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 MacBook Air拆解,最大的變化可能是設計而非性能提升
M2 MacBook Air拆解,最大的變化可能是設計而非性能提升

蘋果對於MacBook Air系列的定位一直在變。

在誕生之初,以輕薄的設計著稱,而隨著Retina螢幕的普及,MacBook Pro的崛起,Air也成為了蘋果電腦的「入門」基本款。

即使在2018年,蘋果再次重新設計MacBook Air,並配備了Retina螢幕,但定位並沒有改動。

Air依然是「平價」的Mac。

一直到今年(2022),MacBook Air再次更換設計,捨棄經典的「楔形」設計,轉向了與MacBook Pro相近似的設計。

從理論上來說,新的MacBook Air依然足夠Air,其配置也稍低於新MacBook Pro,但其定位卻不再以「入門」款自居。

普及M晶片的重任就交棒於舊模具的MacBook,新MacBook Air則與Pro組成了蘋果新的MacBook產品線。

倘若說MacBook Pro著重於實用和專業級,不再平價的MacBook Air則開始偏向「時尚」,或者說是「外觀」。

MacBook Air最大的變化是設計,不是M2

與iPad Air類似,新MacBook Air在配色上新加入了「星光色」與「午夜色」。雖不及iMac的五彩配色,但依然能與Pro系列拉開辨識度。

在不同產品系列使用不同的配色,是蘋果一貫的做法。

比如在Pro序列裡,通常會用灰黑這種有科技屬性的配色,在面向大眾的產品中,則偏向於多彩,以展現產品的活力。

很多人在看到MacBook Air的新設計後,認為沒有延續「楔形」的設計讓Air沒有了原本的靈魂。

實則不然,在全面轉向M晶片之後,MacBook系列的設計語言不再激進,而趨向於實用,新Air也是如此。

「均一」的設計風格,讓MacBook Air有了更大的內部空間,由此電池也不必為了楔形設計而採用階梯狀。

如此,新MacBook Air的電池容量要比前作更高,並且其內部結構也變得更為整潔和簡單。

與M1 Pro/Max MacBook Pro不同,M1 MacBook Air仍舊是新晶片與舊模具的組合,而M2 MacBook Air才是新晶片和新設計的結合。

左:Intel版MBA,右:M1MBA
左:Intel版MBA,右:M1MBA
圖/ ifixit

在M1 MacBook Air內部,蘋果把原本預留給風扇的位置更換為一個散熱塊,另一側通過矽脂連接到M1SoC上,散熱效率有限,但依舊算是個較為合理的散熱配置。

M1 MacBook Air
M1 MacBook Air的散熱塊圖片
圖/ ifixit

尤其是在M1的能效比遠超彼時對PC晶片的理解,以及原本Intel晶片表現屬實羸弱。

到了M2 MacBook Air這裡,理論上說更游刃有餘的空間,會有著更嚴謹的佈局和設計。

Macbook
圖/ 愛范兒

而在YouTuber MaxTech拆解下,M2 MacBook Air內部的組裝方式和散熱配置與iPad頗為相似。

SoC、RAM和硬碟組成的主板只佔據了很小的一部分,絕大部分的空間被電池佔據。

值得肯定的是,與iPad Air5和iPad mini6類似,電池採用了方便維修更換的易拉膠配置。

主板部分則只用了薄薄的一層金屬做屏蔽和被動散熱,SoC也是通過矽脂與其間接接觸。

倘若說對於iPad來說,這種散熱設計算是常規配置的話,那把它放在PC上,則就有些「簡陋」了。

甚至可以說,相對於M1 MacBook Air的散熱塊,M2 MacBook Air在散熱配置上已經退步了。

不可否認,M晶片相比於傳統的x86晶片,有著絕佳的能效比。在中輕度工作狀況下,有著更低的發熱,也完成了蘋果放棄「風扇」的想法。

只是,在M2 MacBook Air上,簡陋的散熱配置,讓M2的性能提升變得不再明顯。

M1 MacBook Air
圖/ ifixit

有點逆向升級的意思了

與M2 MacBook Pro的對比之中,M2 MacBook Air的溫度有著更大的波動,有著明顯的積熱、降頻再積熱的循環。

長時間進行較重的任務時,MacBook Air的運行速度會持續下降。

即使與自己相比,仍然有著明顯的差距。

新的MacBook Air共有兩種M2SoC,基礎版是8核心CPU配合8核心GPU,而高配的GPU則提升到10核心。

在Gregs Gadgets的測試中,同樣的《古墓奇兵》遊戲中,8核心GPU的基礎版成績略勝於10核心GPU的高配版,究其原因便是散熱不佳,使得10核心GPU有著更大的積熱,進而快速進入降頻階段。

M1 MacBook Air
圖/ ifixit

另外,在Max Tech連續使用CineBenchR23進行跑分的極端工況下,M2 MacBook Air的CPU從3.2GHz的主頻降至2.65GHz,核心溫度也飆升到94℃。

同樣地,在多輪的3DMark中,GPU也有著如此的經歷,最低頻率來到900MHz,與初始的1398MHz基礎頻率有著不小的差距。

不止是這些高強度的跑分測試,在很多外媒和我們自己的測試和使用中,新MacBook Air同樣也遇到了散熱不佳而降頻的狀況。

除此之外,存在於M2 MacBook Pro基礎版的SSD降速,同樣也出在新MacBook Air256GB版本之中。

無論從哪方面來看,新MacBook Air的輕薄特性是捨棄了持續穩定地性能釋放。它更適用於輕辦公的狀況,甚至直白點,新MacBook Air更像是個上網本。

MacBook Air的定位開始偏向於「時尚」,也是基於它在性能上的表現。

偏向時尚讓新MacBook Air的受眾更窄。

縱觀蘋果產品,打上時尚標籤的應該就是初代的Apple Watch。

2014蘋果秋季發布會場地
圖/ CBS

在發布之時,不同於傳統的科技產品,JonyIve邀請了時尚界的名流一同參與,並花費重金在Flint Center建造了一座純白的建築,來為Apple Watch造勢。

隨後,Apple Watch也頻繁出現在時尚雜誌中,並與各大奢侈品牌聯名推出錶帶。

彼時來說,Apple Watch更像是一款腕上的潮流配飾,而JonyIve也希望Apple Watch能夠對瑞士傳統手錶行業造成衝擊。

2014蘋果秋季發布會場地
圖/ CBS

並且隨後,蘋果也開始在法國、英國等地的高端百貨公司設立Apple Watch專櫃,以求自己逐步打入精品市場。

只是,初代Apple Watch在功能性上與市面上其他產品相差不大,而且所謂的「精品」策略也無法說服大眾用戶消費。

在一年之後的Apple Watch Series2中,蘋果也開始以運動、健康監測等實用導向來定位Apple Watch,一直延續到現在。

如今,Apple Watch的定位仍舊是健康導向,從初代的心率,發展到現在的血氧、心電圖、睡眠監測等一系列的個人健康助手。

Apple Watch也成為當下許多人日常不可或缺的設備之一。而Apple Watch定位的轉變,也是如今Apple Watch取得如此成就的一個轉折。

在Mac全面轉向自研M晶片後(尤其是M1 MacBook Air的表現),似乎蘋果終於找到了輕薄與性能之間的平衡,不會因為過分的輕薄而損失大部分性能。

Apple MacBook Pro
圖/ Apple

但在M2 MacBook Air中,由於散熱配備的羸弱,似乎又回到了老路,追求輕薄的背後,總要捨棄不少的性能,縱使M2有著遠超intel晶片的能效比。

如此來說,M2 MacBook Air更像是外觀設計上的一大改變,而非是藉由M晶片的高能效,帶來的雙向升級

M2 MacBook Air的定位也與初代Apple Watch有了幾分相似,它們更偏向於時尚潮流的外觀,而非是功能取向,如此的定位可能會一直伴隨著M晶片的MacBook Air。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關鍵字: #MacBook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