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見度要高,就必須和競爭對手合作
能見度要高,就必須和競爭對手合作
2001.05.01 | 科技

Q:這2年來,投入經營電子交易市集(marketplace)的業者前仆後繼,你們是新加入者,所提供的服務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A:我們背後的投資者,是康柏、惠普、超微、旭電、NEC、三星和台灣的神通與大同等15家電子業公司,他們橫跨半導體、電腦和家電領域,本身就有強大的採購需求,光是1999年,這15家公司的採購金額就高達2000億美元。但我們做的可不只是採購。
我的想法,是建立起一個「產業作業系統」(industry operationg system),就像PC的作業系統一樣,是一個平台,客戶上來後,從產品規劃、設計、詢價到下單的一連串動作,都可以在上頭進行。我們甚至希望,針對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建議和諮詢服務。我們可不是一般的.com公司。

Q:聽起來工程很浩大?
A:沒錯,而且現在來做比前2年困難。

Q:為什麼?
A:交易市集的發展,可以分為三階段。
第一部份,是建立基礎建設,代表公司有Commerce One和Ariba。在這一階段,由於股市太熱,投進來的公司多如牛毛,吸走一大堆資金。這也是我不喜歡.com公司的原因之一,每週都有新公司成立,發表新的消息,但大部份都只是新聞稿,很少看到行動。
到了第二部份,是提供單項服務的公司,比方說提供線上信用狀認証或物流安排。但是因為股市資金退潮,這類型的公司變得非常少。
第三部份是提供整合服務的公司,像我們公司,利用第一階段的基礎建設,再整合第二階段的單項服務公司,成為一個完整的交易市集。但是因為第二部份幾乎是空的,所以我們也得開發各種單項服務,等於做了兩部份的工作,拉長我們產品上市的時間。

Q:你們的客戶中,有不少是競爭對手,像惠普和康柏。你如何確保他們可以各自在上頭得到服務而不衝突?
A:關於個別客戶的資料,我們一定保密,你只能看到自己公司的資料,這是最起碼的。另外,針對不同客戶,我們可以設計符合他們需求的軟體,來幫他們完成工作。
電子商務再發展下去,愈來愈複雜,已經不只是一家公司的事,或者一條供應鏈的事,而是一整個產業的事。競爭愈來愈激烈,反應速度要愈來愈快,大家都在講「能見度」(visibility)不夠。要能看得遠,就必須讓資訊流通更快更透明,即使是競爭對手,也必須坐下來一起合作,讓彼此都受惠。我認為這股趨勢很明顯,許多大公司會把這件工作外包出來,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做,而是他們必須這麼做。這也帶來我們的機會。
這些電子公司投資Converge,不是為了股票上市獲利,他們都是很有耐心的投資人,卻是很沒有耐心的使用者,碰到任何問題,都希望我們可以立即解決。這倒是件好事。我們暫時不用擔心股票上市,可以全力放在開發系統和軟體上。

Q:台灣廠商在Converge裡扮演什麼角色?
A:代工業者(OEM)和零組件供應商(component supplier)兩種。特別是第一級的零組件供應商,我們極力拉攏台灣業者加入,充實Converge的產品種類和數目。

Q:什麼會是帶動交易市集的殺手應用?
A:我們內部最近也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答案應該是「內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也就是上頭有足夠的產品種類,而且隨時更新,甚至做到「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此外,我們必須促進交易市集的「流通性」(liquidity),有相當數量的買方和賣方,才能吸引更多業者上來做生意。我們現在投了200人在這項工作上,預計10個月後可看到效果。

Q:IBM和宏碁也合作了一個e2open的交易市集,和你們之間的競爭呢?
A:我們的對手不是e2open,而是整個產業採用這項觀念的快慢。e2open和我們一樣才開始,背後也有一群電子業的股東,雙方都鎖定一些市場,短期內沒有競爭,長期還有可能合作。對我們來說,必須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交易市集才有機會,這就需要和許多其他的交易市集連結,讓每一個加入的會員,都因為能透過這些連結,而產生更多新的生意機會,因而產生價值。

Q:照你這麼說,那些只存在個別公司內的私有交易市集(private marketplace)還有機會嗎?將來是否會成為公有交易市集(public marketplace)的天下呢?
A:大多數公司投入這個領域,都先從私有交易市集開始,因為它解決企業立即的問題。但是當你得到好處,就會希望得到更多,這時候就必須到公有交易市集來了。
長期來看,私有交易市集不會消失,但是公有交易市集的崛起會更快,未來應是兩種並存的混合(hybrid)模式。

Q:談談你的營收計畫?
A:去年,在Converge上進行的交易金額是12億美元,我們從其中賺了1.3億的服務費,主要是提供交易服務而來的。未來,我希望增加收入來源,有四成來自顧問服務,四成來自提供協同作業(Collaboration)服務,只有兩成來自提供交易服務。我們預計在2002年可以獲利。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