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區塊鏈產業生態地圖來了!盤點122家業者、關鍵賽道,2大重點搶先看
2023區塊鏈產業生態地圖來了!盤點122家業者、關鍵賽道,2大重點搶先看
2023.06.14 | 區塊鏈

全世界第一款加密貨幣比特幣(Bitcoin),誕生至今已經邁入第14個年頭,無論是在技術、產品及應用上,這些日子以來都有大幅的進步,也發展出了許多不同的賽道,逐漸形成產業規模。

歷經了多次的牛熊市場交替,台灣區塊鏈產業生態也逐漸成形,即便在低谷,仍有許多團隊、開發者持續「建設」(build),準備迎接下一波牛市。

值此谷底反彈時刻,《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None Capital 拓荒資本》及區塊鏈媒體《Web3+》,於今(6)日共同發表《2023 台灣區塊鏈產業生態地圖》(2023 Taiwan Blockchain Ecosystem),揭示台灣區塊鏈產業的最新變化。

《2023台灣區塊鏈產業生態地圖》自2019年以來,每年都會更新一次,以完整記載台灣區塊鏈產業的發展歷程,及不同賽道的變遷興衰,這份歷史傳承,今年正式由《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接下火炬。

全新的產業地圖,以下述二大標準,盤點出台灣共122家區塊鏈業者及各自的賽道和領域。

  1. 經營團隊或公司登記在台灣
  2. 以區塊鏈技術提供產品服務,或以專業技術服務區塊鏈產業

👉 這裡下載《2023 台灣區塊鏈產業生態地圖》完整地圖

《2023台灣區塊鏈產業關鍵報告》7月登場!兩大亮點搶先看

《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紘宇指出,隨著去中心化金融服務市場的快速成長,為了吸引更多新創與企業進入區塊鏈產業,加速促進台灣區塊鏈產業的發展,本次在繪製《2023 台灣區塊鏈產業生態地圖》之餘,更組成專業團隊進行市場調研,並製作《2023 台灣區塊鏈產業關鍵報告》,分析台灣區塊鏈產業的發展現狀、未來趨勢和關鍵參與者,完整報告將於七月正式上線。

《None Capital 拓荒資本》共同創辦人陳鵬宇進一步說明,《2023 台灣區塊鏈產業關鍵報告》的2大重點。

第一,是從用戶端和產業端瞭解台灣區塊鏈市場的現況。在用戶端,運用市場統計數據描繪用戶結構與行為趨勢;在產業端,則是觀察各賽道的變化,從中分析台灣與國際團隊的發展動向、不同組織的競爭狀態和策略。

第二,是分析亞太區各國政府對於區塊鏈產業的態度和規劃,協助區塊鏈業者強化合規能力。由於全球政府愈來愈重視金融系統的穩定性,相關監管規範也日趨嚴苛,因此,了解各國金融監管相關政策的要求和動向,區塊鏈業者才能制定合法合規的營運策略和執行方案,建立穩定且可持續運作的市場環境。

《Web3+》是台灣最大科技媒體《數位時代》,在2023年一月新成立的區塊鏈媒體品牌,專注報導好懂、實用兼具深度與知識性的內容。

《Web3+》召集人高敬原表示,《數位時代》關注區塊鏈議題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近兩年觀察到台灣區塊鏈產業已經形成生態系與規模,「希望透過媒體的力量,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優秀的團隊,以及區塊鏈技術在商業上所帶來的改變與影響。」

在這個充滿變革和創新的時代,區塊鏈技術正以驚人速度在擴大其影響力和應用範圍,尤其亞太地區的加密貨幣使用者數量,在近年來更是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而台灣身為一個充滿創新和科技氛圍的國家,自是不能在這波區塊鏈趨勢中缺席。

藉由《2023 台灣區塊鏈產業生態地圖》之暨《2023 台灣區塊鏈產業關鍵報告》的發佈,盼能助區塊鏈業者從現況佈局未來,加速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推動台灣成為全球區塊鏈的發展重鎮。

區塊鏈重要大事一次看

6月7日:《2023 台灣區塊鏈產業生態地圖》正式上線

👉歡迎到「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官網下載

6月15日:《未來商務展》Web3產業創新趨勢論壇「產業地圖大剖析」

👉歡迎報名觀展

7月4日:《2023 台灣區塊鏈產業關鍵報告》正式上線

💡有任何問題及建議,歡迎洽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秘書長: Vicky Chu):contact@bcda.tw

🛎️延伸閱讀: 區塊鏈新聞如何好懂、有深度?開箱數位時代新頻道《Web3+》背後團隊!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

關鍵字: #區塊鏈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