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阿里巴巴、Google都遭性醜聞纏身!連男員工都難逃魔掌,大企業助紂為虐?
暴雪、阿里巴巴、Google都遭性醜聞纏身!連男員工都難逃魔掌,大企業助紂為虐?

當娛樂圈吳亦凡的「性侵」案還沒有落下帷幕,另一顆「性侵」案的炸彈又砸向了網路圈。而這一次,炸在了巨頭阿里巴巴的頭上。

過去兩天,這個事件迅速發酵席捲了整個網路。大家群情激憤,對阿里巴巴口誅筆伐。畢竟,整個管理制度要破敗到什麼程度,才會逼得當事女性歷經十天求告無門,最終絕望地在大食堂的眾多陌生人面前,把如此令人羞恥的事情大聲哭嚎出來,為自己鳴冤叫屈。

之後,對於阿里巴巴「重口味」的破冰文化、「可自願選擇」的陪酒聲明,人們不禁要問,都2021年了,在女性權益已經被反覆強調並且不斷提升的今天,這些文化的糟粕為什麼仍然存在?最重要的是,還堂皇的存在於一個以號稱改變世界為己任、走在時代最頂端的巨型科技企業之中?

實際上,美國科技圈也正面臨同樣的問題。近年來,一些大型科技公司的性騷擾案件也非常惡劣。這些科技公司的員工們,有的在公司的壓迫之下走投無路,認栽、離職甚至自殺;有的卻拿起輿論和法律的武器奮力反抗,憑一己之力將規則改寫,把黑暗暴露在陽光之下。

暴雪「N號房」:猥褻、性侵、分享裸照,女員工被逼自殺

曾經推出過《魔獸世界》、《暗黑破壞神》和《爐石傳說》等經典遊戲的暴雪,是很多遊戲迷心中的「白月光」。不過,現在這個「白月光」可能要變成「血月亮」了。

Blizzard
暴雪娛樂(Blizzard)。
圖/ Blizzard

這家遊戲公司最近爆出的性侵醜聞震驚了整個美國。7月22日,加州政府正式對暴雪公司在洛杉磯高等法院提起訴訟,並提交了一份長達29頁的調查報告,其內容細節讓人觸目驚心。

暴雪內部長期存在嚴重的性騷擾和性別歧視,女性員工們遭受壓迫和侮辱,甚至還導致一人自殺。在韓國曾經轟動一時「N號房」事件,在暴雪公司內部每天真實地上演著,並且成為了公司「兄弟會」文化的一部分持續了多年。下面,給大家簡單挑選幾個調查報告中陳述的事實。

案例一: 在暴雪,有一種叫「爬格子」的辦公室儀式。什麼意思呢?就是他們允許男性員工在辦公室喝酒。在他們喝得大醉之後,這些人會一起在辦公室的各個隔間裡爬行,並藉以酒醉之名沿途對女同事們進行猥褻。男員工還會醉醺醺的在辦公室裡開著關於女性身體、強奸的笑話,繪聲繪色描述他們的性經歷,並把所有工作都丟給女員工。而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在之前居然被視作為是暴雪的特色辦公室文化之一。

案例二: 暴雪的男員工內部有一個神秘的「Cosby套房小組」,由魔獸世界前高階創意總監Alex Afrasiabi領頭。Cosby是誰呢?他曾經是美國一位黑人戲劇演員,被曝光犯下了60多起性侵事件,是一個惡名昭彰的強姦犯。但暴雪的這些員工們卻高舉著他的照片,成立了一個以他命名的房間。

Alex Afrasiabi
魔獸世界前高階創意總監Alex Afrasiabi。
圖/ blizzard

這個聊天室裡,成員間會彼此分享他們發現的好看的女員工或者女性,然後Afrasiabi會讓他們帶這些女性到他們的Cosby套房。成員們會在群裡對女性評頭論足,還會分享女性的私密照片。這難道不就是N號房的翻版?

以Afrasiabi為代表的一些暴雪高階主管對女員工的性騷擾完全達到了肆無忌憚的程度。一位名為Anne Armstrong的前暴雪員工近日公開表示自己曾在2012年暴雪假日派對上被醉酒的Afrasiabi強吻和猥褻。最重要的是,當時多名暴雪高階主管都在場,不但沒有人上前制止,反而都跟看好戲一樣「欣賞」。

案例三: 在此次的報告中還揭露了一件令人悲憤的案件。暴雪的一名女員工在和男主管出差的途中自殺身亡。警方調查後發現,女員工和男主管曾存在性關係,但無法判定是自願還是被迫的。但她的同事表示,該員工在死前在公司屢次遭受性騷擾,在一場公司假日派對上,她的裸照被男同事們傳閱。調查人員認為,女員工因無法面對現實的壓力而選擇自殺。

這些案例,僅僅只是暴雪內部所盛行的「兄弟會」文化的冰山一角。而跟阿里事件一樣最讓人寒心的地方在於,公司組織形同虛設,員工們的反抗都無濟於事。近十年來,不斷有暴雪的員工將性騷擾、性侵事件報告給人力部門。但人力部門和高層沆瀣一氣。舉報後, 往往被舉報者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反而是舉報人會被蓄意報復——崗位調動、降薪、被迫離職。

吉列廣告3.PNG
圖/ Gillette via Youtube

「幾乎我認識的每個暴雪的女員工都經歷過性騷擾或者性侵。」 前魔獸世界任務設計師詹妮弗·克拉辛Jennifer Klasing向媒體表示。而更可怕的是,甚至一些男性員工也會遭受騷擾。近日一位名為Cher Scarlett的前暴雪開發人員表示,暴雪內部有一個針對男性員工的性騷擾 「遊戲」 ,包括高階主管在內的員工們會觸摸、玩弄新加入員工的隱私部位。

目前暴雪事件在美國已經炸開了鍋,不斷有員工站出來揭露暴雪的醜惡行徑,人們也紛紛走上街頭對暴雪發起聲討。

Google性騷擾案不斷,公司屢次包庇傷害惹眾怒

Google的性騷擾醜聞近年來屢屢浮上檯面,但Google始終還沒有給大眾交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從2018年至今,大量員工還仍然在為Google包庇騷擾者的行為而奔走抗議。

2018年10月,《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名為《Google是怎麼包庇「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的文章,稱2014年的時候,時任Google高階副總、Android系統共同創辦人Andy Rubin被女員工指控性騷擾。該員工表示,2013年魯賓在酒店房間對她提出「非分要求」並發生關係,此後成為了他的情人。

當時Google在進行了調查之後是得到了確切的證據的,但Google卻沒有按流程秉公處理,而是一手壓下來,讓魯賓主動離職,還給予了他高達9,000萬美元的補償金。在魯賓離職創業之後,Google居然還繼續投資了魯賓的公司。而除了魯賓之外,文章指出有兩名Google高階主管在遭受性騷擾指控後離職,但Google都分別給予了數百萬美元的補償,另一名受指控的高階主管仍然身居高位,絲毫不受影響。

與這些身居高位、被指控的高層人員截然不同的,是這些舉報者的處境。她們並沒有從公司獲得正義,反而被Google勸著看心理醫生、休長假。Google試圖讓這些受害者離開公司。

在紐約時報這篇發布之後,跟這次很多阿里的員工們一樣,Google的員工們率先憤怒了。2萬名Google員工形成了聯盟,抗議公司對性騷擾的處理。雖然當時Google表示他們會徹底整頓公司的性騷擾投訴流程和解決方式,但實際的推進進程卻十分緩慢。此後,Google不但提出了「讓員工不要在工作時間討論非工作話題」的新工作要求,有的聯盟領頭員工還遭到了報復:他們有些遭到降職、開除或被調離崗位。

今年4月,Google前工程師Emi Nietfeld在《紐約時報》發布了一篇自己在Google性騷擾申訴抗爭的文章。她表示自己在向人資部投訴遭到技術主管性騷擾之後,Google最先做的事還是保護公司名譽,試圖小事化了。公司在核定了騷擾事實後,騷擾者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公司也並未給她提供任何保護,她仍舊被迫與騷擾者繼續共事。

uber news
圖/ The New York Times

當她表示必須在騷擾者附近繼續工作表達不安,Google還是拿出了此前的一貫做法——讓她去看心理醫生、在家工作或是休假。而此前2018年罷工的組織者之一 Claire Stapleton就被勸休假,Google倫理人工智慧團隊的首席研究員Timnit Gebru也是在被迫離職前被勸尋求心理治療。而她還反覆被身邊的人灌輸Google是一個偉大、福利很好的大公司,能進這樣的公司是她的幸運,讓她要珍惜。

最後Emi Nietfeld還是離開了Google,並表示自己再也不會愛上一個工作。Emi文章發出之後,1,000多名Google員工簽署了一封公開信,再次要求Google停止保護騷擾投訴對象,並提出了具體訴求。目前,Google員工與公司之間的反騷擾拉鋸戰也還在繼續。

Uber對性騷擾坐視不管,26歲女工程師「扳倒」CEO

但並不是每一次的反抗都無濟於事。曾經在矽谷轟動一時的Uber性騷擾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17年2月,一位名叫Susan J. Fowler的Uber前員工在個人部落格裡發布了一篇文章,指出她在Uber工作期間被上司性騷擾、職場霸凌,但整個公司卻坐視不管的經歷。這篇文章迅速發酵,從而撕開了Uber縱容性騷擾文化存在的「醜惡」面紗。

Susan J. Fowler
Susan J. Fowler個人部落格。
圖/ Susan J. Fowler blog

Susan表示她剛進組不久,她就遭受了來自直屬上司的性騷擾。她的Manager直接在公司的聊天軟件中告訴她,他和女朋友是開放關係,最近女朋友很容易就找到伴侶,自己卻進展不順,所以想讓Susan成為他的伴侶。

Susan收到信息後十分憤怒,並立即截圖上報給人資部。她當時想,Uber這麼大的公司,管理層一定會好好解決這種事。但很快,現實就給Susan澆了一盆冷水。她拿著證據找了人資部、找了部門主管,甚至找了CTO,但沒有任何人理會她的申訴,並且口徑一致地告訴她,她的Manager工作績效顯著。另外,這也是他第一次冒犯女性。

但在跟更多的女性員工深入接觸後,Susan發現她並不是第一個被男上司騷擾的人。性騷擾和性別歧視在Uber屢屢發生,輕則是被上司言語騷擾或辱罵,有些則在會議中被摸胸、摸腿⋯⋯而每一次這些女性員工從Uber管理層得到的反饋都是「這是初犯」。這種從上到下寫好的說辭也就意味著整個公司都無視、甚至默許這種騷擾文化的存在。

而Susan仍不放棄申訴的態度還讓她遭受到了不公正的職場打壓——在很好完成任務的情況下被打出低績效評等,甚至被管理層威脅要將她裁員。在很長一段時間,Susan都處在極度壓抑和焦慮的情緒之中,最後她在壓力之下選擇辭職,並決定把自己的經歷曝光出來。

在輿論的發酵之下,Uber不得已開始對公司性騷擾案件進行全面調查,並開始對Uber進行系統性的企業文化整頓,進行了全方位的「刮骨療毒」。

之後Uber系統整理了近年來的性騷擾舉報,並解雇了20多名涉事員工。同時對於Uber的CEO Travis Kalanick對該類事件不作為和縱容的態度,董事會強制要求他卸任了CEO一職。並承諾將對2014年以來在Uber遭受過性騷擾的員工一共賠償440萬美元。

office
圖/ pixabay

其實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科技圈,女性工作者不僅常常遭受到不公正的職場待遇,性騷擾更是隨處可見。以矽谷為例,此前一份關於女性科技工作環境的調查報告顯示,有60%以上的受訪女性表示曾經在工作遭到過性騷擾,而剩下30%都有被性騷擾的擔憂。

而在這樣的現象背後,實際上是很多科技公司對「性擦邊球」行為的縱容。在很多性騷擾案件中,受害者從公司處得到的答覆都是「這不是什麼大事」、「只是摸了一下手」或者像阿里這次的「不喝酒能談得下來嗎?」在大公司眼裡,比起效益,一個女員工受了點委屈並不重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公司在性騷擾事件中經常扮演了「幫兇」的角色。

個人想要跟整個企業抗爭無異於蚍蜉撼樹。但幾乎在每個巨大的組織中都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而能點亮這些黑暗角落的是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光與火。網路時代公平之處給了我們更多的發聲渠道。當遭受侵害時,雖然站出來很難,但只有當大家都敢於反抗不再繼續沉默,才會阻止後來的更多人掉進黑暗。

如果你是受害者,請不要害怕,該受到懲罰的永遠都是施暴者,你的身後還有站著我們。

責任編輯:傅珮晴、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品玩

最新8月號雜誌《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職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當AI碰上顧客行為與會員數據,將如何為品牌打造變現曲線?
當AI碰上顧客行為與會員數據,將如何為品牌打造變現曲線?

根據HAPPY GO旗下市調顧問品牌GO SURVEY於今(2025)年6月發表的最新消費者白皮書,超過8成消費者表示近兩個月的變動已動搖消費信心,超過3成6消費者認為經濟變局將持續影響半年至一年,面對經濟不安感,近4成消費者將緊縮日常非必要開支,面對這一波消費行為改變與流動,唯有以數據洞察顧客價值觀與真實需求,方能掌握消費決勝關鍵。

用數據洞察掌握消費流動,HAPPY GO助品牌掌握成長曲線

在全球景氣的陰影籠罩下,消費者購物行為正悄悄改變。HAPPY GO品牌創新事業部總監劉艾薇表示,當前的消費者不僅重視商品的價格與價值,行為也越來越碎片化,會同時在線上、線下、電商、團購、甚至是網紅等多元通路了解與購買商品。「在這樣的狀況下,品牌主與行銷人員若仍以單一通路的角度去理解消費者,數據洞察的深度有限,唯有以『消費者』為核心,進行消費行為的全面理解,才能看見真正的需求與動機。」

鼎鼎行銷
圖/ 數位時代

而這也是AI賦能的「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一推出就受到市場高度關注的原因:它不僅能結合顧客關係管理(CRM)與會員特徵分析以精準描繪顧客輪廓,還能透過行動洞察幫助品牌生成最貼近顧客需求的文案,進行進階個人化行銷方案。

劉艾薇更解釋,對於尚未導入CRM的品牌主,「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有助於其快速勾勒顧客樣貌與需求,而對已經擁有CRM與顧客資料平台(CDP)的品牌主與行銷人員,它則提供另一種價值。「品牌擁有的交易數據是確實發生的,但是,會員資料多是由顧客自行填寫,真實性與即時性難以確認,我們的服務有助於品牌彌平缺口,更精準地檢視顧客真實狀態、更新與分析特徵、擴充顧客維度,以及持續追蹤(人群)動態指標,『固客』與『獲客』同時並進。」

影響消費行為的不僅僅是市場環境,HAPPY GO共感行銷事業群總監江盈美提醒,隨著顧客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其所在意的議題與需求的商品服務也會隨之改變。舉例來說,當消費者愈來愈重視自我價值,對於能強調個人體驗的課程或服務,自然會有更高的關注與購買意願。「品牌主若能抓住這些價值觀的轉變,並將商品背後的故事與消費者重視的事物連結,就能大幅提升顧客的好感度與採購意願,創造品牌成長曲線。」

鼎鼎行銷
圖/ 數位時代

「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化身品牌獲客與創收的關鍵武器

根據統計,HAPPY GO累積實名制會員人數已突破1,100萬名,全台每2人即有1人是HAPPY GO會員,會員資料種類豐富且多元,含括消費數據、行為數據與態度數據,如每年超過50億點數消費軌跡,在零售、電信、金融、交通、電商等通路的消費行為軌跡,以及會員態度與消費偏好等數據,讓品牌與行銷人員可以深入且多維角度了解消費者樣貌。

劉艾薇認為:「在快速變化的消費市場,透過AI與數據結合的CRM⁺AI平台,以顧客洞察找到關鍵連結,提升顧客體驗與轉換效益創造品牌價值。」舉例來說,只要透過隱碼技術比對雙方會員資料庫,品牌即可在「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的儀表板上,清楚掌握顧客的真實輪廓與生活樣態,還可進一步以會員分級或分群的方式進行分析,如新客、既有客、流失客與沉睡客的生活軌跡、購物特徵與偏好等,藉此生成可觸動其心的廣告文案、優化媒體投放策略,並且以精準設計的贈品與之互動。

以某知名美容保健品牌為例,透過「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不僅今(2025)年上半的新客成長率高達74%,既有客的回購率也提升15%;另一家健康居家品牌則透過產品OMO導客擴大潛力新客挖掘,並在甫結束的父親節檔期營收貢獻達到三成,後續將持續深化新客經營以發揮行銷綜效。

鼎鼎行銷
圖/ 數位時代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品牌應加速與加深對顧客的細膩理解,並透過有溫度的連結與互動,才能超越當下創造新商機。」江盈美認為,消費旅程才是致勝關鍵,品牌以「HAPPY GO CRM⁺ AI會員經營新服務」掌握消費者輪廓與所處的消費旅程階段後,可以透過API串聯、點數兌換等多元互動模式,即時追蹤需求、強化體驗,達到消費者、品牌與生態圈的共贏。

展望未來,HAPPY GO除因應市場潮流持續深化會員輪廓與樣貌,如因應寵物經濟崛起了解會員在這個領域的需求與偏好,還會因應會員需求擴展點數經濟生態圈,以及提供可成為品牌變現引擎的關鍵解方,極大化行銷成效與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