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有個台商到北京麥當勞喝咖啡,叫了咖啡以後,服務小姐問他要不要「咖啡伴侶」,這台商樂歪了,笑得嘴巴合不攏。原來他以為咖啡伴侶是一個坐檯的小姐,這個麥當勞小姐就說,「你們台灣人才噁心,咖啡伴侶叫奶精。」
兩岸文化差異滿大,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消費習慣都不一樣。所以,談合作的時候,常常會出現落差,更不要說一起做「合資企業」,根據以往的經驗,與中國公司共同投資合資企業,往往不會有好的結果。
就以英特爾(Intel)來講,剛進中國時候,有一種很無助、很無奈的感覺。因為,英特爾當時對市場並不了解,它搞不清楚中國市場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不懂市場的情況下,為了及早打入市場,英特爾一開始找了航天部來合資,心想找國營企業合作,應該比較容易進入市場。沒想到,這個合資案到後來,我們都幫它擦了屁股。
因為,合資之後,對方動不動就拿英特爾的名字來做品牌。把其他的機器,通通掛上英特爾的品牌就開始賣。後來發現的時候,對方總有理由告訴我們,這麼做的原因。
**留下一堆爛攤子
**我們發現合資是弊多於利,外地進入中國的廠商拿大陸當地企業一點辦法都沒有。如果想要合資,一定要事先把條件都談清楚,不過這也很難保證往後都不會有問題。
1990到1993年,英特爾在中國沒有什麼行銷,也沒有什麼通路,它只是在那裡感覺一下市場,那時候連辦公室都沒有,所以才會跟航天部一起做合資公司。
當地人很願意合資,不過英特爾為了這個合資公司,事後費了更大的力氣,才把這個爛攤子結束,我在1993年進入英特爾,這個合資計畫從我進去之前就已經在進行,不過到了1998年才結束,當中花了5年時間在解決問題。
這個市場快速成長變化非常快,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跟著改變,就以PC為例。我還記得1993年大陸PC銷售才40萬台,還包含走私、水貨在裡面。
大部份都是走私,因為那時候還沒有什麼正常進口的管道。到2000年為止,根據英特爾的資料,大陸PC市場的銷量,大概有1200萬台。
面對變化如此迅速的市場,要從事任何投資活動前,一定要先了解當地市場文化,不要以為有合資公司做為後盾,一切就可以順順利利,因為真正的問題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