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競爭來自不同的方向,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動態,因此在競爭策略與產業布局上都需要更深的思考,才能替企業營造更多新的商機。以大同為例,如何讓大同3C部門以外的家電、重電部門走出台灣,追求台灣以外的機會,這些都是很大的挑戰。為了迎接這樣的挑戰,我們就必須在很多產品的上游關鍵零組件與材料上作更深的投入,在關鍵技術上也需作更深的著墨,才能面對外來的競爭、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人才:具備語言能力、
國際化能力
另一方面,企業與人才的國際化、產品的創新也十分重要。由於現在的競爭是國際化的,所以每一個企業也要能國際化,否則就會讓自己的圈圈變窄。
一個企業要國際化,首先就是他的員工必須國際化,這要如何落實呢?第一就是員工要通國際語言,第二就是要常常旅行、或能夠接受外派海外的工作。
現在的員工必需要有這樣的準備,尤其現在、未來的工作職場上,競爭者隨時都會加入,加上企業本身的變化性加劇(連日本也在放棄終身雇用制),慢慢的已經沒有公司會保證你能一生都在某一家企業工作,所以一個人有必要透過具備國際化的能力,去保障他的工作機會、甚至做得非常好,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才能迎接國際化的挑戰。
創新:研發創新、概念更要新
至於創新的部分,在台灣,我們可以看到製造業正在不斷外移,尤其是附加價值低的產品,這是不可擋的趨勢,所以企業必須從增加產品的競爭優勢著手。但如何增加我們產品的競爭優勢呢?這必須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
舉例來說,大同做電錶做了五十年、冷氣機也做了三、四十年,最近我們常會遇到限水問題︰一旦限水,跟著而來的就是限電問題。電費對很多的用戶和企業來說,是一筆龐大支出,所以我們想到何不把電錶的機能放入冷氣機中,這樣一來像大樓、宿舍不但都能從冷氣中的電錶來控制經費、還能節約能源,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老科技、結合新創造的商機。如果我們只是像過去一樣將冷氣、電錶分開銷售,然後有人喊四折、有人喊三折……用價格競爭,結果就是大家為作生意搶破頭。
所以創新不只是研發的創新,概念的創新也是很重要的,當然這樣的創新是需要絞盡腦汁的。
像大同為了研發這樣的產品、就想到讓兩個單位合作,去把東西作出來,參與者也十分興奮,還能從中得到成長。所以我們一直很鼓勵各單位去作這樣的研發、希望他們從for your better tomorrow(讓消費者的明天會更好)的角度思考,讓研發的部門將不同的技術結合並加以創新,這點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