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需求極凍衝擊,十大晶圓代工廠僅三星營收下滑,台積電逆勢成長季增11.3%
終端需求極凍衝擊,十大晶圓代工廠僅三星營收下滑,台積電逆勢成長季增11.3%

儘管消費性電子需求持續疲弱,但伺服器、高效能運算、車用與工控等領域產業結構性增長需求不墜,成為支持中長期晶圓代工成長的關鍵動能,另外由於2022年第一季產出大量漲價晶圓,推升該季產值連續十一季創下新高,達319.6億美元,季增幅8.2%較前季略為收斂。

受到俄烏蘭戰爭、COVID-19疫情導致中國封城,所造成的通膨壓力,經濟衰退導致需求疲軟低迷,讓全球景氣開始反轉向下走。

為了壓抑通膨全球各國主要央行更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反而令投資者對未來全球的經濟增長感到不安,讓民眾對於景氣看法更顯悲觀,終端產品買氣也將更加保守。

展望二季晶圓代工市況,TrendForce預期,隨著少量晶圓代工產能增加帶動整體出貨成長,將使第二季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維持成長態勢,不過,考量消費性終端產品需求持續不振,加上漲價晶圓貢獻已大致反映在第一季,季增幅將再收斂。

排名方面,最大變動為合肥晶合集成(Nexchip)超越高塔半導體(Tower)至第九名。

三星受終端需求極凍衝擊,前十大業者唯一營收下滑

由於台積電(TSMC)在去年第四季全面調漲晶圓價格,該批晶圓主要於2022年第一季產出,加上高效能運算需求持續旺盛及較佳的外幣匯率助攻,使台積電本季營收達175.3億美元,季增11.3%。

各製程節點的營收季增幅普遍都達約10%,又以7/6nm以及16/12nm製程因小幅擴產使成長幅度最高,僅5/4nm製程營收因蘋果(Apple)iPhone 13進入生產備貨淡季影響而有衰退。

受電視,智慧型手機等市況萎靡影響,導致System LSI CIS、驅動IC等需求減弱,加上4nm擴產與良率改善速度不如預期,位居第二名的三星(Samsung)成為本季唯一營收負成長晶圓代工廠,營收達53.3億,季減3.9%,市占率也因此下滑至16.3%。

聯電(UMC)同樣受惠於漲價晶圓帶動,營收創下22.6億美元,季增6.6%,列居第三名,不過今年聯電新增產能尚未開出,故各製程營收占比大致與去年第四季相同。

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本季營收達19.4億美元,季增5.0%。由於晶圓出貨量大致與前季持平,成長主因是平均單價調整與產品組合優化,位居第四名。

另外,作為美系主要晶圓代工業者之一,格羅方德長年協助生產「美國製造」國安與航太相關晶片,而近期再度規劃生產45nm SOI製程產品支持國防航空系統運作,首批生產晶片預計於2023年開始交付。

中芯國際(SMIC)受惠於近期產能順利開出帶動晶圓出貨量增加,同時產品組合逐步往結構性緊缺產品轉移,如消費性PMIC、AMOLED DDI以及工控、車用PMIC、MCU等,帶動營收持續成長,第一季營收達18.4億美元,季增16.6%,位居第五名。

晶合集成積極擴產擠下高塔半導體,中國三大業者市占超過10%

第六至第八名依序為華虹集團(HuaHong Group)、力積電(PSMC)、世界先進(VIS),分別受惠於產能利用率持續滿載、新產能開出、平均銷售單價及產品組合調整,營收表現皆有成長。

合肥晶合集成第一季營收達4.4億美元,季增26.0%,成長幅度為前十大業者最高,同時也超越高塔半導體(Tower)躍居第九名,更拉近與第八名世界先進之間的市占差距。

根據TrendForce了解,合肥晶合集成目前以生產0.1Xμm及90nm大尺寸驅動IC為主,而2022年也將延續積極擴產的基調,目標完成N2廠區產能建置,同時,為降低單一市場景氣可能下滑循環的風險,亦加速開發TDDI、CIS、MCU與PMIC等多元產品平台腳步,而目前合肥晶合集成已與SmartSens合作成功開發90nm CIS產品,量產後將能貢獻非驅動IC營收。

列居第十的高塔則是受惠於工控、車用analog相關晶片仍相對緊缺,第一季營收成長至4.2億美元,季增2.2%。

為延續在PMIC領域技術製程優勢,近期也積極開拓PMIC技術應用,開發更高電壓耐受性並有效縮小晶片面積,以供應CPU、GPU等高效能運算以及車用、工控電源管理所需。

責任編輯: 吳秀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用眼神操控未來!見臻科技如何打造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踩在AI浪潮下搶攻人機互動新契機

隨著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的成熟,讓智慧穿戴裝置邁向更精準、個人化的互動體驗。晶片不僅驅動產業升級,也將改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2024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鼓勵業者開發具國際高度信任,以及可促進產業發展之晶片。其中,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的眼動追蹤技術脫穎而出,將AI與影像感測技術導入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以下簡稱AR/VR)與智慧眼鏡領域,開啟智慧穿戴裝置的新篇章。

「如果滑鼠、觸控能變成一種控制方式,那麼眼睛為什麼不行?」見臻科技執行長簡韶逸一開始便點出了團隊創立七年來的技術主軸,團隊的核心命題,正是要全力打造一種可以用眼神交流的互動介面,為市場與產業帶來全新可能性。

回首創業之初,曾是臺大電機系教授的簡韶逸,帶著一群學生、拿著第一筆資金,跳脫舒適圈勇敢創業。他捨棄了市場上常見的多紅外線光源角膜反射定位方法,轉而採取鏡頭與自家AI演算法的搭配,瞄準AR/VR並可導入智慧眼鏡,力求產品能更輕、更簡單,以期在未來進行各種場景應用。短短數年間,見臻科技就獲得到奇景、仁寶與緯創等大廠的青睞與投資,也讓過去只出現在《復仇者聯盟》電影的場景,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以眼球追蹤為關鍵技術,見臻科技搶進AR/VR市場

簡韶逸表示,見臻科技的眼動追蹤技術已是一套能走出實驗室、嵌入日常眼鏡的解決方案。團隊以「最小化」、「最易整合」為目標,透過自研演算法與攝影鏡頭組成的模組與感測器元件,在維持精準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體積與功耗,成功打造出目前市面上體積最小、最適合眼鏡整合的追蹤模組。

以他們於2022年推出的首款穿戴式產品「Sol穿戴式眼動追蹤裝置(SOLGlasses)」為例,內建高達120Hz眼動資料取樣頻率的感測器、1.6M超廣角前鏡頭、陀螺儀與麥克風模組,不僅能即時捕捉視線與周邊環境的交互資料,更能協助研究者進行行為分析與情境推估。「我們也在商業市場之外為這項解決方案找到了不同切角,」簡韶逸表示,包括心理、教育、運動科學等不同領域,都有採用這項技術,掌握受測者、消費者的眼球移動,是開啟所有後續研究或商品應用的關鍵起點。

而正是這些來自研究場域的實測回饋,讓見臻科技累積了大量真實數據,能不斷優化演算法準確度,最終使得小型化模組在效能上,與傳統大型方案不相上下,甚至更具效率與彈性。「我們的模組只用了四顆零組件,卻能實現與傳統十幾顆LED方案相近的追蹤準確度,這就是AI模型訓練與架構優化的成果。」簡韶逸說。

不過,要讓眼動追蹤技術真正從單一模組擴展到大規模裝置應用,還有一道無法忽視的門檻:晶片。簡韶逸深知,若要進一步降低功耗、加快反應速度、提升模組整合性,自行研發AI晶片會是邁向下一階段的關鍵。只是對新創團隊來說,開發一顆專用晶片的難度與資源門檻,從來都不是輕鬆的挑戰。此刻的他需要對外尋找技術與資源上的實質助力。

爭取政府主題式研發計畫資源研發第二晶片模組,實現穿戴裝置AI邊緣運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見臻科技以全球最小眼動追蹤技術,打造下一代智慧眼鏡互動體驗。
圖/ 數位時代

正因台灣具有完整的ICT產業鏈與研發人才,方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從設計、驗證到打樣的整合流程,見臻科技憑藉著這樣的優勢,在和以AI晶片為技術強項的奇景光電合作下,開發出第一代通用型晶片模組,透過自研演算法搭配市面通用晶片,實現眼動追蹤技術的小型化與即時運算功能,「想讓終端應用與演算法深度結合、並具備低功耗、高整合特性就必須研發AI晶片」,簡韶逸說。

簡韶逸知道即使供應鏈資源易找,但身為新創仍有募資規模不大的挑戰,想要開發晶片對見臻科技來說仍是沈重的負擔。「所幸有晶創IC補助計畫的幫助,才能讓這個想法加速實踐。」簡韶逸以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作為提案,成功獲得計畫審查委員的肯定,讓團隊在研發二代AI晶片的路上可以走得快也走得穩,做好資源與風險管理。

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中,搭配自家AI模型與低功耗運算架構的嵌入,打造出邊緣裝置,能同時將AI晶片、感測器與鏡頭巧妙的隱藏在眼鏡的不同角落,包括鼻墊、鏡框或是鏡腳,這個穿戴式眼動追蹤解決方案的產品,成了一個既省電、體積又小、算力也足夠,且不需任何雲端傳輸就能完成眼動資料推算的設備。

簡韶逸表示,2023年AppleVisionPro的發表,讓眼動科技正式跨入了主流使用者介面(UI)設計,過去觀望的業者也紛紛積極詢問。而早已投入眼動追蹤技術的見臻科技,也在這個第二代晶片模組引領下,瞄準未來AR/VR的商業應用,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完成第二代晶片模組開發,並在2026年進入市場推廣與應用階段。

加入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共同打造人機互動新藍圖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見臻科技之所以卓越,來自一群專業且默契十足的堅強團隊。
圖/ 數位時代

為了與更多潛在供應鏈夥伴交流,見臻科技也加入了「優勢晶片研發應用生態圈」,成為其中一員。簡韶逸興奮的說,這讓團隊得以參與更多產業對話與商機媒合的機會,並期待能透過生態圈的助攻,串連更多AR/VR供應鏈夥伴,建立從晶片、模組到整機的快速整合能力。

對簡韶逸而言,眼動追蹤技術從不只是輔助功能,而是迎接AI浪潮下一個重要的感知與控制介面。伴隨著晶片、模型與整合技術的逐漸成熟,他也預期接下來的兩到三年,將是眼動追蹤技術全面進入消費市場與垂直應用的爆發期。在趨勢浪潮與團隊資源的推動下,簡韶逸正逐步實現他所描繪的人機互動新藍圖,而政府計畫資源的挹注與自身的技術實力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見臻科技
- 創辦人:簡韶逸執行長
- 核心技術:眼動追蹤技術(Eye Tracking Solution)
- 資本額:新台幣2.7億元
- 員工數:30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