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在明(2024)年開始徵收碳稅,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認為,如果未來的制度吻合使用者付費以及公平兩項原則,台泥支持收取碳費,但針對國外高碳排產品包括進口水泥鋼鐵石化進到台灣市場,他表示也必須收取跨國界碳關稅,才符合公平性。
歐盟CBAM碳邊境稅已經開始試行,確保歐洲內部減碳努力不會因為其他市場碳排較高的商品進到歐洲而受到削弱,美國國會推動的Prove It Act證明碳排法案將要求所有貿易夥伴包括台灣提供產品碳排數據,計算平均碳排,接著徵收碳費,大陸全國碳交易市場2024年要納入更多行業,促進碳排放減少的市場化機制。
台灣也將在2024年開徵碳費,張安平指出,使用者付費是應該的,當然要看政府未來40天之內有更清楚的方案。同時他提到,但張安平同時希望,政府明年1月1號開始,也應該依據台灣氣候變遷法中第31條的條文精神,用同樣的起始時間,針對國外高碳排產品包括進口水泥鋼鐵石化進到台灣市場,都必須收取跨國界碳關稅。
如同政府向台灣企業收碳費一樣,業者必須出具第三方認證的碳足跡,所以所有進口水泥等產品,要不然至少應該用一個最基本的稅率來收取碳關稅,譬如水泥收碳關稅就是大概全球平均一公噸900公斤碳排。但張安平也坦言,到現在為止,還不是很清楚未來環境部到底要怎麼進行相關議題。
責任編輯:蘇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