣),相當充裕,可以做許多大型和前端的研究;而香港科技大學一年的研究經費是10億港幣(約44億台幣),遠不及MIT,卻比台灣的大學好;以台灣的清華大學為例,一年研究經費是10億台幣,相比僅是杯水車薪。
張忠謀比較,MIT接受業界贊助時,以20萬美金為單位,但是台灣的研究單位如工研院可能是以20萬台幣為單位,這使得台灣在思考創新的版圖和格局上,不能以MIT為師。
再者,張忠謀也對以熱情為驅動力的創新質疑。他指出,媒介實驗室的師生有熱情,是因為學生可在此完成碩士和博士論文,取得學位,而教授則完成研究成果,可以發表,還是有收穫。回過頭來,台灣現階段的創新,多屬於針對現有技術的沿革,具有明確的市場目的,而非天馬行空的學術式創新,所以驅動力必須來自更具體的財務報酬,而非只是熱情。
張忠謀的論點,來自台積電實行16年的員工配股制,以股票做為獎勵機制,這也是台灣電子業針對創新的流通貨幣。對台灣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而言,或許永遠不會產生像媒介實驗室這樣的單位,但卻有可能產生第二家甚至第三家台積電,這是來自市場直接驅動,並透過報酬回饋機制所建立。
張忠謀和尼葛洛龐帝都受過MIT嚴謹的工程訓練,師出同門,而他們的觀點迥異,反應目前所處領域和社會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毋寧是一件好事,透過不同角度激盪,更加貼近事實本質。
就在這場研討會舉行的當天,MIT另一研究單位電腦科學實驗室(Lab for Computer Science,LCS)主任舒維都也來到台北,延續LCS過去幾年的傳統,和台灣業者交流分享最新實驗結果,並探詢潛在有可能贊助研究計畫的廠商,與媒介實驗室一樣。
隨著這種世界級研究單位來訪更頻繁,突顯台灣在科技業的實力,而隨著創新這個字眼成為政府、業者和學者朗朗上口的字眼,「如何創新」、「創新什麼」及「如何獎勵創新」這些議題,應該列為首先被研究的對象,才能找對方向產生力量。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元大證券「投資先生 APP」獲第18屆金彝獎肯定,不僅成為市場公認的創新典範,也象徵元大證券已將數位服務從工具升級為支撐「投資人體驗」的數位基礎設施。

在下單APP已成證券業經營「標配」、交易介面越做越像的今天,要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力並不容易。 然而,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 APP 卻交出一份極具說服力的成績單 ,不僅累計下載突破 560 萬次、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30 萬人,穩坐全台新一代行動下單平台, 在近日剛公佈得獎名單的 「第 18 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中,更一舉奪下「傑出金融創新獎」殊榮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禁好奇:在人人都有下單APP的時代,它到底如何打造差異化,獲得投資者與評審的肯定?「我們認為,這次得獎的關鍵並不是來自單一功能,而是評審看見了完整而連貫的行動投資體驗」元大證券表示。

投資先生 APP 在2025年全新改版後,成功串起投資旅程的每一個節點,從線上開戶、市場資訊取得、交易下單,到帳務查詢與投後管理,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 APP 裡完成大多數投資決策所需的關鍵流程,減少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的時間與不方便,有更多時間可以去瞭解市場資訊、優化投資組合與投資成效。

從客戶痛點出發的改版藍圖,讓投資旅程更順暢

元大證券指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源自於團隊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洞察。 自 2018 年上線以來,元大證券便持續蒐集使用數據與用戶回饋,逐步梳理出投資人在行動投資旅程中常遇到的關鍵痛點。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首先,是過往臨櫃開戶流程繁瑣又花時間。其次,許多投資人同時擁有多項金融資產,每一種資產都有各自對應的 APP,常常要在不同 APP間反覆切換,難以快速掌握整體資產狀況。第三,APP 介面採固定版型,投資人每次都得層層點選才能找到所需資訊,操作體驗難以提升。第四,市場波動快速,但投資人又難以時時刻刻緊盯盤面變化,一個不留意就可能錯過絕佳的進出場時間。最後,在時間有限、資訊繁雜的情況下,許多投資人沒有足夠時間深入研究商品,只能依賴親友建議做決策,投資過程缺乏個人化引導與專業支持。

這些長期困擾投資人的問題,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指出了明確方向: 不僅逐一拆解這些痛點,更要串起各個投資節點,打造出一條更順暢的行動投資動線。 正因如此,投資先生 APP 2.0 推出5大創新設計,並依照投資人的實際操作流程,將這些創新整合成更直覺的投資路徑,讓使用者能夠一步接著一步操作,投資流程自然更連貫、順暢。

創新1、一戶五開》讓開戶變快、變簡單、也變更安全

在投資旅程的第一站,元大證券推出「一戶五開」創新服務,整併證券、複委託、財富管理、銀行台幣扣款與外幣扣款5大帳戶的開戶流程,使用者只要一次申請、一次驗證,就可以同步開立這5大帳戶。過程中,亦結合 OCR 與銀行資料共享機制,自動帶入部份資料,讓使用者從原本近 60 個欄位的填寫量,一口氣降低至剩下五分之一,整體開戶時間也縮短至 約 5 分鐘

元大證券強調,「一戶五開」服務不只是把流程變快、為投資者重新定義開戶體驗,更重要的是,同步降低詐騙風險,藉由將身分與資料比對前置化的做法,在開戶端就能攔截高風險樣態的交易,而統一的驗證軌跡也能降低人為錯誤與資料偽造的可能。

創新2、客製化投資首頁》打造個人專屬投資儀表板

完成開戶後,進入日常使用階段,投資先生 APP 推出「客製化投資首頁」的創新設計,以卡片式模組架構,一次整合台股、ETF排行、研究報告、行事曆等16種功能模組,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習慣自由增減模組,並透過拖曳方式調整順序,打造個人專屬的投資儀表板 ,讓 APP 不再只是資訊堆疊,而是更貼近每位投資人決策節奏的個人化入口。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創新3、智能貼標》把個人化體驗從介面設計升級到內容推薦

在個人化體驗上,投資先生 APP 不只提供客製化投資首頁,還進一步導入「智能貼標」機制,讓個人化服務從介面配置走向內容推薦。元大證券透過數據分析 自動辨識用戶的投資屬性並建立標籤 ,據此進行個人化訊息推播,提升內容相關性與觸及率。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這項設計的價值在於,它能隨著投資人所在的投資階段動態調整內容,不論是新手需要基礎知識,或是進階投資人關注市場機會,都能收到更對時、對題的資訊。

創新4、智能條件單》不必盯盤也能照策略走

當投資人準備進場時,投資先生 APP 的「智能條件單」便成為策略執行的重要助力。此功能同時支援台股、美股與期貨交易,讓投資人透過自動化條件設定,提高策略落地率並強化風險控管。

目前智能條件單共提供六大應用情境,並支援長達 90 天監控,滿足不同類型投資人的需求,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高度肯定。以台股為例,智能條件單至今已累積逾 10 萬名使用者、創造超過新台幣 700 億元的成交金額,顯示 自動化策略工具 已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的日常操作利器。

創新5、元大集團資產總覽》14 類資產一次看清

最後,在投資後的資產管理階段,投資先生 APP 運用集團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打造更完整的資產全貌檢視能力,讓投資人能在單一介面一次 總覽多元金融商品

元大證券串接元大金控集團內各子公司共 14 類資產,免去過往跨 APP查詢資訊的麻煩,使用者僅需完成一次身分驗證,即可跨平台查詢證券、銀行、期貨、投信與人壽的資產,至今已寫下每月使用人次逾 2 萬次的好成績。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展望未來,元大證券將持續以「投資體驗先行」作為產品迭代的核心原則,讓既有的服務主軸走得更穩定、更順暢,也更貼近日常使用情境。同時也會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於技術成熟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謹慎引進,讓數位服務真正成為投資旅程中的穩健助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