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教練擬戰術、防彈材料做舉重地墊,國家級運動科學中心成立呼聲高
用AI教練擬戰術、防彈材料做舉重地墊,國家級運動科學中心成立呼聲高

東京奧運賽事即將閉幕,透過轉播,螢幕後的觀眾為選手歡呼慶祝,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競技場上除了紮實、令人激動的技術較量外,背後隱藏的更是一場無聲的科技戰,數據就像幫教練打開「第三隻眼睛」,精準掌握對手狀態。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協助棒球球員訓練.jpg
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協助棒球選手訓練。
圖/ 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

舉重好手郭婞淳在東京奧運奪下台灣首面金牌。郭婞淳在東京完成動作當下,其實遠在台灣的運動科學團隊也能運用AI教練系統分析轉播畫面,接近無時差在65秒內完成高速運算,自動化建立出人體棒狀圖,回饋郭婞淳的身體角度、槓鈴速度等資料,並立即回傳給現場教練參考。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協助舉重訓練.jpg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協助舉重訓練。
圖/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

事實上,這個AI教練系統早已默默進行多年,協助教練做戰術調整,過去郭婞淳參與國際大賽時,在中國寧波舉行的2019年亞洲舉重錦標賽、在泰國舉行的2019年世界舉重錦標賽都曾派上用場。

AI宛如「鷹眼」讓對手無所遁形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共同主持人、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所教授何維華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解釋,完成舉重動作有提鈴期與發力期2階段,提鈴期力求平穩,發力期則要瞬間產生很高的加速度,透過系統中的槓鈴軌跡追蹤功能,觀察槓鈴高度跟加速度2個參數的變化。「選手到底是憑實力還是蠻力,數據一清二楚」。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共同主持人、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所教授何維華.jpg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共同主持人、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所教授何維華
圖/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運用影像辨識與AI技術,分析北韓對手崔孝辛舉重過程的力學參數,進一步了解對方強弱點。

團隊透露,由於大會只有轉播特定角度畫面,為了能讓AI教練系統拍到側面影像,即時把分析結果提供教練參考,運科團隊還提前「場勘」尋找合適位置,以秘密拍攝北韓選手崔孝辛的舉重畫面。即時分析發現,崔孝辛舉重過程高度跟加速度參數非常驚人,加上下降到跟郭婞淳同一量級,原本認為是郭婞淳在東京奧運最大勁敵。

做足功課準備應戰,結果北韓因疫情未參賽

擔任郭婞淳教練的林敬能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現場觀察跟AI系統即時影像分析,如同肉眼跟顯微鏡的差別。數據支持原有推論,幫助團隊吃下定心丸,選手也能更安心去舉下一把。

不過,選手舉完一把的休息時間只有不到2分鐘,教練更得在30秒內決定下一把的舉重重量,AI教練系統必須在短短2分鐘內產出分析,不然如果1個小時才分析完回饋給教練,比賽也已經結束。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協助桌球訓練.jpg
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協助桌球選手訓練。
圖/ 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

至於科技如何幫助調整戰術,林敬能舉例,如果今天現場觀察有對手表現怪怪的,透過AI教練即時的數據分析,可以知道對手可能有哪塊傷勢、動作應該發揮不出來,也許在自家選手能力範圍內,「下一把可以開出高一點的重量嚇嚇對方」。在壓力更大下,對手要能表現得跟平常一樣,難度也會大大提高。

林敬能直言,經驗累積固然重要,但是運科團隊是讓選手、教練在比賽中更有所依靠,「人有依靠時就會無懼,愈能把平時訓練成果發揮出來」。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協助羽球訓練1.jpg
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曾協助選手收集歷史球賽對手情報。
圖/ 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

此外,舉重比賽時的抓舉與挺舉分別都有3次試舉機會。林敬能表示,團隊也會運用數據分析,蒐集各國選手每次試舉重量,掌握重量間距、選手習慣等,不僅有助於掌握敵情,也能在重量選擇上更精準。

智慧舉重訓練鏡,用鏡像理論牢記每個動作

不過,運動競賽的科技戰並不只限於比賽現場,平時訓練過程中也能透過設備與系統幫助選手進步。

例如,舉重是非常講求身體肌肉的平衡的運動,林敬能會督促舉重選手每天要在鏡子前反覆練習,背後用意其實是運用「鏡像理論」,讓選手一邊訓練、一邊用眼睛檢查自己身體每個關節的動作,目的就是把動作烙印在身體記憶中,並加深神經細胞的連結。

團隊也開發出智慧舉重訓練鏡,兼具鏡子與數位顯示器功能,運用已經成熟的開放人體骨架辨識技術,即時分析人體骨架,選手手肘、膝蓋關節角度一目了然,提供教練更精確的指導。

林敬能指出,情蒐不分項目,各國都是卯足精力互相情蒐、盼望破解對手技術,台灣頂尖選手像是郭婞淳自然也是被重點情蒐對象。他認為,台灣具備科技島優勢,未來如果更長期投入技術資源在競技體育,相信可以期待更亮眼的表現。

2019未來科技展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 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做肌肉疲勞偵測.jpg
2019未來科技展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 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做肌肉疲勞偵測。
圖/ 2019未來科技展

舉重如打雷!用防彈衣材料做地墊,減少噪音

台北市立大學跟中科院攜手合作,把防彈衣材料應用在地墊上,研發出舉重高減震防護地墊,有效減少槓鈴反彈次數與噪音持續時間。不過,這片看似薄薄5公分的地墊,背後竟有長達2年的研發歷程。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共同主持人、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所教授何維華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地墊需求其實是團隊在訓練現場觀察而來,長時間待在訓練場地就會發現,整間訓練室如果很多人一起摔槓,「真的比打雷還大聲」。

參與地墊研發的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副教授鍾寶弘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有些教練因為長期身處這個環境,聽力也有些微受損,講話會特別轉過來或是提高音量。此外,聽力受損可能影響身體平衡功能,選手舉重表現也可能受影響。

鍾寶弘指出,平常的舉重地墊如果有槓鈴掉落,槓鈴會再跳動幾下、直到能量逐漸耗損吸收,但是過去也曾發生槓鈴不規則反彈,造成選手受傷。

鍾寶弘表示,當時在挑選地墊材料上其實沒有花費很多時間,因為過去剛好曾跟中科院合作。中科院希望能把具備軍民通用特性的材料做技術轉移,他就曾用過剪切增稠液體(Shear Thickening Fluid, STF)這種高科技材料,應用在棒球、冰上曲棍球的護具,實際防護效果也很好。

STF材料最早用在防彈衣,概念上是讓分子結構受到高速撞擊後,分子迅速聚合變得更堅硬,讓子彈打不過去,後來也應用於砲彈中包覆引信的材料,目的是希望砲彈不要一接觸到目標物就爆炸,而是打到更深層才爆裂,增加殺傷力。

不過,鍾寶弘指出,團隊當時想把STF材料跟EVA材料(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常用於鞋底或其他民生用品的緩衝材料)混合打造新版舉重地墊,但比例多寡會影響地墊的吸震效果與耐用程度,反而在調配上花費較多時間。

槓鈴高度需一致!地墊恢復度成關鍵

研發過程中,最令鍾寶弘印象深刻的是運動選手的超級敏感度。由於重達80、90公斤的槓鈴落地後,地墊凹痕必須多點時間才能恢復,這對一般人來說不是問題。但跟教練溝通才發現,舉重選手對槓鈴一開始的起始高度非常敏感,也就是說,如果舉重地墊不能在凹陷後儘速恢復,等於這塊地墊根本不能用。

事實上,地墊高低差可能不到1公分,一般人在健身房一定感受不到差異。「但是頂尖運動選手敏感度真的非常驚人,細微差異都能察覺,」鍾寶弘說。

2019未來科技展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精準舉重訓練台.jpg
2019未來科技展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精準舉重訓練台。
圖/ 2019未來科技展

打造雙材質地墊,增摩擦力改善凹陷

團隊最後透過多種組合測試,把地墊設計成雙層材質,上層偏硬、比較耐用,下層較軟、有助於吸收能量,在吸震與耐用度中找到平衡。同時也在地墊表面設計壓紋,以增加摩擦力,最後設計的格菱紋狀表面,好處是讓地墊凹陷程度不會那麼明顯。

一片薄薄的地墊,中間竟歷經四代開發,團隊中間測試次數更接近百次,才完成這款地墊。團隊也拍攝影片比較STF地墊跟傳統橡膠材質地墊的使用情形,發現STF地墊可以減少第一次反彈高度30%、縮短槓鈴反彈次數,同時也能減少噪音持續時間25%,希望能改善訓練環境。

比一般地墊貴3~5倍,降低噪音時間25%

團隊透露,這類技術在國內外也有類似專利,但在展會上,仍舊吸引不少國外廠商與代理商的興趣,主因在於應用領域廣泛,加上現在小型健身房愈加普及,具備一定市場性。

不過,STF材料的高規格,的確也讓這款地墊要價不菲,成本約為一般同規格地墊的3到5倍,在商業化仍有一定難度。

鍾寶弘表示,後續也跟廠商簽訂合作協議,希望能尋找替代材料、降低開發成本,目前已經進入市場調查階段,未來可能也會在復健診所提供民眾試用。

中科院開發地墊.jpg
中科院開發的智慧地墊,可以吸收噪音並快速反彈,奧運金牌舉重選手郭婞淳也有一片。
圖/ 郭婞淳IG

東京奧運即將落幕,今年台灣取得獎牌數創史上最佳成績,專家認為,台灣應該仿效日本、韓國、英國設立國家級運動科學中心,系統性運用運動科學協助選手,才能讓奪牌不是曇花一現,更可以傳承經驗,有機會培育出下一個金牌選手。

奧運競賽背後是各國科技力較量

許多運動選手在奪牌後,紛紛感謝自己身後的團隊。競技場上確實比的不只是選手技術的高低,背後更是各國科技力的較量。除了選手與教練外,事實上,國外隊伍如果出戰奧運,還有一大群幕後智囊團,像是防護員、體能訓練師、心理師、情蒐運科人員、營養運科人員等。

舉重隊總教練、同時擔任郭婞淳教練的林敬能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運動競賽就像帶兵打仗,後援團隊把兵器磨利、把馬匹照顧好,前面將軍士兵才能放心上場打仗。「每個人都必須各司其職,這場仗才能打贏。」

林敬能認為,台灣應該成立國家級運動科學中心,像是日本國立運動科學中心(JISS)、韓國運動科學研究所(KISS)、澳洲運動訓練中心(AIS)、英國體育學院(EIS)等,系統性利用運動科學,協助選手有更好的表現,範圍包括醫學、科學、資訊情蒐整合等,涵蓋選手生理與心理健康多樣任務。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共同主持人、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所教授何維華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台灣目前作法是在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下設置「運科處」,運科人員約占整體人員的1/5,一個運科人員必須支援多個代表隊隊伍,況且每隊都有多位男女選手,需要照料,運科任務難以顧到所有選手。

何維華解釋,國訓中心在大型賽會前(亞運、奧運)前,會另外成立「運科小組」的臨時組織,邀請國內大學教師針對具有奪牌希望的選手,另外成立運科專案,以臨時任務型協助代表隊教練和選手。比賽結束後,運科小組就會解散,因此運科支援競技訓練和比賽的經驗較難長期傳承。

何維華認為,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運動科學同樣也需要長期規劃才行。如果運科人員只是比賽當天才臨時支援選手,助益非常有限,能長期貼身協助選手到最後一刻,比賽才能發揮最好效果。

長期性規劃,有助運動員避免重複受傷

何維華分析,運動員生理狀態也跟一般人差異非常大,如果成立國家級運科中心,中心更能發展專屬於運動員的基礎研究,像是營養、力學、肌肉疲勞、睡眠監測等,相較現行研究方式會更完整掌握運動員狀況,少走一些冤枉路。「知道選手以前是怎麼受傷,更能幫助預防下次受傷」。

台灣運動員今年在東京奧運表現亮眼,已經創下史上最佳紀錄。林敬能認為,台灣本來就具備科技島的硬實力,成立運科中心則可以補強軟實力,現在已經做很好,但當然希望「好還要更好」。

何維華表示,如果有整合機構把運動科學累積的經驗持續傳承,「奪牌才不會只是曇花一現,而是也有機會培育下一個金牌選手」。

關鍵字: #AI #東京奧運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來助力,初咖啡打造像家一樣的咖啡體驗空間!
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來助力,初咖啡打造像家一樣的咖啡體驗空間!

走進位於台中沙鹿四平街的「初咖啡」,芬芳滿室的咖啡香、溫暖療癒的陽光、綠意盎然的植栽,以及便捷舒適的空間體驗,不僅讓人流連忘返、更是訪客不斷回訪的關鍵。初咖啡主理人楊倩如表示:「我心中的理想咖啡廳不僅要有引人的裝潢外觀、舒適的空間規劃、便捷的WiFi服務,每一季,我們都會更換咖啡豆以滿足客戶嘗鮮的需求,此外,我們設有兩座咖啡豆烘培機器,以淺培、中培的方式處理咖啡豆,讓訪客可以品嘗最原始的咖啡風味。」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關鍵拼圖,初咖啡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完善咖啡空間體驗

初咖啡對理想的堅持,不僅自然而然的形成差異化服務優勢、吸引一群死忠消費者,挺過疫情衝擊後,初咖啡將咖啡廳二樓打造成小型體驗空間,開始提供各種咖啡課程、或者是做為舉辦小型活動的場地,為了順利擴展業務,初咖啡除進行相應的空間裝潢,更計畫更新店內的WiFi服務。
協助楊倩如一起打理初咖啡、主導WiFi設備升級工作的邱俊銘表示:「無論是咖啡、空間還是服務,我們的理念一直是:只要可以就做到最好。」以WiFi服務為例,一開始,初咖啡使用的是家用型WiFi AP,隨著裝潢的調整與訪客的增加,不僅店內空間出現WiFi連線訊號死角問題、一樓室外空間也無法連結WiFi,再加上WiFi AP的外觀與店內裝潢風格不搭,只能擺放在訪客看不到的吧檯櫃內空間,設備線材雜亂也影響連線品質,為改善這些問題,以及確保二樓空間也能夠順利連網,開始評估系列解決方案,最終決定採用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系列產品:導入Instant On 1930系列交換器、在一樓室內安裝1台Instant On AP22、一樓戶外安裝1台Instant On AP17,以及在二樓安裝1台Instant On AP22。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邱俊銘進一步解釋會決定採用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的原因有三:首先是既有的訊號死角與連線覆蓋率不足等問題迎刃而解,而且,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只要透過網路線就可以供電,大幅降低室內與室外拉線問題,此外,美觀的外型也與初咖啡欲打造的空間氛圍一致,有相互加分的成效;其次是合作夥伴 – 鉅晶國際 – 提供專業且貼心的諮詢與技術支援服務,例如在一開始的評估階段就針對初咖啡的室內裝潢提出最佳規畫建議,以及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完成施工與架設工作,安裝上線後,鉅晶國際的團隊也總是在最短時間內提供相應的支援;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系統設備高度整合且易於管理,完全符合初咖啡的管理需求。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透過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p,無論在哪都可以輕鬆掌握各個網路設備的即時運行狀況,甚至是從中找出異常事件、防範於未然。」邱俊銘面帶微笑地說,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後,初咖啡又往理想–讓訪客可以像在家一樣的悠閒品嘗咖啡、渡過美好時光–邁進一步,是咖啡廳營運的最佳幫手。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為未來做最佳準備,初咖啡以別具一格的咖啡體驗持續擴展業務版圖

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除有助於初咖啡解決當務之急:連網與管理問題,更為未來的商業擴展做好最佳準備,例如可以因應業務需求輕鬆設定、擴展WiFi 服務,以內建的安全性閘道和防火牆將業務與訪客流量分開,以及透過(遠端)監管的方式即早發現異常連線行為以降低惡意攻擊、將危害降低到最低,提供訪客安全無虞的WiFi連線體驗等。
「我們想提供給客戶最好的體驗,透過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除可提供訪客提供高品質的連網服務,還可以進一步落實安全防護,這是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邱俊銘面帶微笑地解釋,初咖啡除提供咖啡、餐飲服務,販售自家烘培的咖啡商品,以及開設與咖啡相關的課程與活動,亦不排除開設二店甚至是三店,在這樣的前提下,功能強大且可輕鬆管理的WiFi服務顯得尤其重要,不僅能完善空間服務體驗,也讓團隊可以無後顧之憂的衝刺咖啡等核心業務。
「我們十分滿意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帶來的絕佳使用體驗,除會視需求擴展使用,也會不藏私地介紹給同業。」關於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的未來規劃,邱俊銘如是說道。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