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大學創育中心】農業為本、體驗為劍!楊春桂:整合在地資源,用團隊創造最大力量
【臺東大學創育中心】農業為本、體驗為劍!楊春桂:整合在地資源,用團隊創造最大力量

對許多人來說,坐火車的原因通常是為了返鄉或出遊,但對臺東大學創育中心資深專案經理楊春桂來說,坐火車往往不是為了這兩個原因,而是為了替臺東中小企業串接資源、解決問題,「我如果把過去一年的火車票擺出來,絕對比這張辦公桌的面積還要大」,楊春桂笑著說。

受到臺東地理位置狹長、交通不便的影響,楊春桂經常南來北往地奔波,坐火車成為生活中的家常便飯,而且在火車上還得不停與各方聯繫,回答輔導廠商的問題,常常下火車的時候已經耗盡2顆行動電源,但她並不以此為苦,看到陪伴輔導的廠商成長、取得補助,或是因此而賺錢時的笑容,就是楊春桂最快樂的時候。

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楊春桂
臺東大學創育中心資深專案經理楊春桂憑藉著一顆不斷學習的心,以及樂於助人的本性,期望能讓臺東產業也能以小博大,擁有不遜於都市級企業的競爭力。
圖/ 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楊春桂

優化經營體制,催化臺東的國際品牌

回首9年多前剛接手創育中心專案經理一職時,楊春桂形容當時的自己是「趕鴨子上架」,因為在此之前她多從事企業行銷工作,並不熟悉育成機制,卻被通知隔天就要上任,若說內心沒有茫然和疑惑,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楊春桂並未以此為藉口,反而不斷地學習,像是進修碩士、加入育成交流聯盟(Incubation Alliance;I.A),在提升專業能力之餘,也順利地推動許多臺東新創企業成長,大百吉商行就是其中之一。

大百吉商行是一對退休夫妻所成立,以泰源幽谷彌米為品牌名稱,在市場上販售,當時楊春桂觀察到這對夫妻雖然有心經營品牌,卻缺乏經營管理相關知識,因此先提供財稅、行銷等課程,並協助其申請到第四屆百大青農,進而成功貸款500萬元購買日本進口的5色米包裝機,提高包裝效率,並增加禮盒產品,提高產品質感。

之後,楊春桂又協助大百吉商行重新包裝品牌,帶入品牌背後的故事與精神意涵,並將忠誠顧客引入泰源進行在地體驗,如今大百吉商行不只在臺北成立分店,更將市場擴及到新加坡、香港等海外華人國家,2018年營收超過新臺幣800萬元。

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楊春桂
臺東大學產學營運暨推廣教育處處長謝昆霖、創育中心資深專案經理楊春桂與團隊同仁。
圖/ 數位時代

整合政策資源與在地小農資源,發揮群聚力量

楊春桂強調,臺東企業規模很小,很多都只有1-2人,加上產業類別以小農企業批發零售為主,輔導培育起來非常辛苦,必須用群聚概念、整合政府與在地資源才能做有效率的培育,過去一直以來受到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支持與鼓勵,創育之路上有了政府支持的力量,就更有動力持續推動下去,今年很榮幸獲選為東區創生在地服務中心,希望更進一步為推動東部在地產業而努力。

楊春桂所輔導的企業中有曾經連續三年入選臺灣十大特色滷肉飯的七里坡紅藜餐廳,推動期間善用政策資源並整合在地小農,進而成功打造餐廳知名度。七里坡原本就是臺東知名餐廳,2016年受到尼伯特颱風影響而歇業半年,重新復出時,業者結合當時很熱門的作物紅藜、推出紅藜肉燥飯,沒想到大受消費者歡迎,甚至吸引很多人表達加盟意願,因而尋求臺東大學育成中心協助。當時楊春桂做的第一件事是穩定貨源,引薦臺東在地小農,確保紅藜供應的品質和數量,第二擴大紅藜應用,除了研發更多紅藜料理,更協助開發紅藜系列加工產品及店內即食產品,讓消費者在用餐後,也能採購回家。第三從紅藜擴大成主題式餐廳,結合臺東特色農產品如:洛神花、香丁、肚臍柑、木鱉果等,不斷推出創意料理,將創新創意化成吸引顧客回流的動力。

從9年多前「趕鴨子上架」的茫然疑惑,到現在腦中滿滿的計畫和想法,楊春桂憑藉著一顆不斷學習的心,以及樂於助人的本性,累積了豐富的育成經驗和能力,未來她希望積極推動臺東的觀光休閒產業,以農業為本、體驗為劍,傳達臺東的美景、故事與文化,吸引更多遊客到臺東進行深度體驗,讓臺東產業也能以小博大,擁有不遜於都市級企業的競爭力。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