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京對決張忠謀
張汝京對決張忠謀
2004.04.01 |

晶圓代工產業是台灣開創的獨門生意,而對對全球半導體業界來說,Morris Chang(張忠謀)、Robert Tsao(曹興誠)和Richard Chang(張汝京)這三個英文名字,比中文還具震撼力。
這三人投入晶圓代工的過程,都和台灣有關,而這三人未來決勝的戰場,則延伸到中國大陸。
1987年,張忠謀在新竹創辦台積電,拉開晶圓代工產業序幕;1995年,曹興誠閃電結束聯電原先的記憶晶片業務,將公司大轉型,踏上晶圓代工舞台;2004年,張汝京即將啟動在北京的12吋晶圓廠,與世界同步,要把中芯推入晶圓代工一流陣營。
三人之中,目前最受人矚目的,是張忠謀與張汝京的兩張之爭,美國獨立電子新聞網站探索者(Inquirer)的主編馬吉(Mike Magee),甚至用「兩張的故事」(Tale of Two Changs),來描述中芯與台積電兩造間的心結。

**高雄vs.哈佛,工程師vs.副總裁

**
今年73歲的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並在中國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1949年,在國民黨軍隊撤退來台灣前,18歲的張忠謀跟著家人移居美國,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後來再轉學至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一路拿到學士和碩士。在青年張忠謀前往新大陸之時,即將過1歲生日、1948年出生於南京的張汝京,在父母懷中跟著國民政府遷台到了高雄。
張忠謀和張汝京的事業生涯,同樣在美國開展。1977年,張汝京加入德州儀器擔任工程師,這是當時美國最先進的半導體公司之一,IC發明人科比(Jack Kirby)也在此服務,而張忠謀當時是德州儀器半導體事業部副總裁,是業內名氣最大的華人,與英特爾的傳奇人物摩爾(Gordon Moore,摩爾定律發明者)和葛洛夫(Andrew Groove)都熟識。
1997年,是張汝京加入德州儀器第20年,也是他命運轉折的一年。在此之前,他是德州儀器蓋晶圓廠團隊一員,曾率軍到義大利、新加坡、泰國和台灣等地,幫德州儀器蓋過10座晶圓廠,主要生產DRAM記憶晶片。
當日本業者在1980年代大舉進軍DRAM產業,一次同時開發三個世代產品,美國業者就到了強弩之末。到了1990年代,德州儀器雖仍不放棄DRAM,但獲利卻多來自收取技術權利金,而非銷售DRAM。
1997年,德州儀器停止DRAM事業並出售手中海外合資廠股權,意味海外建廠計畫也將停止。
蓋廠經驗豐富的張汝京在這一年離開,回到晶圓廠興建仍舊頻繁的台灣,在華邦電和中華開發資金支持下,成立世大半導體,成為台灣第三家晶圓代工業者。

**二軍vs.一軍,被併者vs.購併者

**
在台積電和聯電雙雄夾擊下,資金、技術、人才和產能都略遜的世大,被比喻為二軍。篤信基督教的張汝京不以為意,努力屯田開墾,期待收穫之日。更嚴格的試煉卻在後面。
當聯電宣布五合一案時,台積電也正苦於產能不足,世大剛建好兩座八吋廠,就成了雙雄覬覦目標。
儘管曹興誠後來公開否認,表示聯電不會再購併任何台灣的晶圓廠(但是聯電在2002年買下矽統,也接收矽統的晶圓廠),市場卻是沸沸揚揚。在世大法人股東胡定吾作主下,世大在2000年以50億美元賣給台積電,當時張汝京正好出差在外。
被迫接受事實的張汝京,選擇尋找新戰場,並在已逝世的前加大柏克來校長田長霖牽線下,有意在香港的數碼港園區興建晶圓廠,後因地價太貴而作罷。稍後,張汝京來到中國,並選擇在上海市郊的張江,成立中芯,繼續他的晶圓代工夢。距他在襁褓時離開中國,相隔已有50年。

大亨vs.作業員,皮鞋vs.草鞋

在中芯4年搞起4座晶圓廠的速度背後,是張汝京異乎常人的宗教情操:篤信基督教的他,不單純是把在中國蓋晶圓代工廠這件事,當成生意而已,「就像傳教士,他有一個中國半導體的宏偉夢想,他為這個夢想徹底獻身,好像甚至犧牲性命都可以,」曾經在去年參觀過上海中芯廠房,並與張汝京當面對談的萬寶投顧社長朱成志觀察,「這個人不是為了賺錢才來作這件事,這最可怕。」
朱成志回憶,當時張汝京親自出來作簡報,完全不像科技大亨,沒有筆挺光鮮的西裝,就是一件襯衫再披上簡陋的灰色毛衣,「完全不像半導體大廠的CEO,說是工廠作業員還比較像。」
更讓他震驚的,是中芯會議室裡面連張像樣的桌子都沒有,就是用三夾板拼湊起來的便宜貨,會議室裡面還有消防栓,「你到台積電的辦公室看看,不是大理石地磚就是實木會議桌,但中芯這些人沒有拿股東的錢在過好日子,戰鬥氣息卻旺盛得不得了,」他比喻,就像毛澤東當年在延安洞打游擊一樣,「穿草鞋的看起來是很土,但最後卻打敗穿皮鞋的,中芯確實有這樣的機會,即使現在它還不夠大。」

**被挖vs.挖角,原告vs.被告

**
中芯建廠與量產的速度神快,為了吸引有經驗的台灣人才,張汝京禮賢下士,除了豐厚的股票選擇權,資深好手的薪資條件甚至比台積電更高;但除了物質報酬,「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參與創業的機會,如果中芯會變成中國的TSMC(台積電),這種挑戰一輩子只有一次,而且越早去越好,」一位目前仍在聯電服務的經理人坦承。
但在張忠謀看來,這卻是中芯猛挖台積電牆腳的證據,更涉及台積電營業機密外洩的問題。
去年底台積電一狀告上中芯,論點是離職人員帶走台積電的營業機密,侵犯公司智慧財產權;外界解讀為是要阻擋中芯順利上市,兩張之間的恩怨,從此添加一頁新案。訴訟仍未結束,中芯的IPO卻絲毫不受影響,業界有傳聞指出,中國國務院高層一通電話打到台積電,說如果還想到上海松江設廠,最好能對中芯手下留情;但這些小道消息,皆無法獲得仍在訴訟中的兩造證實。

**紳士vs.工頭,教父vs.牧師

**
和一派英國紳士作風、穿著打扮典雅持重的張忠謀不同,張汝京的風格更接近苦幹實幹的工程師,他自奉甚儉,手上戴的是卡西歐電子表,住在中芯員工宿舍,開的是箱型車,主要是為了週日上午載教友上教堂方便。與曹興誠禁止四等親同在聯電工作不同,張汝京鼓勵夫妻一起到中芯上班,希望塑造公司的家庭氣氛。
早期加入中芯的員工都記得,張汝京常戴著安全帽巡視工地,在半夜兩點到辦公室問候加班同仁,而請客老是請一頓200塊人民幣(約800台幣)的魚頭湯大餐,絲毫不講排場。就連中芯用來接送員工的交通車,張汝京都只買二手車,甚至為省錢而買不同廠牌,造成維修不易,以至沒有維修廠願意和中芯簽約,司機得自己學會修車。
張忠謀抽菸斗、聽古典音樂、喜歡議論當代管理大師的思想著作,言行舉止就像個半導體業界的資深教授;張汝京卻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生活簡單到沒有其他元素,更像一個傳播半導體福音的牧師。在管理風格上,前者治軍嚴謹、謀定後動,被業界尊稱為「教父」;後者平易近人、熱情衝動,經由他籌建的晶圓廠已達18座,全世界無人能出其右。
張忠謀與曹興誠交手多年的戲碼,一直為台灣電子業界所關注,而在張汝京加入後,極可能從兩強相爭變成三國鼎立,彼此的攻防將更激烈而富戲劇性。巧合的是,這三人的成長和工作背景,有許多相似處,但性格卻截然不同,似乎預言三人日後投身到同一領域,卻無法合作而必須競爭的宿命。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夏天以前,隨著台積電12吋廠良率提升、上海8吋廠開始運轉,兩張之爭,將進入新的階段。大江東去浪淘盡,這一回鹿死誰手?主宰未來半導體業界的浮沉,關鍵字眼,應該就是中國。

**「雙張奇謀」前傳——
曹興誠與張忠謀 的瑜亮情結
**曹興誠擅下圍棋,張忠謀精於橋牌,兩人在經營和布局上,各有所長;老曹策略靈活,常有驚人之舉,被稱為「梟雄」,對比於張忠謀的「教父」,兩者的瑜亮情結,貫穿台灣電子業二十年。

也都曾經同事

曹興誠是本土人才出頭的例子。1969年,他從台大電機系畢業,選擇留在台灣讀交大管科所,而他的電機系同學楊丁元(曾任華邦電子總經理)和劉曉明(曾任矽統科技總經理),則到美國深造。在台大比曹興誠低一屆的張汝京,從機械系畢業後也到美國留學,「還好他(曹興誠)沒來美國,要不然我們都沒路走了,」已逝世的前加大柏克來校長田長霖曾開玩笑。
1974年,旅美學人潘文淵返國,向經濟部長孫運璿建議,台灣應投入發展IC產業。在孫運璿作東請吃一頓早餐聽取報告後,決定採納建議,而有了1976年工研院電子所前往美國RCA移轉半導體技術之行,而曹興誠正是其中一員。技術團隊學成回國後,在工研院成立示範工廠,並於1980年獨立成為聯華電子,是台灣第一家生產晶片的公司,由33歲的曹興誠擔任副總經理。
張忠謀在離開德州儀器後,1985年受台灣政府邀請回台擔任工研院院長,後來兼任聯電董事長,與曹興誠曾短暫共事。1987年,循著聯電模式,在行政院開發基金支持,加上外商飛利浦投資,張忠謀!帶出工研院的第二家公司——台積電,開始他與曹興誠的競爭。
1984年,曹興誠已任聯電總經理,並向最大股東行政院提案,聯合全球華人之力,建立以製造為主要業務的半導體業模式;官方代表不置可否,轉而要求聽取國外專家意見,曹興誠因此飛到美國請教張忠謀,但並未得到支持。
曹興誠後來多次表示,台積電採取的代工模式,來自他當年的想法,這也使得他欲擊敗台積電為而後快。有關這一段過往,由於張忠謀未曾說明,至今仍無從證實。

也都成為強勁對手

1994年,台積電股票上市,挾著每股盈餘超過10元的魅力,成為投資人瘋狂追逐的標的,証明晶圓代工模式可行。但是,由於產能嚴重不足,加上台積電向客戶預收訂金,引來不滿,給了對手可乘之機。
隔年,曹興誠說服11家IC設計公司,與聯電合資興建聯誠、聯嘉和聯瑞三家晶圓代工廠,以保証產能供應無虞,並策反台積電前任總經理布魯克(Don Brook)和廠務大將許金榮加盟,聲勢大壯。
1997年,在景氣大好產能極度吃緊下,當張忠謀宣布將投資4000億台幣蓋新廠後,曹興誠隨即加碼喊出5000億,並在台積電有意釋股時表達承接之意,甚至拋出兩家公司合併的主張,逼得台積電公開斥責不合商場倫理,而投資人則對雙雄之爭益加好奇。聯電股價更在此時衝破150元,超越台積電。
在稍後聯瑞因失火而無法運轉後,曹興誠迅速買下和泰半導體填補產能,「公元2000年,營收一定超越台積電,」曹興誠對投資人允諾。但當兌現諾言的2000年來臨,聯電規模和台積電卻愈拉愈大,曹興誠出乎意料宣布聯電、聯誠、聯嘉、聯瑞與和泰五合一,但合併營收仍不及台積電。

「晶圓三國志」,且看下回分解

聯電的中國策略,也反映老曹的獨特個性,講究出奇制勝,和凡事力求名門正派規矩的張忠謀完全不同。在台積電與台灣政府針對晶圓代工廠西進一案,各自訴求不同民意與專家意見而爭持不下時,老曹卻悄悄另闢門道;半導體業界皆知,蘇州和艦與聯電本出同宗,老曹卻從不正面認帳,如被問起,答案聽起來皆如禪門公案。
張汝京的中芯緊咬台積電,但聯電的中國布局卻早台積電一步,老曹的對手,現在又多了張汝京,一旦中芯老三地位穩固,首當其衝其實是位居老二的聯電。業界傳聞,老曹不急不徐,其實對中芯很有「興趣」,這齣晶圓代工三國演義,局勢瞬時萬變,沒人說得夠準。繼四年前的聯電五合一後,曹興誠會不會在關鍵時刻,大膽布局「聯中配」,讓聯電中芯送作堆,直接挑戰台積電的霸主地位?預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賦能 設計起飛,Pinkoi 執行長顏君庭以 Samsung Galaxy S24旗艦系列拓展國際設計生態圈
AI賦能 設計起飛,Pinkoi 執行長顏君庭以 Samsung Galaxy S24旗艦系列拓展國際設計生態圈

翻開 Pinkoi 名片背後,一句簡潔的「Design the way you are」映入眼簾,這正是 Pinkoi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君庭創立公司的初衷: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好的設計,實踐獨特的自我風格與生活樣貌。近年來, Pinkoi 不僅成功將設計生態圈拓展至國際,也串接 AI 引擎服務,成功以科技力搶攻消費者心佔率,讓跨境銷售零距離。

擁抱科技力,Pinkoi 自建 AI 模型 極致個人化體驗

2011年發跡於台灣的 Pinkoi,產品聚焦於生活風格及設計相關,如今已是擁有超過625萬名會員的國際電商平台,設計館來自全球77個地區、消費者遍及全球150個國家。為搶攻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商機,去年底, Pinkoi 搭上 AI 科技浪潮, 正式推出「生活風格智慧模型」,以大規模個人化為主要場景,打造個人化商城,讓設計師得以更有效率的行銷商品。

「自建 AI 模型,就是為了打造獨特的個人化體驗。」出身美國矽谷科技業的顏君庭,談起自家創建的 AI 服務,眼神閃爍著光芒。他指出,「 Pinkoi 站上以設計品為主力,而設計品常常是各國民眾的興趣、風格、價值主張、地域性文化的延伸,所以相較於一般電商,我們更需要深入經營在地市場,了解設計師與消費者的需求。」

透過自建 AI 模型,不僅讓 Pinkoi 業績大幅成長,消費者在平台的瀏覽時間也提升近三成、創造1.5倍的商品點擊率,有效提升品牌黏著度。顏君庭笑稱,日本市場對於 Pinkoi 甚至有「沼る」的美譽,盛讚平台商品獨特、令人忍不住著迷而長久駐足。

DSC00365.jpg
Pinkoi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君庭對新科技趨之若鶩,讚嘆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 是「貼身得力助理」!
圖/ Samsung

智慧即時翻譯、筆記智慧助理 跨國商務人士最得力的行動幫手

對新科技趨之若鶩的顏君庭,近期則對三星電子最新推出的智慧型手機深深著迷,它就是首款結合全方位 Galaxy AI 應用的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 。

身為跨境電商平台的領導者,顏君庭經常需要走訪世界各地,最近剛結束日本差旅的他,直言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簡直是他的「貼身得力助理」。

「智慧即時翻譯的功能,真的是領先所有同業的最大亮點!」顏君庭表示,不會日文的他,過去在日本如果要打電話訂餐廳、旅館,都需要請朋友或同事幫忙,或是透過其他翻譯軟體來回轉譯,過程十分曲折。

「這次去日本有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我可以直接按手機通話,開啟翻譯功能,我講英文,對話就會直接翻譯成日文,對方回應日文,也會轉回成英文,等於我們可以直接溝通,這點完全解決過去一直無法被解決的痛點,」顏君庭興奮地說道。

DSC00341拷貝.jpg
「智慧即時翻譯」的功能,即使在沒有 Wi-Fi 的飛航模式下也能使用。
圖/ Samsung

『智慧即時翻譯』與『智慧自動摘要』功能,對時常參與跨國團隊會議的顏君庭,更是省時省力。他指出,雖然團隊主要溝通語言為英文,但有些交流討論常會運用到日文、韓文等多國語言,「如果請一個即時口譯,對公司的營運成本來說非常高,請同事翻譯,頂多也只能簡譯。有了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我們可以把對話錄下來,透過 AI 即時翻譯成指定語言的文字,好像大家即時的聊天、參與討論。」

DSC00125+147.jpg
與員工會議時,透過語音轉文字生成會議紀錄,還能分辨多人對話,並利用智慧自動摘要功能,一鍵做好摘要。
圖/ Samsung

「這對帶領跨國團隊很有幫助,有時用自己的母語討論,更能直接的表達想法,有效增進團隊的情感凝聚力,」顏君庭說。

筆記智慧助理也是日理萬機的顏君庭很喜歡的功能,他表示,每天要閱讀的文件相當多,現在只要輕輕觸碰手機螢幕幾下,就能快速獲得資料的精簡版本,筆記智慧助理還會自動排版、校正拼音,甚至在內文上方生成條列式的摘要,亦可將手寫字轉為文字,自動排版、生成重點摘要,將重要訊息直接佈達給團隊執行,「幫我省下很多時間。」

搜尋圈,一圈即搜:助力Pinkoi團隊精簡工作流程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 對於審核 Pinkoi 平台產品,更是如虎添翼。顏君庭表示, Pinkoi 對於產品審核非常嚴格,從設計本身到圖片拍攝,都要求出自設計師原創。因此,每當設計師上架產品,團隊須將圖片投遞到不同的平台,透過「以圖搜圖」的方式,確認有無相似物件。

「現在不用這麼麻煩了,我直接用 S Pen 觸控筆 圈起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 上的圖片,就可以立即搜尋,」他笑著說:「剛開始拿到S Pen 還有點納悶,因為使用經驗停留在過去,但實際使用才發現,意外的好用!」

顏君庭表示, Pinkoi 站上商品多達110萬項,內部會議討論時,有時沒辦法很精確的說出品牌或風格,透過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搜尋圈」一圈即搜的功能,就可以很快速找到商品的細節,或類似的品項,讓團隊得以更快速聚焦討論。

DSC00227.jpg
「搜尋圈」的功能,快速找到商品的細節及類似的品項,讓團隊在會議中聚焦討論更有效率。
圖/ Samsung

極致攝影 超強續航力 捕捉靈感不斷電

創業這10餘年來,顏君庭還是保有實地探訪台灣、各地市集的習慣,他也喜歡以手機拍攝,紀錄新發現的品牌或設計概念。「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 拍照的內建相機非常厲害,白天晚上都不需要用到濾鏡,」顏君庭也分享智慧相片編輯 的妙用,他指出,差旅移動中隨手拍照,常常會拍到不想要的物品或背景,這時只要用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內建的生成式相片編輯功能,輕鬆選取物件,即可移動或擦除, AI 還會自動填充背景,「完全不用擔心照片拍得不好。」

D.jpg
內建「智慧相片編輯」,輕鬆圈選,即可移動或擦除物品, AI 運算自動填充背景。(右圖為完成畫面)
圖/ Samsung

此外,顏君庭也分享長途差旅的重要需求,他表示,由於海外出差行程滿檔,經常是清晨六點到深夜的行程,旅途中還需要拍照紀錄、開線上會議、收發即時通訊等,常因爲忘記帶手機充電線,需要跟店家開口要求幫忙充電,「 Samsung Galaxy S24 的高續航力也解決這個痛點,一整天高度使用竟然都還有電,讓我很放心。」

Samsung Galaxy S24 的簡潔設計,也讓他印象深刻。「我很喜歡 S24 超窄邊框的設計,讓整個手機畫面更清晰,不會被邊框干擾。」而深紫色的新色也十分特別,顏君庭分享到,「礦物在華人文化中有特別的寓意,例如這次拿到的深紫色非單調的色塊,而是帶有類似紫水晶的礦物感,也有點帶來事業與生活上的好運,整體設計很時尚,很符合商務人士的需求。」

建立「亞洲設計生態圈」串聯跨界連結設計

顏君庭會依據不同的使用需求變換裝置,例如隨身攜帶的手機,方便解決訊息、拍照、筆記或翻譯等即時需求,有較完整的工作時間時,則可用畫面較大的 Samsung Tab S9 平板接續處理。利用「快速分享」功能,跨裝置傳遞檔案,相互串聯。

「『智慧生態圈』(Samsung Galaxy Ecosystem)串連的模式,我認為很符合商務上的使用習慣,手機用來快速紀錄靈感、平板 進一步編輯;跨裝置的傳送省去了等待,又可以發揮每個裝置的優勢,讓我充分利用時間,」顏君庭說。

DSC00251.jpg
Samsung Galaxy Ecosystem 智慧生態圈,跨裝置串聯,可將Tab中的筆記直接複製於手機上,讓商務生活更加便捷。
圖/ Samsung

面對日益競爭的市場,顏君庭以三星電子的智慧生態圈裝置策略巧妙比喻, Pinkoi 將持續致力建造「亞洲設計生態圈」,未來兩年亦將更專注在跨境市場銷售,聚焦協助台灣設計師共同推展至日本市場。

如同 Samsung Galaxy S24 旗艦系列運用 AI 科技力作為解方,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顏君庭也將帶領 Pinkoi ,強化 AI 運用,將更美好的生活與使用體驗,傳遞給更多消費者。

了解更多 https://pse.is/5wumz6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