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表態願赴歐設晶圓廠,前提是德國需補貼80億美元!理由:台灣、韓國政府都這樣做
英特爾表態願赴歐設晶圓廠,前提是德國需補貼80億美元!理由:台灣、韓國政府都這樣做

美國半導體龍頭英特爾有意在德國興建晶圓廠,為歐洲業者提供代工服務,減少對亞洲的依賴,不過建廠前提是獲得足夠的政府補貼。

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接受德國「商報」(Handelsblatt)訪問時表示,德國有半導體產業鏈、研究機構和專業人才等優勢,英特爾在德國建廠的機會相當大。

不過,季辛格強調,建廠前提是有足夠的政府補貼,「在半導體業領先的台灣和韓國,政府大約補貼業者40%的成本,我們拿到的補貼也要有這樣的水準才有競爭力」。

image (1).jpeg
英特爾Fab42廠位於亞利桑那州,2020年全能運轉中。
圖/ intel

他說,一座全新的晶圓廠成本至少100億美元,一次蓋2座才有規模經濟效益;也就是說,歐洲如果想吸引英特爾設廠,政府得拿出80億美元的補貼。

延伸閱讀:歐盟誓言2030年拿全球半導體2成市佔!與台積電歐洲總經理默塞德商討對策

季辛格表示,晶片8成在亞洲生產,7成銷往歐美,這樣不平衡的現象是汽車工業出現晶片短缺的原因,歐洲因此有必要建晶圓廠,英特爾不僅用來生產自己的晶片,也可為英飛凌(Infineon)等歐洲半導體業者提供代工服務。

季辛格透露,今年下半年就會決定歐洲新晶圓廠的地點,「除了德國,當然也可能在其它國家設廠」,決定後將經營10年甚至更久,預計蓋6到8座的晶圓廠,「這將是歐洲史上規模最大的晶圓製造基地」。

他督促德國政府針對補貼問題盡快做出決定,「現在是歷史關鍵的一刻,我們還能扭轉下滑趨勢,減少對亞洲廠商的依賴,5年後就太晚了」。

台積電.jpg
英特爾跟歐盟說,台積電獲得政府補助4成才有成本競爭力,所以歐盟也需要比照補助,英特爾設廠才有誘因。
圖/ 台積電

2月才接任英特爾執行長的季辛格,之前宣布將斥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2座晶圓廠,並規劃在歐盟國家建廠。

他這幾天在歐洲馬不停蹄,先後會晤了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和歐盟主管內部市場的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等官員,爭取他們的支持。

布勒東日前已宣佈為強化歐洲的半導體產業鏈,將拿出上百億歐元的補貼,邀請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到歐洲設廠。

關鍵字: #台積電 #英特爾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