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應用接棒網路發展〝向前行〞
生活應用接棒網路發展〝向前行〞
2001.05.01 | 科技

根據日本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的觀點,資訊化社會的第三階段,主導者是提供數位資訊技術的建築師,以微軟、英特爾、思科為代表,再來接棒的第四階段,輪到資訊服務公司上場。也就是說,當蓋完高速公路,接著登場的主角,將是快速馳騁的各式賽車。
言猶在耳,2000下半年吹起的網路倒閉風暴,卻讓即將登場的主角們個個中箭落馬,連說這話的孫正義,如今也面臨財富大幅縮水的窘境。

**以生活經驗取勝

**
但故事因此結束了嗎?台灣的網路經營者可不這麼認為。就在《明日報》宣布結束營運後的一個月,在台北市電腦工會的協助下,來自各方的網路業者群聚桃園龍潭宏碁渴望村,召開《網路應用服務策略發展研討會》。
擔任網路策略聯誼會會長的PC home集團董事長詹宏志認為,台灣資訊產業10年前曾經召開產業策略研討會,會中的許多目標,10年後都已經完成,而網路目前進入盤整期,更需要集結眾人的力量,訂出網路產業的機會、願景、策略、目標和執行方式,以加速網路事業的發展。
中時網科董事長鄭家鐘則認為,前5年,網路的成長力道來自硬體投資,持續5年之後,力道消失回復常態,廠商現在的任務,就是找尋下一個成長力量。
與會人士多數認為,台灣必須以中國大陸、華人市場為腹地,才能推動產業起飛。以目前台灣其實有質量兼具的網路服務,在全球華人世界裡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華人社會能夠興起,將提供業者足夠的發展空間,但是台灣領先華人網路發展的力量是什麼?
政大商學院院長吳思華觀察,「網路」就是生活的一部份,過去台灣的優勢在「製造」和「生活經驗」,但是製造優勢正在流失,幾年後中國大陸就追上,反而是台式生活文化在彼岸形成風潮,四處林立的永和豆漿店、婚紗館、美容瘦身、錢櫃KTV、流行音樂和電視劇風靡大陸,形成一股強大的生活影響力,這不但是台灣重要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大陸短時間內難以複製超越。
吳思華認為,一種取材自台灣生活型態,以「Better Life」為素材的網路應用服務,才是台灣網路發展業者應走的方向。
「以中文市場為基礎、生活流行為手段,成為網路服務的創新者、數位經濟的領先者」,是台灣網路業者未來應該發展的願景。

**教育大眾運用網路

**
但是從生活到商業服務缺少轉化的機制,也是過去業者較弱的一環,如何克服需要策略。詹宏志認為,辦大型活動例如網路嘉年華、美食節、拍賣、音樂會等,不但能教育大眾應用網路、讓大家接受網路走入生活,無形中也會激盪創意,自然融合生活與網路。
如何推廣資訊教育,讓一般人習慣上網,則是另一個關切的重點,吳思華認為,目前政府的資訊教育只有量卻沒有質,投入大量資金在硬體設備,卻沒思考有了網路之後,娛樂、生活、教育會怎麼樣。例如要求學生有固定比例的網路作業,把實體運作搬到網路上的結果,徒然增加師生負擔,他認為資訊教育的意義在摸索網路改變的生活方式。吳思華舉著名觀光市鎮亞威農為例,城鎮所有人的生活以古堡為中心,白天的工作就是在古堡以古代人的方式生活,晚上才回到到周圍的住家,或許台灣的網路業者可以仿照,成立示範性網路新市鎮,周圍設立許多網路公司,一面進行網路生活的開發,一面展示新開發的科技。

**天翻地覆的影響

**
此外,與會人士也一致公認,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尤其台灣各方面人才都有,但是高階經理人才卻很缺乏,問題在於缺乏商業誘因留住人才,因此建議政府和民間應該以教育的力量培訓人才,並要求政府開放人才的往來交流。
中時網科董事長鄭家鐘則認為,網路未來的發展趨勢,主動型消費者人數將超越被動消費者。這個改變將重組傳統的銷售行為,會造成天翻地覆的影響。
不過數位聯合總經理程嘉君提醒業者,台灣作為一個市場,長期看來,e化程度高,金融體系相對於大陸健全,而大陸缺乏整合的金融體系,也沒有流通性高的信用卡,金融運輸系統大多國營,私有資本形成的速度慢,整體的決策機構發展到一定程度會有瓶頸,如果台商短期內到大陸,只能做台商生意,主要將彼此之間串聯起來,因此他覺得台灣的條件不如想像中差。
看來網路不死,只是回復常態,球賽才打完上半場,別急著收拾東西回家,讓我們等待更精采的續集。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