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鈔票對決
藍綠鈔票對決
2004.02.15 |

經濟學,強調使用資源時,要設法提昇效率;經濟學者,有點像是企業家,總是希望能想出新點子,改善資源運用的效率。身為經濟學者,多年來我也提出過許多大小建言。最近的一則,是關於台灣的樂透。樂透剛發行時,在台灣造成旋風, 人手數張,街談巷議都脫不了彩券。每週兩次公開搖獎時,電視機前更是有志一同、萬眾矚目。

**藍綠兩種鈔票同時流通

**
當時,我在報紙發表評論,建議每次開獎前,不需要歌舞表演、人物訪談,最好利用這個大好機會,作些公民教育。譬如:輪流由各個專業協會出面,向一般民眾介紹買電器、皮膚保養、西餐宴會、投資理財、稅務租賃等基本知識。可惜,建議提出後,沒有回響。最近媒體報導,發生了一連串假退稅真詐騙的事件,民眾半生的積蓄,一夜之間化為烏有。我覺得有點懊惱,自己的點子不受重視,沒發生作用。
台灣的大選將近,雖然還有好幾個月才投票,可是兩邊卻早已經公開叫陣。藍綠之間的衝突,步步升高,令人目不暇給。隨著選戰加溫,藍綠之間的對立,可能會不斷刺激一般民眾心底深層的情緒。而且,大選結果一旦揭曉,不論是藍(國親兩黨)或綠(民進黨)贏,贏的一方固然士氣大振,輸的一方想必不會一笑置之、就此罷休。未來幾年,藍綠陣營和他們各自的廣大支持群眾,恐怕還有很多的情緒要宣洩和排遣。
為了排解民眾心理上黨同和伐異的情緒,我謹建議:銀行體系發行兩種顏色的鈔票,面額相同,但是有正藍和正綠兩種。藍綠的鈔票同時流通,由民眾自由選用。兩種鈔票的世界,會成為什麼模樣呢?要揣摩那種情境,不妨從一些相關的資訊著手。

**不同顏色鈔票 待遇有別

**
在經濟學裡,公認貨幣有三種主要功能:是交易的媒介、是衡量價值的尺度、也是儲藏價值的工具。三種功能,綱舉目張:用貨幣(而不是石頭)去買牛奶麵包, 這是交易的媒介;用貨幣(而不是石頭)為牛奶麵包標價,這是衡量價值;把貨幣(而不是石頭)藏在床下或存在銀行裡,這是儲藏價值。無論貨幣的顏色是藍是綠,都能發揮這三種功能。
其次,經濟學裡關於貨幣最有名的定律,是「葛氏定理」(Gresham’s Law)──劣幣驅逐良幣。如果同時有兩種貨幣流通(譬如金和銀),而大家認為其中一種是劣幣(期望將來會貶值);那麼,民眾會留下良幣,而使用劣幣。慢慢的,市面上的良幣愈來愈少,而劣幣愈來愈多。
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是良幣可能反而逐漸消失;可是劣幣和良幣之間的兌換比例如何,其實未定。
表面上看,鈔票有藍綠兩種,似乎和葛氏定理無關;因為面額相同,而且有銀行體系支持,所以不會分出劣幣和良幣。不過,如果藍綠的支持者對兩種鈔票採取差別待遇,最後確實可能呈現出一些特殊的景觀。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貝克(Gary Becker)教授,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他的博士論文,是由經濟分析的角度探討種族歧視(discrimination)。譬如:白人買啤酒時,可能寧願多走5分鐘的路、或多花幾塊錢而只向白人買;同樣的,賣啤酒的白人, 可能對白人顧客笑臉相迎,對黑人顧客就有意找碴、甚至乾脆拒賣。因此,有歧視偏好的買者和賣者,為了享受歧視的樂趣,在正常的、名目上的價格之外,還要付出一點「非貨幣價格」(non-monetary price)。
只要市場夠大、消費者的人數夠多,每個人只需負荷一點點歧視成本,就可以支持市場裡涇渭分明的交易型態:有些店鋪只有白人光顧,有些商家只有黑人上門, 其餘則是對黑白兼容並蓄的第三種。種族歧視這個課題,原來是社會學者的研究領域;但是貝克藉著「非貨幣價格」的概念,把歧視的現象納入經濟分析,這是開創性的貢獻,得到經濟學的桂冠有以致之。

**宣洩政治情緒 妙用無窮

**
那麼,一旦發行藍綠兩種鈔票,最後會變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景觀、還是會形成楚河漢界的情況呢?發行面額相同、顏色不同的鈔票,最大的好處是讓民眾有機會宣洩心理上的情緒。政治,不再是政治人物、學者專家的專利,也不是每隔三四年才有機會藉著投票來洩洪。政治,是每個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裡,就可以隨時而且持續的、藉著鈔票微妙的傾訴自己的心曲。
最極端的情況,是每個人都愛憎分明、而且形諸於外。泛藍(或泛綠)的消費者, 希望口袋裡只有藍(綠)色的鈔票;一旦拿到另一種顏色的鈔票,有機會就脫手花掉。另一方面,無論泛藍或泛綠的商家,一切向錢看、不分藍綠。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每個人口袋裡的鈔票約略相等,那麼由銀行體系裡藍綠鈔票的發行總額, 就可以判斷民意趨向。如藍綠鈔票發行量4比3,就表示選民支持藍綠的比例是4比3。
比較可能、也比較好玩的情況:是有些店家可能有意藉著旗幟鮮明,吸引特定顏色的消費者。
支持泛藍的麵店,可能在牆壁上貼著告示:以藍色鈔票付款,打九折;支持泛綠的咖啡店,可能在價目表上標明:以綠色鈔票付款,加送點心一碟。當然,也會有商人兩面討好,以藍色的鈔票付款:打八折;以綠色的鈔票付款:比定價便宜20%!
不過,因為鈔票的面額相同,而且有銀行體系作後盾,藍綠之間的轉換,可以隨時完成。因此,藉著價格折扣來吸引同好的空間,不會太大。事實上面對藍綠兩種價格,聰明的消費者會自求多福──皮夾裡藍綠的鈔票都有,見機而作;用哪種鈔票的好處多就用哪一種鈔票。
所以發行藍綠鈔票之後,剛開始可能掀起熱潮,消費者和店家都挖空心思,在鈔票的顏色上作文章。鈔票的顏色,等於隱含了另一種想像空間,或者能滿足自己的某種情緒、或讓某些人可以藉著巧思謀利。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經過許多花絮和趣聞之後,大部分人可能慢慢體會到:鈔票就是鈔票,毋需大驚小怪、小題大作。
然而,藍綠鈔票的作用,也就在於發揮這種階段性功能。藉著每個人觸手可及的一種媒介,讓原有的、或被政客們撩撥起的特殊情緒、能點點滴滴、滴水穿石般的宣洩掉。當然,即使經過鈔票貼心和貼身的撫慰,最後還是有藍綠兩大陣營。不過此時候的兩大陣營,比較像是職棒冠軍賽時對壘叫陣的啦啦隊,而不再是彼此貼標籤、戴帽子、視為寇讎的敵我。
西諺云:鈔票會說話(money talks)。這是指鈔票有點像萬能鑰匙,可以開啟許多大門。發行藍綠顏色的鈔票,則是讓貨幣的功能更上層樓──鈔票能消氣降火、強心健肺。
經濟學,總是設法提昇效率;經濟學者,也總是希望能想出新點子,具體改善運用資源的效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