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三星TFT LCD面板從叱吒風雲走向曲終人散,誰是下個接棒者?
【專欄】三星TFT LCD面板從叱吒風雲走向曲終人散,誰是下個接棒者?

韓國三星顯示器 (Samsung Display Co.,SDC)預定於6月底結束TFT LCD面板事業。

從1995年三星建立第一條TFT LCD生產線(二代線)開始,SDC曾經在TFT LCD產業「叱吒風雲」,多年領先群雄,是TFT LCD的領導廠商。

三星在TFT LCD面板的傑出表現,將三星電子推上全球電視市占第一的寶座。目前三星電子仍是全球電視市占第一,年銷售電視超過4000萬台,約占全球市場的20%左右。如今TFT LCD面板廠,落到「曲終人散」,實是令人不勝唏噓。

記得1995年三星剛進入TFT LCD產業時,不少分析師當時即大膽預言,韓國很可能「拷貝」DRAM成功的經驗,再一次擊敗日本,成為液晶面板的王國。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日本TFT LCD幾乎寡占全球市場,除了日本外,沒有其他地區生產TFT LCD面板。

果不其然,短短約10年左右,韓國的SDC及LG擊敗日本,成為全球TFT LCD市占率最高的國家,韓國再度成功將面板技術從日本「轉移」到韓國,成為TFT LCD技術及生產的領導者。

美國是高科技技術的先驅,現代社會大部分的高科技技術皆由美國發明,然而當進入實際量產階段,市場快速成長後,生產效率成為最重要的競爭要素,美國往往敵不過日本、韓國、台灣、中國,高科技產業因成本因素,轉移到這些地區生產。

我們所熟知的半導體產業、液晶顯示器產業等,都是美國人發明的技術。半導體產業在美國開枝茂葉,迄今美國仍執半導體產業牛耳。液晶顯示器雖然初始是由美國人發明,可惜的是「後繼無力」,由日本人將技術「實用化」並加以發揚光大,方有如今的局面。

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肖克利、巴丁、布拉頓三位科學家發明電晶體,這是半導體技術的開端。1958年美國快捷(Fairchild)半導體的「羅伯特諾伊斯」發明以矽為基板製成的積體電路(IC),同期間美國德州儀器(TI)的「基爾比」也發明積體電路,IC產業在美國誕生。

1968年羅伯特諾伊斯、戈登莫爾兩人創立英特爾公司,之後安迪格洛夫加入成為英特爾第三位員工。

日本挾成本優勢橫掃市場,1980年代中DRAM市佔達八成

IBM的「羅伯特丹納德」於1968年發明DRAM,1970年代英特爾開始生產DRAM,是當時DRAM的主要生產商。除了英特爾外,IBM、Mostek、TI、摩托羅拉、美光科技等美國公司,紛紛加入DRAM生產行列,此時美國為DRAM產業的發明者及主要生產國。

日本NEC於1971年推出1K DRAM,不過此時日本在半導體製造技術落後美國甚多。1976年在「通產省」的指導下,NEC、日立、東芝、三菱、富士通五大半導體公司,與隸屬於「通產省」之下的「電氣技術實驗室」及「日本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綜合研究所」投資720億日圓,組成VLSI技術聯盟,共同研發VLSI生產技術,並專注於開發DRAM相關技術。1980年日本的VLSI技術聯盟經4年研究開發後,DRAM生產良率高達80%以上,大幅領先美國廠的50%,成本優勢非常明顯。

1981年IBM PC問世,開啟個人電腦(PC)產業,隨著PC功能愈來愈強,對DRAM的需求愈來愈多,DRAM成為半導體中營業額很高的產品。

日本公司挾成本優勢橫掃市場,美國廠商潰不成軍,80年代末期,美國僅剩美光科技、IBM、TI以及摩托羅拉4家公司仍在DRAM市場。2000年之後,僅剩美光科技留在DRAM產業,此時DRAM產業重心,已由美國轉移到日本、韓國。

1980年代中期,日本DRAM全球市占率高達80%左右。日本意氣風發,然而「樹大招風」,美國商務部1985年對日本啟動了「301反傾銷調查」,並在1986年簽署了「美日半導體協議」,逼迫日本打開封閉的日本半導體市場。

雪上加霜的是1985年美日簽署「廣場協議」,逼迫日元的升值,終於讓日本廠商「氣勢洶洶」的勢頭被遏制。1990年代初期,日本DRAM產業達到巔峰,之後快速下滑,全球市占率節節敗退,被韓國、台灣取而代之。

1999年日立與NEC的DRAM部門合併,成立「爾必達記憶體(Elpida Memory)」,2001年東芝退出DRAM業務,2003年三菱電機的DRAM部門也併入「爾必達」。「爾必達」成為碩果僅存的日本DRAM公司,可惜的是2008年的金融風暴使「爾必達」元氣大傷,2012年2月宣布破產保護,同年5月被美光科技收購,日本在DRAM產業消失。

1975年韓國政府公布「扶持半導體產業六年計劃」,這是奠定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基石。1986年韓國政府啟動「VLSI共同開發技術計畫」韓國政府出資,由「韓國電子通信研究所」主導,聯合三星電子、金星半導體、現代電子三大集團及六所大學共同研究DRAM技術。

三星1983年踏入DRAM產業,連30年營業額居全球之冠

韓國三星電子於1983年左右,踏入DRAM產業,1983三星電子開發完成64K DRAM,並於1984年開始量產。1992年三星電子完成全球第1顆64M DRAM開發,成為全球DRAM技術的領導廠商。

1992年三星電子DRAM營業額超越日本NEC,成為全球DRAM市占率第一的公司,厲害的是從1992年到2021年整整30年,三星電子DRAM營業額每年皆居全球第一。

除了三星電子外,差不多同期間,韓國金星半導體(屬LG集團)也進軍DRAM,與日本日立合作,於1985年開始量產生產DRAM。現代電子也不落人後,在同期間,與引進美國TI技術,進入DRAM產業,於1985年量產256K DRAM。

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促使韓國政府於1999年強制LG集團將半導體業務分割出去,與現代電子合併,2001年更名為「海力士半導體」(Hynix Semiconductor),並且與現代集團完成分拆。2012年韓國SK電信成為「海力士」第一大股東,公司改名為「SK 海力士」。

「SK 海力士」歷經層層磨難,引進SK 電信後,解了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之後公司也穩定發展,成為全球DRAM市占率第二的公司。

2021年三星電子全球DRAM市占率高達43.6%,SK海力士全球DRAM市占率達27.7%,兩家韓國占全球DRAM市場達71.3%。雖然比日本全盛時期差一些,然而韓國已盤據全球DRAM市占第一的的地位20多年,短期看不到被逆轉的跡象。

1990年代台灣也大舉投入DRAM產業,最盛期間台灣DRAM產能達全球百分之三十四左右,已逼近韓國產能。可惜的是台灣沒有自己的DRAM技術,必須仰賴技術母廠,除了繳交為數不小的授權金外,在市場銷售、產品開發等方面,無法全力發揮,因此在產業景氣循環的低潮期,往往巨額虧損,幅度超過擁有自有技術的DRAM同業。

德碁、茂矽、茂德、力晶、世界先進等,相繼退出DRAM市場,目前僅南亞科、華邦,與一些DRAM設計公司(晶豪、鈺創等),尚在DRAM產業奮鬥,台灣錯過時機,無法再度在DRAM產業發光發熱。

韓國DRAM產業的隱憂為中國大陸,中國挾龐大的內需市場,有很好的發展條件,加上中國政府全力的支持,中國是DRAM產業下一個可能的生產基地。

從美國到日本,日本到韓國,中國似乎是下一個「最佳」的「接棒者」。不過由於地緣政治的考量,美國全力防堵中國半導體產業朝高階製程發展,在諸多的設限下,中國發展DRAM的路恐怕相當坎坷。

下次我們談中國在LCD勝出的歷程。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關鍵字: #面板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