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所參與的另一個出版事業的同事告訴我,有同業正以模仿跟進的競爭策略,只要我們出版任何主題的書籍,「出一本就跟一本」。
身處在變動快速產業的工作者,都有相同的心情:害怕重複自己過去奏效的策略,因為顧客的心變得飛快,心存僥倖、偷懶沿襲舊法,失敗機率比嘗試新東西還高。
千萬別在同業身上找答案,那個答案如果有用,也已經用過。套一句總主筆詹偉雄的話:那「風華絕代」的一次,已經過了。
問題還是沒解決,新典範在哪裡?管理大師鼓吹「學習型組織」,不跟同業學,該向誰學習?
向異業學習。
NU SKIN的冠軍直銷商羅振邦,最敬佩的人不是任何銷售大師,而是王永慶。師法王永慶,讓他用接近企業化與制度化的方式經營直銷事業,創出獨樹一格的組織。
TOYOTA的超級業務員翁明鈴,以近似研究員的精神,蒐集資料、親身嘗試各款車;ING安泰人壽個人銷售榜首詹金寶為客戶組合保單的手法,簡直就是企畫人的架勢;保誠投信業務企畫協理陳紹蔚說,現在業務員的角色更像顧問。
你也許不從事業務工作,但一定可以從當中尋找到新典範的蛛絲馬跡;如果你從事業務工作,更可以從當中發現他們如何從學習中轉化為獨特的優勢。
從個人延伸到企業。寄望於設立研發中心、擺脫微利困局的資訊代工業,應該向誰學習?三星,還是新力?
也許是近在眼前的裕隆汽車。這家曾一度陷入困境的老企業,體會出技術的研發應以顧客的舒適和品味為依歸,從而創造出Cefiro傳奇。
再從企業延伸到國家。台灣應該向誰取經?韓國,還是新加坡?
也許是更遠一點的芬蘭。左鄰瑞典、右有蘇聯,被兩大強權統治長達762年,芬蘭沒有台灣揮之不去的悲情,還能向全世界輸出夢想。
還擔心找不到新典範嗎?快把眼光從競爭對手身上移開,同業的數量有限、可學習的同業更少,轉換一個廣角的鏡頭,答案也許就出現了。
台灣設計展已自10/10起正式開展,展期至10/26於彰化市、鹿港鎮、田中鎮及田尾鄉等地開展,其中將設計手法運用在城市治理與公共政策亦是此次展覽的重要核心。設於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的《圓未來之行》,以清晰脈絡梳理彰化的城市發展,並將彰化縣政府當前如何以均衡及複合的設計,將城市規劃中的「交通」、「建設」、「生活」三面向呈現進行中與已完成的政策成果,並透過互動裝置與參與機制,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城市治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展場,觀看這些政策如何以設計的語彙被轉譯為可理解、可感受、可參與的日常溝通。
交通路網連結城市脈動,居民日常與幸福共行
交通路網是城市的縫線,是均衡發展的骨幹,路網密密織入、層層堆疊,將生活的點點滴滴串成同一張布面。於《圓未來之行》的「轉譯之間」,我們以交通破題——〈彰化交通脈絡透視圖〉以多層透明壓克力承載各級路網,透過疊印與透視產生視差,清楚呈現城市交通的經緯關係與節點密度;〈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則以光為媒介投影於城市模型,演繹彰化未來的重要軌道規劃與重點核心發展區域的建設願景,沿著大埔截水溝的堤岸風景前行,輔以東西南北向的完善路網,八大生活圈的樞紐轉運站串起城鄉間的交通脈絡,引擎發動,感受彰化這座「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節奏與脈動。
建築與空間疊加複合,跨齡共生,城市共享
建築是城市的骨架,新生與既有的空間疊加再生,乘載著居民歷史記憶的老屋經過修繕,化身文創基地、創業場域與周邊社群連結,〈時光新生所〉記錄著重獲新生的老屋翻開世代新頁的重要時刻。
隨著城市蓬勃成長,為能回應隨之增加的跨世代居住需求,〈宜居共築所〉展示共居的設計實驗成果,伸港基地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回應居住正義、社區韌性等多重城市課題,也讓彰化青年可安心回鄉成家。
在新生的城市建築中隱藏著許多設計巧思,〈未來綠學園〉邀請民眾以擴增實境方式探索鹿江國際中小學這座綠建築的永續設計,校園本身也是環境教育的最佳教材;〈無形設計所〉則透過電控薄膜揭開日常表象下的設計智慧,鹿港洛津國小的操場、地下停車場身兼蓄洪池機能,同時承擔運動、停車與防洪安全三重角色,風雨時成為守護社區的暗線,平日則回到居民的生活日常。
宜居生活源自安心信賴,健康照護與共融設施完備,滿足全齡需求
生活的幸福感,來自各世代都能感到被照顧、被守護的安心與自在。〈全齡照護網〉以大型 LED 牆面呈現全國首創的長照大樓,將托嬰、長照與社會福利整合為一體,成為在地支持網絡的核心據點,也成為最貼近民眾需求的務實設計成果。〈活力共享場〉把運動帶回日常,呼應彰化「八大生活圈運動館」計畫,邀請觀展者當場伸展、啟動身體;各地共融公園則以「共融遊戲」回應跨齡需求,透過無障礙動線與共融遊具,包容不同能力與世代,在〈無界共融園〉票選最期待的共融遊戲場主題,邀請民眾攜手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共融新天地。
到《圓未來之行》一同書寫新彰化的現在進行式
民眾是主詞,是這座城市的主角,既感受也形塑城市;交通作為連接詞,串起人與城市,連接起可能性;建築是名詞,乘載各式機能,讓各種需求的滿足具備指向的所在;而生活化為形容詞,傳承著文化底蘊,透露著溫暖照護與人情味。至於動詞,正是此刻我們發生的行動。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是一個正在被書寫的長句,此刻的每一次到訪、每一次參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她強調,《圓未來之行》不僅是一場體驗活動,更象徵著縣府與民眾攜手共創城市願景的過程,邀請大家一同參與,書寫屬於彰化的未來篇章。
展覽資訊
【彰化縣政府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