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謀中的 新「珍珠港事變」!
密謀中的 新「珍珠港事變」!
2001.07.01 | 科技

去年9月,兩萬名微軟員工在西雅圖召開年度大會,執行長鮑曼(Steven Ballmer)知道他必須給這支大軍加油打氣。這一年微軟營收成長只有8%,比起1990年代年平均成長率36%遜色太多,雪上加霜的是,聯邦法官以觸犯反托拉斯法為由,下令微軟一分為二,公司市值更大幅縮水2500億美元。最糟糕的是,隨著網際網路成為電腦業的重心,身為個人電腦先驅的微軟好像快要變成配角了。
鮑曼拿出他激勵士氣的壓箱寶。在一個巨型銀幕上,他播放拳王阿里和對手福爾曼1974年在非洲薩伊的那場經典對決。賽前被各界看好的福爾曼,比阿里年輕7歲。然而,現場6萬名觀眾一面倒為阿里加油,他們齊聲高喊「阿里,宰了他!阿里,宰了他!」阿里背靠著繩圈,一面承受福爾曼的重擊,一面消耗對手的體力。最後,阿里如平地一聲雷突然反擊,把福爾曼打倒在地。影片結束之際,擴音器播放出新的加油聲:「微軟,宰了他們!微軟,宰了他們!」
鮑曼告訴員工,微軟像阿里一樣,承受了來自各方的重擊,「也許我們自己的眼神都出現一絲絲恐懼,」然後,他突然大喊:「你們了解我的意思嗎?我們只是背靠著繩圈,隨時都會反擊!」
員工情緒沸騰,歡聲雷動。
當時,鮑曼似乎是一廂情願,但現在看起來他一點也沒有吹牛。微軟不僅度過低潮期,而且顯得比過去更強大,不但沒有被網際網路踢開,反而奮力直上,直指網際網路的高峰。

**每月有10億美元進帳

**
微軟一直在賺大錢。競爭者在此景氣低迷期無不縮衣節食,微軟卻依然荷包滿滿,手上握有300億美元現金,超過美國任何企業。而且,Windows和Office壟斷市場,讓微軟的銀行帳戶每個月增加10億美元。這讓他們有錢投資其他公司,跨進新領域冒險,並繼續擴充生產線,這都是微軟鞏固並擴大其獨佔地位的重要因素。今年,微軟的研發經費為42億美元,比主要對手美國線上(AOL/Time Warner)、昇陽(Sun)和甲骨文(Oracle)三家公司加起來還多。現在,微軟將發動創業25年來最大規模的一場攻勢。打頭陣的是5月31日上市的新系列Office XP,這是微軟Office套裝軟體的最新版,這方面的營收約佔公司總營收的1/3。接著是供行動電話使用的Stinger作業軟體,然後是微軟進攻電視遊樂器產業的第一砲Xbox。10月25日,主力部隊Windows XP登場,微軟董事長蓋茲(Bill Gates)宣稱這套新版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是微軟自Windows 95以來最重要的產品。他得意的說:「我們從未像今年這樣推出那麼多新產品。」
Windows XP絕對不只是另一套外表比較漂亮的Windows而已。藉著XP,微軟將可整合其所有產品及網站,像爆炸性的連鎖反應那樣,把一套又一套的產品餵給顧客。Windows XP試用版可以快速啟動一個使用簡便的瀏覽器上網,瀏覽器上一個按鍵可以打開媒體播放程式。瀏覽器設定好直接連上微軟的入口網站,經過簡單的註冊程序就可使用立即傳訊(instant messaging)與電子郵件服務。另外,Windows XP還提供整套網路服務,例如微軟的警告提醒系統,使用電子郵件或呼叫方式,提醒你某班飛機可能誤點,或股票已跌到可以買進的低價。

**網路成獨佔的微軟城?

**
分析家預料,以Windows為起點,電腦業者明年可以賣出1億6000萬台使用Windows的電腦。
在網路上,微軟網站的網路服務有500萬訂戶,每個月有超過5000萬人次造訪微軟網站,其免費電子郵件用戶數剛剛突破1億,使用其立即傳訊軟體的人數也接近3000萬。每項產品都可以相互提攜,例如傳訊軟體服務會鼓勵用戶使用微軟的Hotmail電子信箱,微軟的MSN入口網站也會促銷其他網路服務,Windows則會將用戶推向這個軟體帝國的每一塊領域。這種產品掛勾情況讓競爭者不寒而慄。昇陽負責企業策略與企劃的微電腦資深副總裁許華茲(Jonathan Schwartz)說:「微軟帶來的威脅是將網際網路變成一家公司主宰的城市──微軟城。」
「亂講,」蓋茲反駁,「網路太大了,不可能讓一家公司統治。」他堅稱他處理Windows的方式不會妨礙其他人的研發。蓋茲提高聲量說:「人們要在Windows上面添加任何特性,絕不會有障礙。」事實上,市場上還有數十個微軟沒有觸及的領域,例如股票線上下單。
蓋茲認為,微軟產品的整合,可以讓上網成為更多樣化而豐富的體驗。他近來推出的一系列產品,讓微軟更接近蓋茲6年前的願景:蓋茲希望看到那麼一天,任何裝置都使用微軟的軟體,不管何時何地,都能讓人們輕易的彼此聯繫。他確信要實現這個隨時隨地都能使用電腦的最好辦法,就是將微軟的個人電腦、伺服器、桌上型裝置、行動電話與掌上型裝置,都透過微軟的網路服務連結在一起。這一天來臨的時候,微軟希望將「軟體」像「家庭用電」那樣傳輸給用戶,然後收取月費或年費,屆時財源將滾滾而來。

**競爭者落井下石

**
如果一切依照計畫進行,微軟的軟體幾乎會成為任何個人或公司上網的工具。由於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多數電腦的主要骨幹,這會讓微軟成為數位世界的中心。對於在網路世界起步嫌慢的微軟而言,這的確是個大轉彎。蓋茲說:「我們不會再苦苦追趕,我們又重回先驅者的地位。」
而且,擋在微軟眼前的法院分割命令也許很快就會解除。華盛頓特區上訴法院隨時都會對微軟提出的上訴,做出宣判。根據法官在口頭答辯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多數法律專家研判,初審法官傑克森所做出不利微軟的判決之中,至少會有一項被上訴法庭推翻。傑克森的判決認為:微軟將網路瀏覽器與Windows作業軟體非法的「綑綁」在一起,藉此利用其Windows的獨佔地位,瓜分網景的瀏覽器市場。如果這項判決之中任何一部份被推翻,上訴法院就不太可能維持分割微軟的原判。相反的,上訴法院可能將此案發回下級法院更審,以決定補救方法,結果可能是兩造和解。
對微軟的競爭者而言,這是最糟糕的惡夢。這就好像上訴法院在一間牛排館裡面釋放一隻飢腸轆轆的惡犬。為了抓緊這隻惡犬的項圈,競爭對手美國線上時代華納(AOL/Time Warner)展開大規模遊說行動,提醒參議院成員有關於消費者和微軟競爭者面臨的新威脅。《商業週刊》取得一份遊說稿中,美國線上執行副總裁雷若(Kenneth Lerer)直指微軟的網路策略是「微軟有史以來最明目張膽、最具侵略性的動作,將造成限制網路發展的瓶頸,可以和Windows的獨佔相提並論。」他說:「他們似乎想把過去的犯規動作再來一次。」昇陽執行長麥尼里(Scott McNealy)表示,這次如果讓微軟逃脫,將阻礙整個業界的研發進展。他警告說:「我們都要被迫忍受這些後果。」
許多研發網路軟體的暴發戶如今都已自身難保,但他們怪不得別人。網路革命帶來的世界,號稱能讓數以千計的企業欣欣向榮,稱王的是網路,而非微軟,因為網路是每一個人都能使用的業界標準技術。有種說法認為,即使微軟這件訴訟案拖拖拉拉下去,市場力量一樣能夠防止微軟繼續坐大。然而,隨著網路股崩盤,創投基金枯竭,網路公司又沒有辦法創造足夠的利潤,這些準革命家已經無力繼續奮鬥。過去一年,四百多家網路公司灰飛煙滅,許多倖存者股價跌幅超過90%。
微軟卻是逆流而上的一個案例。即使今年Nasdaq指數跌掉9%,微軟股價依然逆勢上漲60%,達70美元,在道瓊成分股中高居榜首。今年第一季微軟表現超過預期,營收64.6億美元,盈餘24.5億美元,這讓高盛投資分析師薛爾藍德(Rick Sherlund)重新將微軟加入他的推薦名單。他說:「過去6年微軟一直在防守,但他們的網路技術將扭轉局勢,讓他們展開攻擊。」
他預期,幾年之內,微軟每年的營收成長將接近20%。

**微軟的反擊才開始

**
在華盛頓州瑞德蒙(Redmond)的微軟總部,你可以感受到過去那股活力又回來了。在網路發燒期,大約20位高階主管跳槽,包括財務長馬費(Greg Maffei)以及構思出網路新策略的馬里茲(Paul Maritz),而且不少最頂尖的大學畢業生不願意進入微軟。如今,離職率又回到低點,而且獲得雇用的應徵者報到率達86%,比網路熱潮時期的79%大幅提升。其他知名業者思科、雅虎、戴爾相繼裁員,微軟在這個會計年度卻計畫增聘8000名員工。
當然,反攻才剛開始。微軟想要成功,端賴其雄心勃勃的新網路策略「.NET」是否見效。今年微軟計畫在.NET技術投入20億美元,這項技術可以讓毫不相關的網站以及個人電腦的程式之間,相互對話溝通,點一下滑鼠就能啟動一連串動作,不需要再開啟新的程式或造訪其他網站。微軟必須說服程式設計師使用這項技術,但許多科技公司還是很不信任微軟。在此同時,微軟才剛剛開始讓企業界相信:供伺服器使用的Windows 2000有能力處理一些最艱鉅的工作。強大的競爭者也在一旁虎視眈眈:網路市場有美國線上,伺服器有昇陽,企業用軟體有甲骨文,還有插足各領域的IBM。
新微軟開始具備和舊微軟一樣的特質:毫不畏懼。鮑曼說:「我們要把油門踩到底。」Windows XP充分展現了微軟的包裹策略。當用戶頭一次使用裝有Windows XP試用版的電腦,就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地方,讓用戶只要點一兩下滑鼠就可以使用微軟的產品。以「Passport」(護照)服務為例,Windows XP會詢問第一次上網的用戶是否願意加入會員,如果用戶同意,會被要求留下住址、電子郵件帳號、信用卡號碼等資料,往後上網時碰到網站要求相同的資料,「護照」就會自動傳送,不用再浪費時間力氣做重複的工作。
聽起來相當為用戶設想。然而,微軟的對手把「護照」描繪成「特洛伊木馬病毒」(一種隱藏在常檔案中傳送的病毒),可以讓微軟宰制大部份網路空間。反對者擔心微軟會將這種服務變成網路上的身分認證系統,或是搞得網路上到處都要收費。微軟吹噓說他們已經擁有1億6000萬的「護照」帳戶,雖然其中有不少重複,但這個客戶資料庫只會持續擴充,因為預估未來一年內會賣出1億6000萬台配備Windows的個人電腦。銷售成長之後,微軟就更容易說服網站經營者接受「護照」,這就會激勵更多用戶加入會員,最後又製造出獨佔勢力。這個時候微軟就握有足夠的籌碼,可以向電子商務業者收取「護照」服務費用。雖然微軟否認有此圖謀,公司主管過去卻曾經大談對每一筆線上交易收取費用的想法。
一旦你成為「護照」的會員,就會被邀請訂購一系列名為「Hailstorm」(冰雹風暴)的新服務。這些服務包括提醒用戶注意某個特別的事項,或是在用戶預定機位、定下約會後自動更新行事曆。目前已經有多家企業加入這項服務,包括網路上首屈一指的拍賣網站電子海灣(eBay),他們正在發展一項新服務,在競標的客戶得標之後立即予以通知。

**微軟隨時都能起跑

**
其他公司預料也將發展類似的科技以連結網站,但微軟具有強大的優勢。他們可以動員550萬名Windows程式開發人員,而且已經擁有成熟的伺服器軟體,可以處理從電子商務到資料庫等各種工作。佛瑞斯特(Forrester)研究公司的分析師夏德勒(Ted Schadler)指出:「微軟已經萬事俱備,隨時可以起跑,現在沒有其他人有這種本事。」
「冰雹攻勢」是微軟從軟體公司轉型為網路服務公司的下一招。蓋茲和鮑曼希望有一天微軟大部份營收來自網路訂戶。除了網路服務之外,微軟也在改寫其軟體程式,使其可以透過網路租賃使用。顧客可以只買一套基本的服務:例如,只花幾塊錢美金使用文書軟體幾個月,也可以花20塊美金買一套包含文書處理、行事曆、電子郵件服務,以及線上音樂與圖片儲存的套裝服務。
微軟還有準備銷售其他的套裝服務,特別是針對企業用戶。微軟才剛剛開始成為企業電腦市場的要角。過去10年來,微軟一直想要進攻大型組織機構的市場,覬覦那些處理最重要交易工作以及網路功能的伺服器,但總是不太成功。去年年尾推出的Windows 2000資料中心伺服器軟體,改變了這種狀況。如今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 Chase & Co.)的商務借貸處理系統,就是採用Windows伺服器軟體,他們的電子股票交易網路,也是使用Windows和微軟的資料庫軟體。去年微軟在伺服器軟體市場寫下成長32%的亮麗成績,業績為139億美元,對手Unix系統只成長14%,成為290億美元。這套軟體連微軟的對頭都不得不佩服。曾位居甲骨文第二號主管,現任Veritas軟體公司執行長的布倫(Gary Bloom)就表示:「那個巨人又回來了。」

**任何市場都不放過

**
「.NET」是微軟繼續進佔企業市場的新武器。微軟計畫應用這項技術,將網站和軟體變成像樂高積木那樣,將這些積木拼湊起來,公司企業就可以一口氣將銷售、會計、存貨管理軟體結合在一起,資產負債表可以自動的隨著顧客的訂單更新,並要求供應商供貨。今天,這些步驟都必須分開處理。微軟認為客戶基於實際需要,會蜂擁而來購買這些伺服器軟體和工具。
微軟亟欲擴大版圖,任何稍具規模的市場都不會放過,下一步他們把眼光放在中小企業市場。
去年年底,微軟以11億美元買下Great Plains軟體公司,正式進軍這塊市場。目前中小企業財務與會計軟體市場的領導者是北達科他州的Fargo公司,但在會計軟體方面出擊只是微軟的第一步。微軟商業服務部門副總裁萊克斯(Jeffrey S. Raikes)表示:「會計軟體是不錯,但沒那麼有趣。鮑曼要我創造出幾十億美元的業績。」
微軟正在炮製一種套裝的商務應用軟體,從會計到採購到客戶服務,全部包辦。微軟自己不做的東西,就用買的,或是和其他軟體公司合作。這套軟體是微軟征服中小企業桌上型電腦的法寶。微軟計畫將這套軟體放在他們的bCentral中小企業網站上,以提供軟體為服務。根據研究機構統計AMR,中小企業去年共花費193億美元購買軟體。Summit Strategies公司分析師戴維斯(Dwight Davis)說:「就某方面而言,此事相當令人矚目又令人吃驚。」
微軟也即將在其他領域點燃戰火。拿售價299美元的Xbox來說,這個預定在今年11月8日上市的遊戲主機,花掉微軟數千萬美元的研發經費,微軟還計畫在未來一年半砸下5億美元大搞行銷,和新力售價299美元的PS2以及任天堂199美元的Gamecube硬拚。美林證券估計,Xbox在下一個會計年度會讓微軟賠掉8億美元,但放眼200億美元的電玩市場,加上對手也在為他們的遊戲主機添加上網和電子郵件功能,微軟的這場比賽是在跑馬拉松,而不是勝負立判的短跑。負責Xbox業務的巴賀(Robert J. Bach)表示:「當我們見到策略需要時,我們會非常頑強,非常堅持。」
他們最好說到做到。雖然Xbox處理速度比對手快三倍,但面對競爭者握有的熱門遊戲,Xbox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任天堂社長山內溥就指出:「微軟是個驚人的公司,蓋茲是個偉大的領導人,但微軟那些人也是凡人,這表示有些事情他們並不懂。電玩業恰巧就是他們完全不懂的東西。」

**軟體霸主也曾失手

**
微軟並非無往不利,他們也有失手的時候,例如互動電視。過去3年,微軟投資有線電視業超過80億美元,希望讓他們的上網機(set-top-box)軟體佔有一席之地。但互動電視經過將近10年的推廣,微軟的上網機軟體還是難得一見。只有一家有線電視公司終於同意一試:巴西的Globo Cabo公司將在這個月讓250戶收視戶試用。
當微軟瞄準某一個市場的時候,他們總是不屈不撓。微軟的MSN入口網站和上網撥接服務大約在6年前開跑,今天,MSN上網人次僅次於雅虎,成為全球第二的入口網站,其上網撥接服務也只輸給美國線上。因此微軟得以延長戰線,投資RadioShack公司1億美元以及Best Buy公司2億美元,交換這些零售業者促銷微軟的上網撥接服務,這是小規模的競爭者花不起的手筆。美林分析師布拉傑(Henry Blodget)表示:「MSN透過一場大規模的消耗戰,已經建立起強大的連鎖力量。」
在基礎研究方面,微軟也有這種打死不退的精神。即使他們即將推出一堆新產品,還是不斷的灑錢研究「下一件大事」(Next Big Thing)。蓋茲極度熱中於研究軟體的未來,促使他在一年半之前辭去執行長職務,改任「軟體總工程師」,這讓他有更多時間和公司裡的620個研發人員廝混。有機會到微軟研發部門一遊,你會發現那些研發工程師總是在挑戰最艱鉅的問題,像是讓電腦聽懂你說的話。蓋茲談到一些點子,例如把一部小型攝影機連上電腦,讓電腦觀察你的行動,判斷你是不是正在忙,以便過濾電話和電子郵件讓你不被打擾。他說:「這種幫使用者節省時間的主意,就是電腦業的聖杯。」他興奮地幾乎從椅子上跳起來。
微軟最具雄心的研究,也許就是耗時10年的「自然語言處理」。這是個專業術語,但背後的概念卻是既簡單又強大,就是讓電腦能夠以人們平常交談的語言來回應問題與指令,而不需要使用鍵盤滑鼠。結合微軟正在努力的語音辨識技術,有一天你就可以跟電腦對話,就像和另一個人交談一樣。微軟已經在Office這類的產品中加入初步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下一步是在預定兩年後推出的Windows版本中融入更先進的語言處理能力,這個未來版Windows代號為Blackcomb(黑梳子)。
這些願景大部分還只是閃爍在蓋茲眼中的一抹微光。然而,一次又一次,微軟以其能力和財力讓這些願景一一實現。這表示「微軟,宰了他們!」的呼聲,將常年迴盪在我們耳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