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技術與軟實力的初次見面!商業價值重新被定義,文策院:「不讓台灣在內容新世代缺席」
硬技術與軟實力的初次見面!商業價值重新被定義,文策院:「不讓台灣在內容新世代缺席」

「內容絕對是關鍵。」一場在未來商務展FUTURE COMMERCE,名為「文化內容新體驗,開創商業新價值」的論壇上,文策院文化科技處長李懷瑾鏗鏘有力的訴說著這般想法。

當科技力逐步滲透到不同場景、推動轉型演進的今日,李懷瑾與其他與會講者們都堅信,內容與科技是相輔相成的兩股強大力量,相互交織創造出如今我們所見到的文化內容產物,從第一步的內容先行,到科技輔佐實踐再擴散至創作者帶出更多想像,讓創意得以生生不息。

李處長
文策院文化科技處李懷瑾處長
圖/ 數位時代

李懷瑾説,在工業4.0的全新時代下產業正掀起一股改革旋風,而我們也走在一條邁向AI、雲端運算的路徑上,讓實體與虛擬的界線越加模糊,而內容產製也將從二維度轉移到三維度,敘事脈絡也不再是單向,從AR/VR等各項沈浸式體驗裝置的普及,以個人化、互動式的體驗將重新定義內容文本。

也因此,文策院近年來積極協助產業迎戰下個世代,以既有科技資源、人才與創意量能找出關鍵位置。不過,科技究竟能如何賦能內容的產製創作?論壇上,來自不同領域的創意者各自從新商業、新科技與新內容等面向,闡述正在實現的藍圖。

涅所未來:新商業跨界整合,帶來全新觀展體驗
馮總監
涅所未來馮涵宇總監
圖/ 數位時代

一場國內首次打造的線上虛擬音樂祭「夕陽小鎮」,短短4天內創造逾2000位樂迷購票參與,這是涅所未來(NAXS FUTURE)與夕陽音樂一同努力的成果。涅所未來藝術總監馮涵宇表示,從可及性、參與感、想像力到技術實踐,這場虛擬音樂節在在展示了線上展演與遊戲跨界結合音樂的各種可能性,同時也讓更多人看見科技引領內容創意和表達方式的變革,從而提供了更多的創新可能性。

沈浸式體驗的創造一直是涅所未來的強項,馮涵宇提到在這次合作過程中,他也不停反思能如何借鑒遊戲產業,為流行音樂的消費者帶來更深刻地互動式體驗。除了運用故事脈絡引領聽眾進入夕陽小鎮獨特的世界觀,也加入了客製化虛擬角色以及線上社交的功能,並在場景裡置入了尋找彩蛋的遊戲式互動,為聽眾創造更多元的虛擬視聽體驗。

同時為了讓「夕陽小鎮」在4天活動後仍然能夠產生長期效益,馮涵宇分享團隊另經營了Discord社群頻道,以持續提供消費者更多話題和交流的機會。「線上展演絕對不是實體活動的在疫情期間的臨時替代品,」馮涵宇表示唯有將線上展演視為嶄新的體驗形式,才能在未來持續發掘其廣袤的可能性及魅力所在。

Group.G:新科技跨界應用,用AIGC點石成金
林導演
Group.G林思翰導演
圖/ 數位時代

而我們熟悉的AI人工智慧能如何與內容結合創造出不同火花?在動態設計領域深耕多年,也為許多品牌製作動畫與視覺的Group.G導演林思翰表示,此時探討的將不再只是單純的AI,而應該是AIGC人工智慧產生內容。而他強大的技術力也為內容產業帶來不同風貌。

想像過去與客戶討論的過程中,要花上多久的時間修改達到平衡?材質選用、色調配置,甚至是意象如何轉化成可被理解的符號,每個環節的異動都是牽一髮動全身,也可能受限於框架而無法發揮更有創造力的延伸。但林思翰説,透過AIGC的幫助能讓團隊在輸入關鍵字後,第一時間就獲得豐富的內容反饋,或許無法一竿進洞滿足客戶需求,但經由反覆修正也能讓AI創造出極具參考價值的內容。

如此一來,林思翰認為設計師就能爭取更多時間去進行更有深度、更多創意的發想工作。且這些機器人對林思翰來說,就像是多了一位可溝通的員工,嘗試與他在指令的往來中獲得它不同視角的建議。「我相信文化內容是最好的商務,」當產品相似時,品牌價值將是賦予產品具差異化表現的最佳利器,而這更是需要仰賴充滿創意的團隊長時間耕耘,並懂得說故事傳達品牌精神才有機會收割。因此林思翰相信,毋須擔心我們會被人工智慧取代,而是應該與它一同協作、開啟想像力的大門。

IP內容實驗室:新內容跨界創新,用4D突破想像力天花板
陳老師
IP內容實驗室陳煒翰負責人
圖/ 數位時代

田馥甄《一一》、青峰《太空人》甚至是EDWIN牛仔褲、國光劇團,那些絢麗又充滿科幻的場景,其實都來自於這個秘密基地:全台首座4DViews動態立體虛擬攝影棚。在這裡,任何想像都能成為可能,而且在技術的輔助下可以更有效率的被執行。

IP內容實驗室專案負責人陳煒翰表示,在這裡可以透過前瞻、高階、較難近用的設備協助內容產製者,幫助他們從0到1進行各種跨域的想像、實驗性與創造性原生內容開發,同時在科技力的輔助下降低內容產製門檻與成本。好比說過去需要針對同一角色的不同角度重複拍攝捕捉,如今在4D技術的導入下能透過多達32台攝影機的捕捉,將影像的不同角度擷取經由演算法快速生成3D立體模型,就能為他設計各種不同的動作、大幅降低後製成本與時間。

因此在這樣的技術下,陳煒翰説內容將更加靈活且所見即所得,哪怕是遊戲、演唱會演出等都難不倒,而技術的突破也替內容創作找到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文策院積極佈建基礎環境,助內容科技找出商業模式
對談
左起:數位時代黃亮崢創新長、文策院文化科技處李懷瑾處長、涅所未來馮涵宇總監、Group.G林思翰導演、IP內容實驗室陳煒翰負責人
圖/ 數位時代

「觀眾再也不會只是單純接收訊息的閱聽人,」李懷瑾有感而發的說。在這個內容製作開始顛覆的新時代,她認為閱聽人也將成為一位創作者,透過對內容的反饋讓訊息能產生雙向溝通,並可能成為下一個閱聽人接收的全新文本。

正因為看到文化科技還是相對限縮,因此李懷瑾表示,文策院的角色正是要積極推動並引入更多的活水攪動文化與科技潛在的火花。「就像是新芽更需要被悉心照料,」文策院的任務正是要把底層的架構打理好,讓創意能夠逐步找出自己的商業模式、逐步成長,當它成為可以被運營的項目時,就能獨立發展,「在下個內容的新世代下台灣的文化內容產業不會缺席,」李懷瑾有信心的說。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