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巨頭京東創辦人劉強東宣佈辭去執行長職務,交棒給京東集團總裁徐雷,未來將把心力放在公司的長期策略上。
京東創辦人辭去執行長,轉而專注長期策略
彷彿一首演奏正好的樂曲戛然而止,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家在公司仍處發展階段時,就早早退下前線,從日常業務中淡出。而中國電商平台京東創辦人劉強東,就是最新一位加入這個行列的企業家。
劉強東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我們持續致力於最有挑戰且最有價值的事情時,我會把更多時間投注在京東的長期策略及未來動能上。」
劉強東仍會繼續擔任京東董事長,根據《路透社》報導,劉強東握有京東約14%股份,以及80%的投票權。
據傳受到疫情、市場競爭等影響,京東近期正在裁員,各大部門都會裁去10%至30%不等的人力,降低成本因應不景氣的市場,公司正面臨重組的關鍵時刻。
加上劉強東曾在2017年接受財經媒體《CNBC》採訪時,透露目標在未來5年內超越阿里巴巴,今年到了兌現諾言的時間點。攤開2021年財報,京東營收已達到9,516億人民幣,超越阿里巴巴的8,364億人民幣,不過交易量、活躍用戶數等仍與阿里巴巴有一段距離。
在公司面臨重組,以及需要兌現諾言的時刻,劉強東卻選擇退居幕後,尤其他年紀不到50歲,遠不到退休的年齡,在這時退役或許有些令人費解,但在公司處於關鍵時刻、或仍在發展階段就急流勇退的企業家,可不只他一個。
中國企業家英年早「退」,背後原因可能是?
去年11月,中國第二大短影音平台快手共同創辦人宿華就宣佈辭去執行長,當時的說法同樣是「將更多時間用於制定長期策略上」,那時快手上市不到一年,理應是衝刺成長、穩固投資者信心的重要時點。
時間軸再往前拉一點,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電商平台拼多多創辦人黃崢都相繼在近年辭去執行長,間隔幾個月後又辭掉董事長,淡出管理核心。
成立於2015年的拼多多,以超乎外界想像的速度高速壯大,已經成為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台強大的競爭對手,然而黃崢卻在40出頭就選擇放手,不再主導公司營運。
字節跳動的張一鳴也在剛度過美國可能的制裁,並傳出暗地籌備上市的時候,以與同樣的手法與聲稱,淡出公司營運核心,當時他還不到40歲。
雖然以上公司都沒有提及創辦人卸下職務的真正原因,外界普遍猜測可能與中國政府對網路公司越來越嚴厲的打壓有關。從螞蟻集團上市受阻開始,中國政府已針對多個領域、公司展開整肅,例如對補教產業祭出的規範,導致好未來等多家補教科技公司大規模裁員。
京東目前還沒有成為中國政府壓制的目標,不過同為電商平台的阿里巴巴已成為重點整治對象,去年就以涉及壟斷為由,遭裁罰多達182億人民幣。
中國政府對科技業的打壓目前似乎沒有打算停止,先前對直播平台祭出新規範沒多久,騰訊也恰好宣佈收掉旗下直播平台企鵝電競。京東創辦人退下前線的消息,恐怕不會是最後一位早早淡出營運的有為企業家。
責任編輯: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