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全新「三合一」Surface Laptop Studio,能重新定義「觸控電腦」嗎?
微軟全新「三合一」Surface Laptop Studio,能重新定義「觸控電腦」嗎?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賈伯斯在Macworld 2007拿出的初代iPhone重新定義了觸控螢幕。

初代 iPhone
圖/ 愛范兒

初代iPhone用順滑的電容式觸控螢幕搭配iOS出色的動畫效果,用滑動代替了點按,張開雙指放大一張圖片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正是因為iPhone用觸控螢幕帶來了「一切事物本應該有的樣子」。

2008年,《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題為《觸控未來》的文章,其中提到,儘管iPhone憑藉出色的觸控體驗取得了成功,但是未來從觸控螢幕技術中獲益最大的應該會是電腦而非手持設備,並預測觸控螢幕在未來會取代滑鼠。

十多年過後,觸控螢幕筆電電腦確實開始在市場上流行起來,不過和《經濟學人》的預測有出入的是,觸控螢幕技術既沒有取代滑鼠,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地吸引人——它甚至是消費者最邊緣的考慮因素之一。

從2012年的Surface RT算起,微軟就一直想把Surface系列打造成個人行動裝置的標杆,透過二合一等多種新形態賦予觸控筆電一些實用意義,推動筆電觸控螢幕化(或者說平板筆電化)。

Surface
圖/ 愛范兒

而最近,微軟發布了一款全新的「三合一」產品:由Surface Pro、Surface Laptop、Surface Studio「融合」而成的Surface Laptop Studio。

普通狀態下,Surface Laptop Studio是台筆電,當你想要觸控螢幕操作時,可以把螢幕往前推前一點,而當你想要畫畫、寫字時,還可以像Surface Studio那樣完全壓低螢幕,以平板姿態書寫。

這種類似iPad Pro妙控鍵盤的前傾式支架結構,也許會成為未來觸控螢幕電腦的新形態。

Surface Laptop Studio會讓觸控螢幕變得更好嗎?

Surface系列也許是最能「表現」的電腦系列產品,從Surface RT分離式鍵盤結構,到Surface Book獨特的二合一結構,再到Surface Laptop Studio三形態轉換結構,Surface的工業設計總是大膽且自信。

和同樣可以切換筆電模式和Studio模式的Surface Book相比,能夠保持45度角的觸控模式是Surface Laptop Studio最大的特點。

使用過不少觸控螢幕的筆電電腦,一開始還會不耐其煩地抬起手對螢幕「指指點點」,但使用久了總會忘掉這個需要加價五千元甚至更多的額外功能。

Surface
圖/ 愛范兒

因為當你保持雙手敲擊鍵盤的姿勢時,抬起手點擊螢幕要比向下點擊觸控板,或者握住手邊的滑鼠麻煩得多。

人總是會走傾向於距離最短途徑,對於講究效率的人機互動更是如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抬起手觸控螢幕操作是低效能的。

不過觸控螢幕並不總是如此。,當要瀏覽大量網站和文檔時,用觸控螢幕滑動頁面要比使滑鼠滾輪親切得多,因為手指在螢幕上滑動時,會有種撫摸紙張的真切感。

筆電的觸控螢幕就像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存在,能用而不好用,除非……將它拉近一點。

人機工學諮詢機構Ergonomic Solutions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後發現,用戶在使用觸控螢幕時與螢幕的距離最好不要超過250mm,並且螢幕越高,觸及距離應該越近。

並且螢幕的距離與其傾斜的角度也會影響使用者的體驗,一般來說斜向下注視是大多數用戶首選的觀看角度,人眼與螢幕的距離越近,螢幕傾斜的角度也應該越大。

將Surface Laptop Studio拉近的方法很簡單,手扶住螢幕的上邊框輕輕一扳,螢幕下半部分就會和支架分離,再把螢幕下拉至鍵盤與觸控板之間,此時會有磁吸結構將螢幕吸住,保持穩穩的45度角結構。

微軟稱這為新的平板模式,你既可以點觸控螢幕操控,也可以使用螢幕下方的觸控板,如果臨時需要打字搜索,不用著急把螢幕推開,點擊輸入框就會彈出Windows 11全新設計的虛擬鍵盤。

Surface
圖/ 愛范兒

Surface Laptop Studio拉近的距離看似微不足道,無形中卻能讓你原本懸在半空觸控的手掌放下來,從而托在掌上觸控螢幕。

微小的改動能夠有效地緩解手腕的壓力,讓大螢幕的觸控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從這一點來看,Surface Laptop Studio和iPad Pro妙控鍵盤的設計確實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觸控螢幕電腦是反人類的」

iPhone的大獲成功讓人們一直期待蘋果會將觸控操作帶到MacBook系列上,但2010年賈伯斯在發布新的MacBook Air時,徹底打消了這種猜測。

這是行不通的。

賈伯斯稱蘋果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用戶測試,結果證明觸控螢幕Mac的人體工學表現非常糟糕。由於螢幕是垂直於人的面前,想要觸控就必須抬起手臂,用不了多久手臂就會感到疲勞酸軟。

觸控螢幕應該是水平的,它需要一塊墊子。

因此,蘋果花更多的精力在打造更好用的觸控板上,讓用戶可以用多種手勢快捷地操作Mac,而不是簡單地給螢幕加一塊觸控層,然後讓用戶的肩膀和手臂感到酸痛。

而在觸控螢幕的部署上,PC陣營和Mac陣營同樣出現了分歧,以Surface為代表的PC認為,既然傳統的筆電形態觸控起來反人體工學,那麼換個形態就好了。

Surface
圖/ 愛范兒

於是乎,各種為觸控而生的二合一筆電迎來了一次爆發,各家廠商都在積極地探索筆電的下一個形態,例如Yoga、XPS 2in1系列的360度旋轉反轉螢幕,靈耀系列將螢幕帶到了觸控板上,以及跟隨Surface的各種Windows平板。

2013年Sony VAIO曾推出過一款形態獨特的二合一產品VAIOFit13A,在當時便採用了前拉式螢幕的支架設計,只是VAIO並沒有將45度傾斜的形態作為產品重點,而是將之翻轉180度成為桌上平板使用。

S11_Group.jpg
Nexstgo獲得VAIO授權將重新將品牌帶入亞洲市場。
圖/ Nexstgo

不少PC廠商也設計過類似的前拉式螢幕筆電,例如宏碁不久前為設計師群體推出的Concept D7 Ezel、惠普推出的Elite Folio等等。

Surface Laptop Studio的出現就像是微軟對前拉式螢幕設計的認可,它沒有翻轉螢幕那麼多動作程序,也不會像分離式平板那樣性能羸弱,並且能夠提供更符合人機工學的觸控體驗。

和過去不同的是,觸控螢幕不再是打算取代傳統觸控或者滑鼠的操作方式,而是為用戶提供一種介於筆電和平板等手持裝置的新互動。

當你在使用Excel、PS等需要大量精準操作時,滑鼠毫無疑問才是認真工作的首選,而當你瀏覽網頁、觀看影片等休閒娛樂時,將螢幕拉近再使用觸控螢幕隨心點觸也是種更舒適的姿勢。

不過,想要讓用戶們接受一個鍵鼠以外的互動模式,僅憑硬體的改動還遠遠不夠。

Windows 11讓觸控螢幕浪潮有了更大的意義

從Windows 7時代開始,微軟就開始針對觸控互動做適應性設計,然而Windows的觸控體驗一直評價不高,很難讓使用平板模式的用戶滿意。

微軟也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微軟首席產品長Panos Panay介紹Windows 11時,著重將Windows 11的觸控螢幕優化拎出來介紹,並稱「觸覺」是Windows 11設計核心考慮的5個要素之一。

surface pro x
圖/ 微軟

如果你換上了Windows 11,你會發現新UI的很多設計更動幾乎都是為了「適應手指」而變:開始功能欄位大幅簡化,從列表變成了大圖標,方便手指點按;文件資源管理器等應用的頂欄做了大幅留白,同樣是為了容下手指;控制中心幾乎完全參考了Android等行動設備的設計,界面精簡不少……

而Windows 11能夠兼容運行Android軟體,讓觸控螢幕有了更多的實用意義,這意味著你不再需要笨拙地用滑鼠按住、下拖來滑動手機應用,觸控螢幕像是橋樑,讓PC與手機的生態連接了起來。

好的硬體總要搭配好的軟體一起工作。如果說過去的觸控螢幕筆電總是差點意思,那麼Windows 11和以Surface Laptop Studio為代表的前拉式螢幕將有可能給這種體驗帶來轉變。

售價達1,599美元起的Surface Laptop Studio注定是曲高和寡的作品,但它給市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思考,未來筆電應該朝著什麼方向進化,這是微軟給出的答案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ifanr

【熱門焦點】

1.安博盒子機房遭刑事局偵破,台灣安博負責人被移送法辦
2.國旅券第一批得主出爐!怎麼抽?哪裡領?可以用在哪?6個QA一次看懂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蕭閔云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