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迎來史上最蓬勃一年,「爸爸輩」台企卻還沒跟上!簡立峰:鴻溝要馬上補起來
AI迎來史上最蓬勃一年,「爸爸輩」台企卻還沒跟上!簡立峰:鴻溝要馬上補起來

「2021是AI發展史上最特別的一年」,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目前擔任兩家AI新創公司Appier、iKaka董事的他,投入AI領域多年,卻在2021看到史無前例的大躍進。

這一年裡,已經不是「想不想要」改變的問題,而是人類「需要」AI的協助,促使應用和創意百花齊放。2021年至今,已經有10多家Pure AI公司成為「十角獸」,也就是估值突破10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

工研院AI 簡立峰
2021 AI人工智慧產業論壇
圖/ 工研院

工研院29號舉辦AI人工智慧產業論壇,總營運長余孝先提出台灣AI三大重點發展目標,第一項是「產業AI化」,促進各大行業引進AI提升產能和工作效率;其次是「AI產業化」,讓AI公司躍升主流產業,投資扶植新創,或是協助大公司轉型;最後一項,也最困難的是「AI平民化」,讓中小企業、一般民眾,都能活用AI服務。前兩項都已經是進行式,但最後這項,路途似乎還有些遙遠。

痛點一:AI是大公司的遊戲,中小企業缺資金、資訊

針對工研院平民化的願景,簡立峰直言:「恐怕在達成之前,企業會先迎來一場血腥的資本戰爭」。 最現實的因素就是AI的Model training真的太貴,要從頭開始累積資料庫、訓練AI,成本至少要一千萬美金,跟台積電10奈米製程相去不遠,「AI發展變成大公司才能玩的遊戲」。

data
圖/ unsplash

很多人可能會說,沒錢從頭來,那可以直接買現成的呀?花錢買資料庫,甚至請對方幫忙訓練,就能直接站上巨人的肩膀,簡立峰說,這的確是這幾年AI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但2021年面對另一個新挑戰恐怕將限制這個方法,因為AI將和政治掛勾,出現大國競爭現象。

中美之間的科技戰讓技術開始分化,「目前大部分AI大公司都是美國的,但頂尖科學家都來自中國」。原本技術上密不可分的兩大國,現在要爭奪世界領導地位,資訊會漸漸不透明化,在未來不再是可自由運用的Open Source

痛點二:企業資源眼界不夠,優秀人才留不住

當巨人的肩膀變得難以站穩,台灣企業該往哪邊靠攏?難道台灣沒有能力自己做?簡立峰認為最大的痛點就是 「人才準備好了,但企業還沒」。 優秀的AI工程師一批批從學校畢業,可是找不到真正有視野、有高度發展性的AI公司,可以讓他們留下。

簡立峰舉例,東亞最大現金回饋平台ShopBack,專門為電商導流、分潤後回饋給消費者,短短六年插旗9個國家市場,平台的創辦人是一位新加坡人,但工程團隊都在台灣,「同樣是台灣出來的人才,卻因為一個Founder的視野,直接出海走向世界。」簡立峰認為,這是給台灣的警告,因為很多公司還停留在工業思維,缺乏市場概念,很難做到這樣的等級,有想法的年輕人只能不斷出走,進到他國企業工作。

ShopBack收購韓國Ebates 正式進軍韓國
東亞最大現金回饋平台ShopBack,背後工程團隊大多來自台灣
圖/ ShopBack

解法:軟硬產業整合,合作投資IC公司

台灣現今最大的機會,就來自於高階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台積電甚至被近300位分析師列進世界TOP 10 AI公司,和Nvidia、Meta等公司並列名單上,原因就是「半導體幾乎決定所有AI硬體設備的發展」,

簡立峰認為,台灣現在最適合做的,就是成立「國家主權基金」,由國家財政用台灣的半導體盈餘,去廣投資全世界的IC設計公司,「IC設計一定需要台灣的半導體,那我們就去投資他們,就可以銜接所有的應用」。一次把新趨勢、新技術,都掌握到台灣手中,以此做肥料,加速滋養本土AI產業。

台積電積極在南科擴廠,國產新市廠現階段有4座新廠等著供應,總需求上看120萬立方米。
圖/ 無限+生活誌

同時也要利用製造業的資源,帶領台灣優質新創走向世界。短短五年內,光是醫療相關的台灣新創就有100家,已經拿到國際認證的有10多家,實力不輸人,但需要把整個產業規模化,不能繼續讓一家家新創單打獨鬥,而是要靠著站在世界前端的製造業下手投資、組織合作,帶動整體發展。

簡立峰比喻,現在兩個產業「就像爸爸跟兒子的關係」,製造業的領導人現在40-50歲,新創領導人在30多歲,之間的10-20年過度缺乏交集,「現在爸爸就要懂得投資兒子,去走他們的路」。這道鴻溝沒有補起來,台灣史上最好的機會就會過去,需要運用優勢和資源,為年輕世代把道路鋪好,帶著更多台灣優秀人才航向藍海。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AI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