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台灣並沒有喪失太多主導位置,但我想發出個警訊,若再不改善,過一天算一天,兩、三年後台灣的優勢將不再。
台灣的OEM仍佔有很大優勢,因為大陸廠商並沒有太強的製造。過去台灣公司因為內需市場小,所以得靠OEM走入國際市場,廣達、仁寶都不會有自己的品牌電腦,所以戴爾、康柏等大型外商的合作對象還是台商。
但我們要注意現在的趨勢,如Toshiba已在上海設廠,月產能3萬台,它另外在菲律賓的蘇比克灣也有廠,一旦在大陸生產嘗到甜頭,它會逐漸把產能移轉過去,以大陸的成本,當然比在台灣生產便宜,那它將來下單給台灣的代工訂單將會減少,除非你能一面在台灣接單、設計、出口,一面在大陸生產。
現在我們的競爭對手Toshiba、IBM已經在大陸生產製造,若我們要擴大市場佔有率,一旦成本架構居於劣勢,自然會要求供應商到大陸設廠。
製造的優勢一定在大陸,勞動力充沛且品質優秀,生產線上的作業員大概都是20歲上下,做個幾年有點錢後就回鄉下老家,又有一批年輕的補上,生產線上的年齡層一直保持年輕,眼力、手力都好,反應快,出錯機率自然小,台灣這邊的作業員,年齡層比較高,因為年輕人都不願意進工廠。
這當然對台灣的勞工很痛苦,失業率可能會提高,但這是經濟自由化、全球化的產物,若有足夠的自由給台灣廠商,他們會把總部留在台灣,研發及接單都在台灣,生產在大陸,這是最好的組合。這當中當然有很複雜的問題,但我相信如果給台灣企業足夠的空間,它們的發展一定會比較好。
至於台商到大陸設廠,know-how被大陸學走,我認為這是自由經濟下必然的產物。幾十年前,奇異(GE)、摩托羅拉等大型企業,也紛紛來台灣設廠,造就了一些台灣專業經理人,再加上創業精神,而創造出屬於台灣的企業,像台達電的鄭崇華董事長就是佼佼者,這種事未來在大陸也會發生,這就是自由經濟,無法阻擋。聰明的不是想辦法阻擋,而是找到共同成長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