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反斗城(Toys'R'us)內,小女孩緊盯著一堆玩具,死纏爛打要爸爸媽媽打開荷包買回家。
「別吵!別吵!家裡玩具已經太多了。下次便宜一點再來買。」父母苦口婆心勸著耍賴的小孩。
下次真的會更便宜嗎?大部分時候,這是了無新意的緩兵之計,因為這堆玩具恐怕馬上就銷售一空。但不巧這是發生在2002年底,全球經濟籠罩在「通貨緊縮」(Deflation)的陰影中,東西的確可能愈來愈便宜,更慘的是,賣不掉的東西可能也不少。
**三通將使物價繼續下滑
**
「通貨緊縮」突然成為一門顯學,實在大出意料之外。「通貨緊縮」是物價長期下跌的現象,在經濟學文獻上向來只有寥寥數筆的討論,如今居然惡夢成真。看看台灣的左鄰右舍:經濟一蹶不振10餘年的日本,物價已經下跌4年;亞洲最令人憂心忡忡的香港,也連跌4年;中國的物價已經夠便宜了吧!對不起,過去連續11個月也呈現物價下跌的趨勢。如果不是新台幣在過去10年都呈貶值趨勢,台灣的通貨緊縮壓力,恐怕比目前有增無減。
然而,台灣的通貨緊縮壓力還在高昇中。加入WTO之後,台灣將出現大量中國製造的貨物,經濟後進國的低價商品傾巢而入,正是通貨緊縮的元兇之一;「三通」塵埃落定之後,不管資本是回流還是外流,台灣的物價將受到中國更大的牽引,繼續向下滑落。
過去50元的便當只要39元,將來可能連30元都不必。物價滑落有什麼不好?事實上,通貨緊縮是「果」而不是「因」,是經濟發展走到強弩之末的眾多併發症之一。在物價下跌的表面好處之外,還伴隨著失業率急遽上升、企業獲利衰退、股票下跌等現象,即使保住飯碗的上班族,也難逃「減薪」的厄運。
通貨緊縮的現象如果持續不退燒,現金一類的資產,會因為能買到的東西多了,價值與日俱增,同理,負債的帳面金額看起來沒變,實質負擔卻也變重了,所以手中擁有大量現金資產,又沒有借款的人才是贏家。但是大多數的市井小民,手中能有多少現金?更別提背上日益沉重的房貸、車貸,以及岌岌可危的工作機會。
**「等等看」的心態使消費力停滯不前
**
最值得憂慮的其實是「等等看」的心態。大家心中都有東西會愈來愈便宜的期待,而且擔心飯碗保不保的憂心忡忡,也會不斷遞延消費的時機。原本暑假要買新電腦,等明年春天再說;原本打算5千點進場,還是看看再說。種種負面的消費行為,就像數學上的收斂級數一樣,把經濟的未來捲入前所未有的黑洞中。
通貨緊縮的經濟黑洞,要如何解決?何時才能解決?少數的共識是:當民間對消費和投資興趣缺缺時,政府應該加強公共投資。然而這又是另一種充滿假設色彩的「經濟學家預言」。
當經濟惡化到通貨緊縮時,政府通常也沒有多少錢可以進行公共投資。許多經濟學家建議政府再行舉債投資公共建設,然而台灣的政府債務餘額,早已達到法定上限,根本難以落實。要擺脫通縮困境,只有民間及企業普遍認為,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不再延緩消費及投資活動時,經濟才能重生。然而台灣貿易高度依賴出口,恐怕也得看歐美經濟的臉色。
因此,我們只能確定「通貨緊縮」已如影隨形,但何時才能擺脫這個陰影,沒有人能夠回答。在通貨緊縮的年代,每個人都該學習自保,以免成為經濟惡浪下的犧牲品。
**通縮求生術1有一份固定工作
**
首先,一定要有份工作。在通貨緊縮的時刻,債務會變得愈來愈大。以借款支應目前及未來生活所需的方式,將無法存活。「騎驢找馬」是不得不服膺的真理,在沒有找到下一個工作前,不要輕易離職;失業狀態的失意者,即使是差強人意的工作,也應該接受;這時不適合創業或加入SOHO的行列。
**通縮求生術2先還清貸款和債務
**
在有穩定工作的前提下,才開始進行保守的投資。首先應該償還所有的借款,才開始投資。表面上,利率只有2%左右,但因為通貨緊縮使得貨幣購買力增加,其價值可能等於通貨膨脹時代10%的利率,報酬率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差,同樣的,向銀行借來的錢,成本也遠高於表面上的借款利率。
**通縮求生術3選擇保守的投資工具
**
選擇投資工具應該更趨保守,把持「現金最大」(Cash is King)的原則,選擇較短天期的定存,搭配債券型基金或貨幣市場基金,期待的報酬率不應太高。手頭上閒錢的投資人,可以考慮投資強勢貨幣,以目前國際經濟的發展來看,美金、歐元等屬於較大經濟體使用的貨幣,且該地區民眾消費的動力向來大於儲蓄,是比較值得投資的標的。
**通縮求生術4掌握投資時機,以小搏大
**
其實,通貨緊縮是投資股票的絕佳時機,因為股價應該已在谷底盤桓,但難以判斷的是通貨緊縮會持續多久,也就是股價會在谷底盤桓多久,因為唯有在反彈前不久進場的投資人,才有絕佳的投資報酬率。如果自認對經濟景氣的趨勢難以掌握,可以在通貨緊縮開始一段時間後,用定時定額投資基金的方式來理財。
理論上來說,通貨緊縮時經濟處於谷底,正適合嫻熟衍生性金融產品的專業投資人大展身手,類似認股權證一類產品,都有以小搏大的機會。一般投資人難以犀利掌握時機,還是降低對投資報酬率的要求,保本為先,靜待經濟走出陰暗的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