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電腦螢幕不斷「變大」、iPad尺寸也在上探,多功能讓工作更游刃有餘
蘋果電腦螢幕不斷「變大」、iPad尺寸也在上探,多功能讓工作更游刃有餘

2008年,賈伯斯從文件袋中取出MacBook Air,它便與「輕薄」深度綁定。

Macbook
圖/ Apple

而楔形鋁製一體式機身,也成為MacBook Air系列的最強設計語言。

14年後,搭載M2晶片的MacBook Air徹底告別了傳統的設計,運用了與新MacBook Pro類似的扁平設計。

這也是MacBook Air系列改動最大的一次,但萬變不離其宗,Air仍舊是輕薄便攜的代名詞。
新MacBook Air有著11.3mm的均一厚度,已經要比曾經的iPhone2G(11.6mm)還要薄。

左:iPhone2G,右:MacBook Air(M2)
左:iPhone2G,右:MacBook Air(M2)
圖/ Apple

不僅如此,新MacBook Air的螢幕尺寸也提升到13.6英吋,這微小的尺寸提升,不出意外應該就是「瀏海」螢幕帶來,實際體驗中與傳統的13英吋筆記型電腦區別不大。

如果想要一台大螢幕Mac的話,依舊只有MacBook Pro16一個選擇。

MacBook Pro16圖片
MacBook Pro16圖片
圖/ ifanr

在新MacBook Air發布前後,無論是顯示器供應鏈顧問公司DSCC、天風國際證券的郭明錤,還是彭博社都根據消息來源,表示MacBook Air產品線會分化出一個15英吋的全新大螢幕尺寸。

不止是MacBook Air,iPad的尺寸也會上探到14.1英吋,並且未來不排除會有「折疊」版更大尺寸的iPad出現。

蘋果「電腦」,螢幕一直在變大

按照蘋果的定位,個人電腦其實有兩條分支,一是傳統的MacBook,二是iPad。

iPad剛出現時,是作為3.5英吋iPhone和13英吋MacBook的一個補充,9.7英吋就是其黃金尺寸。但隨著Plus版iPhone的湧現,不斷擠占著iPad原有的空間,而此前的「補位」便失去了意義。

另外,娛樂取向的iPad過長的生命週期,也降低了人們升級換代的意願。

伴隨著A系列晶片性能的崛起,iPadPro橫空出世,螢幕尺寸也一舉提升到12.9英吋。iPadPro再也不去補位,而是被扶持為下一代個人電腦。

同年(2016年),蘋果宣布停產11英吋MacBook Air,13英吋的MacBook Air則成為Mac的入門產品。

在轉向M晶片之前,蘋果就將MacBook Pro的螢幕尺寸擴充到16英吋。之後,全新設計的MacBook Pro系列螢幕則提升到14.2英吋與16.2英吋。

MacBook Air
圖/ Apple

即使拋開「瀏海」窄邊框螢幕帶來的額外尺寸福利,新MacBook Pro仍然為了大螢幕在體積上做出了妥協。

在蘋果產品序列中,「大螢幕」幾乎就是Pro系列的一個標誌,iPadPro最大尺寸為12.9英吋,MacBook Pro最大尺寸則是16.2英吋。

外接StudioDisplay才能充分發揮生產力
外接StudioDisplay才能充分發揮生產力
圖/ ifanr

更大尺寸的螢幕,無疑給多任務、多功能工作帶來了游刃有餘的空間。

另外,在剛公佈的iPad OS 16與mac OS Ventura新系統中推出的「前台調度」功能,無疑也需要更大的螢幕來充分利用。

即便在14英吋的MacBook Pro中,「台前調度」仍然有些局促,螢幕尺寸還是不夠,更別說在iPadPro11上的體驗了。
更大的螢幕尺寸,已成必需。

「大螢幕」不再與Pro掛鉤

在蘋果的非Pro產品序列中,最大的螢幕尺寸不過是13英吋。倘若你只想要一個「大螢幕」,只能咬牙購買Pro序列,為此還需要忍受不輕薄的特性以及為了額外的性能付費。

MacBook Air2022
MacBook Air2022
圖/ ifanr

當15英吋的MacBook Air出現在各路「傳聞」時,無論是The Verge還是9to5Mac的評論區裡,許多用戶都發出了「Yes」。
大螢幕非Pro的MacBook本質上就是一種市場細分的行為,將原本單一的產品擴充,迎合更多的用戶需求。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ifanr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關鍵字: #Apple蘋果 #MacBook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雲湧智生黑客松競賽登場!AWS齊集政府、產業、開發者,讓AI創意落地實踐
雲湧智生黑客松競賽登場!AWS齊集政府、產業、開發者,讓AI創意落地實踐
2025.05.16 |

生成式AI自2022年推出至今,已在全球蔚為風潮,世界各國政府、企業無不致力從中找尋各種新應用。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聚落,也有健全的資通訊產業,自然無法置身事外,正朝「百工百業用AI」的目標邁進。為了尋找兼具AI實戰經驗、國際視野與雙語能力的AI產業創新人才,由電子時報DIGITIMES主辦、國家發展委員會合辦,以及雲端技術領導者Amazon Web Services(AWS)作為AI技術支持夥伴的第二屆「雲湧智生:臺灣生成式AI應用黑客松競賽」,於4月26、27兩日正式登場。本屆賽事由企業出題、參賽團隊解題,題目包括Cooler Master的「智競工坊」、中華電信的「韌性未來」、台新金控的「金融創新」、東森購物的「零售創新」、長春集團的「石化智造」、研華科技的「邊雲智控」、華新麗華的「智慧製造」、橘子集團Vyin AI的「AI偶像」,分為黑客和創意交流兩組競賽。

本屆賽事共吸引400多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學生、開發者和社會人士,組成100組團隊報名與會,較去年的參賽
本屆賽事共吸引400多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學生、開發者和社會人士,組成100組團隊報名與會,較去年的參賽人數足足增加一倍。100組團隊展現絕佳的技術與創新能力,在兩天之內,提出他們對產業命題的創意解方。
圖/ 數位時代

連結政府、產業、開發者 跨域挖掘生成式AI機會

AWS 指出,生成式AI問世以來,企業積極從中探索機會,都想知道如何透過AI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和營利。AWS擁有全台最大的開發者社群,在此次競賽中,連結了政府、產業和開發者,一方面提供生成式 AI 基礎模型託管服務 Amazon Bedrock 上的 Amazon Nova、Anthropic Claude 3.7 Sonnet 等高效能基礎模型及技術資源,同時藉由和大家在一起的兩天時間,一同集思廣益,看看能怎麼在生成式AI的道路上,跨域協作、激發新火花。

細看各組參賽隊伍,不僅將自動語音辨識服務 Amazon Transcribe、文字轉語音服務 Amazon Polly、軟體開發的生成式 AI 助理 Amazon Q Developer 等各項工具用得純熟,還大膽挑戰、勇於嘗試各種創意。像是來自台灣大學電機工程、資訊工程、土木工程、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的五位大三學生,因為被分到賽前不太熟悉的研華科技,必須處理邊雲整合議題。團隊透露,過程雖然緊張,卻是全新體驗,「要結合硬體跟軟體,是我們組的一大挑戰,但我們最後還是克服了!」

被安排到東森購物、以「零售創新」為題的團隊「我柚吳嚴儀隊了」,是由四位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的三年級學生組成。團隊讓AI利用已知的客戶對話紀錄、星座等資訊,判斷對方的MBTI,再讓對話機器人以盡量符合顧客性格、喜好的方式對話,「現在大家都喜歡用MBTI分析性格,所以我們認為應用在銷售上,可能會是不錯的手段。」

四位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的三年級學生組成「我柚吳嚴儀隊了」,解題時強調「個人化」的體驗,判斷消費者的M
四位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的三年級學生組成「我柚吳嚴儀隊了」,解題時強調「個人化」的體驗,判斷消費者的MBTI,以貼近顧客偏好的方式回應,獲得評審一致的讚賞。
圖/ 數位時代

團隊表現驚豔 技術、創意兼具

「創新地運用MBTI人格分析,研究客戶喜歡什麼、是什麼樣的屬性,讓機器人更貼近客戶,等於運用心理戰來銷售,是很棒的點子!」東森購物大數據副總經理周玫芳不吝讚賞參賽團隊的表現。由於東森購物原先便將全受管的機器學習服務 Amazon SageMaker,用在電話行銷的業務上,取得良好成效,此次作為出題企業,希望能有更進一步的應用,像是將AI當成銷售人員的助理,甚至取代銷售人員,進行精準銷售。她特別提到,團隊的想法都足夠周延、縝密,技術的串連與應用也相當創新,有些組別還會細分銷售階段,再訓練不同階段的機器人,與客戶對話,並克服了AI的延遲問題,令人眼睛一亮。

本次吸引最多團隊解題的橘子集團策略長暨Vyin AI負責人陳冠宇也特別分享:「我們一直專注於商業端,
本次吸引最多團隊解題的橘子集團策略長暨Vyin AI負責人陳冠宇也特別分享:「我們一直專注於商業端,想著要怎麼去解決品牌方跟偶像間的問題,但年輕人更多從粉絲和偶像之間的互動來發想,細節的體驗讓我們很驚豔。」學生們不同的思考角度,給了他研發上的很多創新激盪。
圖/ 數位時代

對於參賽團隊的表現,橘子集團策略長暨Vyin AI負責人陳冠宇同樣感到驚豔。橘子集團看好生成式AI能改變娛樂產業,影響偶像、粉絲跟品牌間的互動,因此近來推出為偶像名人打造虛擬偶像「Vyin Star」的新服務與產品。此次競賽中,橘子集團也以「AI偶像」為題,期待年輕的開發者發揮創意,包裝AI偶像的體驗。結果,有團隊認為,偶像和粉絲並非單向互動,粉絲其實可以影響偶像,達到「雙向成長」;有參賽團隊說,AI偶像可以有部分偶像的靈魂,卻未必要複製偶像本人,還可以注入更多品牌元素;還有團隊發想出線上線下的體驗串聯,「我們一直專注於商業端,想著要怎麼去解決品牌方跟偶像間的問題,但年輕人更多從粉絲和偶像之間的互動來發想,細節的體驗讓我們很驚豔。」陳冠宇透露,不少參賽學生主動詢問暑期實習機會,橘子集團也動員人資前來現場,期待接下來能與更多年輕世代交流。

逾400人參賽 探索未知、貢獻一己之力

本屆賽事共吸引400多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學生、開發者和社會人士,組成100組團隊報名與會,較去年的參賽人數足足增加一倍。經過前期的企業數據工作坊、AWS生成式AI示範工作坊等豐富培訓課程,以及兩天的黑客松競賽後,100組團隊均展現絕佳的技術與創新能力。

最終,「黑客組」由「風中凌亂」、「Cloud Ninjas」、「水獺叩艇」、「Alpha三人行」、「板上有名」、「雲科網管」、「AWS黑肉鬆」等團隊取得優勝;「創意交流組」的優勝則由「去找另一隊復仇」抱走。獲獎團隊可獲得33萬元的總獎金和企業實體面試資格。

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強調,身處技術快速變化、風起雲湧的世界,未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需要人類共同探索未知,找出答案。而透過黑客松競賽的舉辦,AWS在提供AI技術支持之餘,也連結了產業、官方、新創與開發者社群,「相信透過彼此連結,我們能在生成式AI的發展道路上,不僅推進台灣的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甚至對於人類的文明進展、創新應用,也貢獻台灣的一己之力。」

圖為橘子集團Vyin AI的「AI偶像」參賽場次,評審認真的傾聽及與學生互動。本次出題企業包含:Co
圖為橘子集團Vyin AI的「AI偶像」參賽場次,評審認真的傾聽及與學生互動。本次出題企業包含:Cooler Master、中華電信、台新金控、東森購物的「零售創新」、長春集團、研華科技、華新麗華,橫跨不同產業領域,共創AI新可能。
圖/ 數位時代

【創業者必參】NVIDIAX三菱地所XKKDay,鏈結美日台與大廠資源,立即報名AWS AI Connect

Startup AI Connect:From Here to the World
圖/ AWS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