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版本iPhone傳最快明年登場,為何蘋果想要移除SIM卡插槽?
eSIM版本iPhone傳最快明年登場,為何蘋果想要移除SIM卡插槽?
2021.12.29 | 3C生活

簡化iPhone上的各種插槽,一直是蘋果致力的目標,現在有新消息傳出,蘋果計畫最快2022年就會推出僅支援eSIM,沒有實體SIM卡插槽的iPhone手機。

比預測早一年,蘋果最快明年推出eSIM手機

蘋果打eSIM的主意並非新消息,但原先傳言最快也要2023年登場的iPhone 15才有可能實現,但近日外媒《MacRumors》爆料,有消息人士指出,蘋果正在和美國當地的電信業者協商,計畫2022年9月以前為僅支援eSIM智慧型手機做好推出準備。

《MacRumors》指出,消息人士披露了約略的時間安排,並分享了一份相關文件,只不過文件內並沒有明確提及蘋果或是iPhone。倘若該爆料屬實的話,代表蘋果最快iPhone 14就會推出僅使用eSIM的版本。

apple iphone esim
消息人士在2月時便爆料,蘋果正在開發僅支援eSIM的iPhone手機。
圖/ Twitter

eSIM指的是嵌入式SIM卡,eSIM會直接嵌入在手機內部的電路板上,用戶可以直接在行動裝置上轉換門號,而不必實際透過nano-SIM卡更換裝置或門號,蘋果從iPhone X也支援eSIM功能。

雖然近年來支援eSIM的電信業者逐漸增加,目前eSIM仍舊不是所有國家、地區都有辦法使用,因此支援nano-SIM的手機短時間內並不會完全淘汰。

消息人士早在今年2月時便在推特上指出,他曾透過管道得知蘋果正在嘗試移除iPhone內的SIM卡插槽,並在內部有一款從未公開、僅支援eSIM的iPhone手機。

為何打算取消實體SIM卡?理由有這些

至於為何蘋果積極減少插槽,想拿掉實體SIM的位置?最主要的原因仍是製造與成本因素。eSIM實際上只是一個固定在電路上的一枚IC,在製造流程上能夠更為簡化,降低成本並減少出問題的可能性,同時省下更多空間。

對於行動裝置來說,任何一點空間都非常重要,而eSIM體積只有最小的nano-SIM的3分之1左右,加上不必設計擺放SIM卡的托盤、彈出裝置,可為其他零組件騰出所需的空間,替未來的iPhone設計鋪路。

iphone sim
改用eSIM可以省下nano-SIM以及托盤的位置,為iPhone內部其他零組件騰出更多空間。
圖/ Apple

同時減少外部的插槽,也能夠提昇iPhone的內外隔離能力,灰塵或水滴等可能影響裝置運作的東西更難進到手機內部,進而提昇裝置的穩定性與耐用程度。

最後,改用eSIM也讓消費者更容易在裝置上切換門號,對於擁有多門號的商務人士來說,可大幅增進便利性,並減少Nano-SIM意外遺失的可能性。《富比士》還指出,這可以降低人們切換網路合約的阻力,在eSIM手機上只要點幾下就能輕鬆更換網路或辦理新門號。

推出僅支援eSIM的iPhone,也代表著蘋果向著無孔手機的目標又邁進一步。從iPhone 7移除3.5mm耳機孔開始,蘋果近年來不斷傳出消息,計畫取消iPhone上的各個插槽,邁向無線、無孔化。

除了這次爆料的eSIM之外,先前也曾傳出有意取消用於傳出與充電的Lightning孔,尤其在歐盟統一手機充電規格為USB-C後,這個消息更為受到關注。另外,前陣子也有分析師指出,蘋果將採用螢幕下鏡頭設計,移除螢幕上方的瀏海。

責任編輯:侯品如

關鍵字: #iPhone #蘋果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今年臺灣加權指數的年度大盤走勢呈現強勁上揚的趨勢,根據證交所資料,臺灣資本市場表現截至9月底,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對臺灣資本市場以及鏈結全球創新能量有何指標性意義?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暨AppWorks之初加速器董事長林之晨,從業界角度剖析第一手觀點。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偕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舉辦「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展現政府打造臺灣特色亞洲那斯達克的決心。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具備三大特色:法規鬆綁、聚焦重點產業、實踐市場雙向開放。

法規鬆綁!調整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來臺上市規範

深耕亞洲新創生態、關注AI、雲端、數位科技創投領袖的林之晨,相當認同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法規鬆綁新制。根據證交所資料顯示,本次鬆綁重點包含:創新板採行一般板交易制度;精進創新板本國公司上市制度;優化創新板及一般板外國公司上市制度(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以及創新板、上市一般板、上櫃得互相轉板等機制。

針對上述機制升級,林之晨表示:「資本市場的制度革新是臺灣科技公司邁向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試金石。對於任何科技公司,如果想要上市掛牌,最重要的是必須擁有籌碼和流動性。一旦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和優質的估值乘數,這些公司就有機會利用他們的籌碼去進行國際併購,進而擴大他們在整個區域的佈局跟影響力。」

透過法規鬆綁,林之晨也認為對於臺灣新創、優質企業走出去有絕對助力。「今年初創新板的投資人資格鬆綁之後,這此這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等於延續開放精神,也就是提升流動性的重要舉措。同時,我們也觀察到許多臺灣的創業者在海外經營,有時會因與海外公司併購或合併而可能被歸類為國外公司。如果這些公司在退場時,能夠回歸到我們臺灣自己的資本市場掛牌,這對於活絡資本市場,並讓臺灣與國際接軌都具有非常大的好處。」

聚焦重點產業,資本市場活絡AI新創機會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另一特色是聚焦重點產業,特別是半導體、人工智慧、AIoT技術、智慧製造、綠能環保、機器人、 數位雲端、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生技醫療、資安安控、次世代通訊、無人機及國防航太等前瞻新經濟產業,同時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提供整合服務。

盤點相關產業正巧與AppWorks生態系與台灣大哥大過去關注的AI、數位經濟、雲端科技、次世代通訊等不謀而合。林之晨回應道,「我們開始進入所謂Agentic AI(AI代理)時代,可以說是AI 3.0,接下來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會變為Business-to-AI to Consumer,然後再進一步變成B2AI to AI2C。在這個過程中,將會產生很多AI的新創機會。」

針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關注的新興領域,林之晨認為不論是台灣大哥大自身參與這些成長的機會,或是透過投資新創,攜手他們有機會抓住在這個領域的成長,「我們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感到欣慰,因為資本市場能支持這類產業發展,我們也期盼,未來有機會能讓這些我們支持的新創公司上市,創造流動性,並為創業者或股東創造好的報酬。」

實踐雙向開放,支持海外優質公司進入臺灣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更遠大願景是雙向開放,不僅讓臺灣的公司能走向國際,同時也要讓國際優質的資源能夠與臺灣連結,讓創新板將成為匯聚創新產業的核心樞紐。針對這方面的制度優化,林之晨認為對於臺灣的投資人,如果有機會透過這些板塊投資國際優質的新創公司,參與這些公司成長,這對於廣大的投資大眾能增加他們投資組合的多元性,並帶來未來的財富成長機會。

另一方面,林之晨也提到他們在東南亞投資的公司之中,不乏有市值已接近新臺幣一兩百億的企業。林之晨明確指出,「但我們也觀察到,許多東南亞的資本市場相對不活絡,不論是印尼證券交易所(IDX)或新加坡交易所(SGX),對於掛牌後的交易量,或者對科技股的友善度都非常不夠。」

換言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推出,加上證交所將再次鬆綁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上市制度,林之晨深信此舉不僅讓臺灣公司在海外併購有強大的籌碼後盾,同時也能吸引更多在海外發展或符合科技趨勢的優質公司回流臺灣資本市場掛牌,並且讓臺灣的投資人能夠參與優質公司的成長,從而全面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活力與國際接軌程度。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